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並非毫無轉機
字數:3491 加入書籤
老朱的確動搖了,本來已經完全傾向迷你朱的皇位繼承權天平,已經開始逐漸往阿棣一麵增加籌碼,隱隱有反敗為勝的趨勢。
如果說詹閌剛來到的時候,老朱心裏最願意看到詹閌穩步發展,然後輔佐迷你朱把江山坐穩。
那當他看到行道教展露能耐之後,就更希望詹閌和阿棣配合了。因為隻有阿棣能鎮得住朝堂,迷你朱手腕兒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詹閌的發展速度是老朱沒想到的,本以為他就是想搞一下作物的改良,哪知道一連串搞出了鋼鐵、玻璃、紡織這些大動靜。
現在連軍中都在受詹閌的恩惠,根據阿棣所說的情況,戰地急救員的表現出於意料的好。雖然詹閌不貪功,可該知道的人自然會知道,自己的命終究是誰救的。
還有那個已經在全大明推廣的《防騙反邪法宣傳手冊》,可以說挽救了不知道多少無知百姓,免遭人財兩空,乃至家破人亡的慘狀所擾。
最讓老朱動心的,則是詹閌果真有神仙手段,並且已經表露出顛覆現有世界概念的架勢。
什麽地球、月球,什麽金星淩日之類的,老朱雖沒親眼見到,卻也都有所耳聞。行道教能做到這一步,足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在詹家摻沙子,老朱可不是為了掃聽點之類的,他一個皇帝就算想八卦也沒那個工夫。他要知道的,隻有關於詹閌意識形態方麵的內容,別的根本不會關心。
詹閌也實在給麵子,不但做實事很有手段,努力維護天子正義的言行,也是讓老朱對他越來越放心。
所有的這些,都說明一個問題。詹閌這個人,或者說行道教,完全有成為天下第一大教,成為皇帝手中最有力武器的實力。
就像老朱自己說的,他年齡是不小了,可腦子沒糊塗啊。一個能從放牛娃混到皇帝,殺了那麽多大臣和功勳還保證天下穩定的皇帝,內心世界絕不是常人可以揣度的。
名教以所謂的微言大義索控天下,靠的不就是延續千年不斷補足和完善的那套東西嘛,現在有人能打破了。
唯一有點可惜的就是,詹閌出現得有些晚了。如果他能在大明初建的時候回歸,或者更早一些,天下絕不是現在的樣子。
想想當初自己都快趕上要獨力擎天了,麵對名教的各種不配合,其時的窘迫境況,說是有些狼狽也不算過分。
如果那時候能有詹閌這麽個助臂,直接全天下推廣行道教那一套,你名教愛來不來都沒所謂。再有就是對詹閌的觀察,也能有更充足的時間,得到的結論更準確一些。
當然最好的結局,肯定是兩大勢力勝負難分,皇帝在金鑾殿上才能坐得更加穩當,那才是萬世之基啊。
當日召見詹閌,之所以會有那麽多大臣在場,老朱甚至還略有放縱,讓大臣們撒開膽子和詹閌爭一場。就是想做一個直觀的判斷,看看詹閌麵對群儒圍擊,會拿出什麽樣態度和手段。
結果讓老朱很滿意,詹大掌教以一敵眾,竟能半點不落下風。用行道教深厚的底蘊,讓對方所有人都啞口無言,說出來的東西那幫家夥想反對都不知道怎麽下手。
詹閌麵對群臣的勝利,讓老朱把所有和他相關的砝碼,都放在了阿棣的這一邊。迷你朱的分量,突然就顯示不出來了。
現在,老朱要等一個機會。他希望在這次大考之後,能讓詹閌和名教的精英們來一次對決。
通過這次的對決,讓行道教和名教成為真正的生死仇敵,從此再無和解的可能。到那個時候,他就能真正下定決定了。
屆時阿棣就可以留在京城,把燕藩換成太子,寧王代替阿棣作為塞王之首,再把韓王列入北疆防守序列。有詹閌在草原上布下的彌天大局配合,邊患也就不足為懼了。
幾年之後,詹閌的新作物培育完成,也要遷到金陵來。一則他得輔佐阿棣,二則是離得近了才放心,畢竟是外人。
至於現在的乖孫子,找個富庶地方就藩吧。說起來是長子長孫,皇位正統的頭號繼承人,可是跟大明萬代基業相比,孰輕孰重不言自明。
老朱打著自己的算盤,迷你朱也不是毫無察覺。怎麽說也是跟在老朱身邊五年了,對自家爺爺的各種習慣,不敢說了如指掌,但也僅次於貼身伺候的太監。
自從年前阿棣的奏章送到老朱手上沒幾天,迷你朱就發現爺爺看自己的眼神開始不對勁了,表情上也多了些奇怪的內容。
上月末阿棣和詹閌進京後,迷你朱的感覺就更不好了。老朱短時間內召見了阿棣好幾次,都是兩人單獨交流,一聊就聊到戌時乃至亥時。
迷你朱聞到一個很危險的信號,自己皇位繼承人的身份可能不保了。怎麽辦,趕緊找自己的伴讀和老師們請教啊。
師傅們分析出的結果,和迷你朱自己得出的沒區別。原因很簡單,罪魁禍首就是詹閌這個妖道。一邊用大量的稀罕玩意兒迷惑皇帝的雙眼,博取陛下的注意力。另一邊則大力支持阿棣,又是精良軍械,又是什麽急救隊的,讓阿棣出盡了風頭。
本來穩穩的皇位,現在變成紙糊的,迷你朱真急了。心裏多少有點後悔,當初沒有第一時間拉攏詹閌,可也知道現在來不及了,師傅們絕不會允許的。
一旦自己表露出想和詹閌走進的態度,別說師傅們,就連自己的伴讀大臣,也很可能瞬間倒向四叔。結果就是自己偷雞不成蝕把米,錯過最後爭取的機會。
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允許自己朝三暮四,隻能一棵樹上吊死了。隻希望這顆歪脖樹結實一點,也能讓自己一直吊著。
迷你朱也是有腦子的,揮揮手把伺候的太監們攆出去,擺出一副委屈模樣,長籲短歎一陣後,才向自己最信任的伴讀黃子澄問道“黃卿,眼下到了如此境地,果真是本宮無德無能嗎?”
黃子澄是迷你朱的鐵杆,彼此可以說息息相關,俱榮俱損,也是最不能接受迷你朱失敗的人之一。
近些日子來,黃子澄一直都在為這件事四處奔走,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讓他從以前的翰林院同僚那裏探聽到了一些消息。
心裏再次分析了一下利弊,還是決定說出來“殿下,此事並非毫無轉機。今日臣聽到一個消息,有人想要在本次大考中做些文章,我們可以聯絡一些忠直之士,借此機會一舉成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