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精銳之軍

字數:2557   加入書籤

A+A-


    李若璉靜靜的看著沈浪和周遇吉在崇禎麵前達成了三月之約,自己也是親曆者之一。

    隻是他不明白,陛下今天把自己召來所為何事,難道就為了見證這兩人的三月之約?可這和自己這個錦衣衛指揮使有何關係?

    正想著,崇禎看了過來,說道:“李大人,沈大人希望錦衣衛也能一起訓練,讓錦衣衛能發揮更強的軍事作用,李大人以為如何?”

    人老成精的李若璉知道,崇禎這樣問,說明已經是同意了沈浪的意見,自己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答應。

    當然,他的心裏是想答應的,因為這對錦衣衛沒有壞處,這進一步表明陛下對錦衣衛的重視。

    錦衣衛能夠發揮的作用越大,以後的權限就會越大,身為指揮使,他沒有理由不答應。

    於是,李若璉直接道:“錦衣衛聽從陛下一切差遣。”

    崇禎高興的點點頭道:“甚好,那這三月之內,李大人所率錦衣衛也一切聽從沈大人訓練之法,望李大人與沈大人精誠合作。”

    沈浪和李若璉再次應是。

    而李若璉和周遇吉二人皆是心中大動,他們看到了陛下對這沈浪的極盡寵信。

    李若璉還好一些,畢竟他之前和沈浪有所接觸,也進行了合作,知道了沈浪的一些能力,並非昏庸之輩。

    可周遇吉對沈浪幾乎是一無所知,僅僅知道沈浪是王承恩的義子,而且是剛知道不久。

    看這情景,不知這三月之約是否可信,萬一這沈浪通過這所謂的三月之期使出什麽奸詐手段也未可知。

    周遇吉的心中,不免生起各種擔憂。

    可沒有辦法,陛下明顯非常信任這沈浪,現在連李若璉都答應了這沈浪的要求,自己反對也無用,反而落人口實,隻能默默接受。

    京師中的防疫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沈浪也知道想通過眼下的手段將鼠疫撲滅,那基本不可能,但減緩擴散,肯定是有一些效果的。

    隻要熬過下半年,盡量的少死一些人,少給京師造成一些創傷,就是勝利。

    到明年,這場規模龐大的鼠疫就會消失,正史中就是如此。

    防疫的工作沈浪該做的已經做得差不多了,京師暫時沒有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來負責,沈浪便準備出城練兵了,畢竟這三月之期他可不是信口開河的。

    崇禎十六年六月十五日一早,沈浪、周遇吉、李若璉三人各率著一隊人馬一起出了京師。

    跟在周遇吉身後的是他帶來的幾百親兵,跟在李若璉身後的,則是幾百錦衣衛,而跟在沈浪身後的,也有幾百人。

    這是崇禎為沈浪特意從禦馬監為數不多的兵力中抽調的精兵,最大的軍官是隊長,目的是讓沈浪自己任命軍官,從而更好的控製這幾百人。

    周遇吉和李若璉騎馬,沈浪坐著馬車,這讓他立即決定,自己也要學會騎馬了,不然怎麽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兵將軍?

    千餘人的隊伍護送著一輛輛馬車、牛車等各種物資緩緩而行。

    這些物資中,就有八千支燧發槍,其中五千支是長槍,三千支是短槍。

    而周遇吉的麾下,號稱是八千,其實七千五都不到。

    沈浪準備給五千人配發長槍,這是步兵,另外兩千多人配發短槍和馬刀,這是騎兵。

    軍隊的駐地在京師西南方向三十裏左右的一處荒廢的村落中。

    這個村落的位置很好,幽靜閑適,西麵和南麵都有幾座小山,村口外麵還有潺潺河流經過,周圍還有大量田地可供耕種。

    原本這裏應該是男耕女織,與世無爭的安身立命之地。

    可在周遇吉的軍隊抵達這前,這裏就已經沒人,成了荒廢的村落。

    像這樣的村落,大明還有很多很多。

    為何沒人?因為僅僅這個村落,就先後兩次遭遇建虜的肆虐,男女青壯被擄走,老弱病殘則被殺害。

    而僥幸逃過一劫的人,又屢屢遭遇土匪襲擾。

    漸漸的,這片悠然的土地,便沒人敢來長住了,隻有偶爾經過的行商、遊醫、僧侶才會進到裏麵歇歇腳,也就這般荒廢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