第六十三章 砂型鑄炮法(下)

字數:2228   加入書籤

A+A-


    至於實心鑽膛,那又是另一門技術了,這個沈浪會提供。

    從這裏可以看出,沈浪對砂型鑄造法是很了解的,已經準備將技術帶到大明了,資料都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

    沒想到這人稱吳老二的吳鐵生突然蹦了出來,提交的正是砂型鑄炮術,這一下子打亂了沈浪的計劃。

    但是他並不生氣,反而很高興,即便吳鐵生的砂型鑄炮術不是自己推崇的那種,沈浪還是準備將這項專利讓給他。

    自己以一個現代人的身份與一個古代人比技術,本身就不公平,怎好意思去打擊一個優秀工匠的信心?

    隻是他很是感慨,因為他查到的資料,都是介紹砂型鑄炮法是英國人在18世紀末創新的。

    而正史中,中國在清朝時期還是用的泥模法。

    直到被列強入侵,才從他們那裏學來了砂型鑄炮法。

    可沈浪現在知道了,不是中國人沒有掌握砂型鑄炮法,而是沒有傳承下來,無聲無息的,甚至都沒人知道有出現過。

    如果不是他沈浪這個後世人跑來適時的搞了專利這一說,恐怕這項技術還不知道多久才能在這片土地上問世呢。

    抑或是還要等到一百多年後由西方人發明出來。

    沈浪思考了一下這背後的原因,為何這吳鐵生願意把這項技術告訴自己,卻在正史中沒有向外透露。

    專利當然是一方麵,另一個重要原因應該是與製度有不小的關係,工匠在社會中的地位太低了,經常是受欺壓剝削的存在。

    像陸子岡那種能夠憑借手藝打出名氣,並且傳承下來的少之又少,更多的工匠卻是小心而低賤的生活著,想要脫離匠籍成為農民都千難萬難。

    他們的利益和權益得不到保障,即便掌握了一些技藝,為了自己的生存也不會輕易示人。

    更有甚者,還擔心會惹禍上身。

    沈浪特意派人暗中查了一下,猜測吳鐵生掌握這砂型鑄造法的時間應該不短。

    他在兵仗局呆的時間也不短,但從未想過將這門技藝吐露出來。

    而這次願意吐露出來,應該與他兒子成親有關,再加上自己這段時間處事還比較公正,所以才冒險試一試。

    是的,沈浪能夠感受到吳鐵生是壯著很大的膽子才來自己麵前試一試的,沒有一個工匠掌握一門新技藝的絲毫興奮,反而很緊張,小心翼翼的。

    沈浪讓他自己詳細的講解砂型鑄造術的技術點和操作方法,可他卻半天不知道怎麽開口,急得滿頭大汗,渾身顫抖。

    如果不是為了自己的兒子,恐怕打死他也不會這麽做的吧。

    沈浪沒有嗬斥,反而和善的讓他自己動手,用砂型鑄造法製造一個小型的火炮鑄件出來,這就讓吳鐵生發揮出了自己的特長。

    他一句話不說,立即開幹,雖然中途因為緊張出了些差錯,最後做出的鑄件也不好看,但沈浪知道他已經掌握了技術要點。

    於是沈浪當即拍板,這砂型鑄造法的專利就歸這吳鐵生了,並準備將自己知道砂型鑄造法的秘密隱瞞下來。

    然後一步步將吳鐵生這砂型鑄造法不夠完善的地方幫他改進一下,讓他慢慢接受第二種實心炮管的鑄造法,再實心鑽膛。

    用來進行實心鑽膛的臥式膛床沈浪都已經有設計方案了。

    當然,這不是他自己搞出來的,是上次合作燧發機的一個科技宅提供的技術支持,沈浪花了兩萬大洋。

    這種給火炮鑽膛的機械,人力很難勝任,所以采取的是水力。

    另外,在鑄炮材料上,沈浪不準備用銅,因為銅的造價太高,大明本就缺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