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 青雲直上

字數:482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紅妝名捕 !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翠淺這才明白,為甚李觀會同意辛懷誌來月州磨練之事。
    轉眼到了八月,八月初三翠淺順遂產下了一女,出身時竟比五斤早前還重上七兩,十六順口給取了個乳名叫“七兩”,翠淺氣得不輕,與十六爭吵起來,說他給孩子取名都不用心。
    翠濃與江若寧勸了兩回。
    江若寧道:“女孩子還是取個得體的名字好,既然是八月生,又近中秋時節,桂花飄香,不是取名叫月桂、秋桂、桂香、金桂皆可。”
    翠淺想著,月桂、桂香叫這名的太多,金桂、秋桂倒是不錯,又覺秋桂還雅致些。於是,秋桂小朋友比她歌要慶幸,沒有斤兩的乳名,直接有了一個還算體麵的芳名。
    這日李觀回來,說到月州地多人少的事,又說了大片土地閑置,而大燕繁華地,如奉天府、順天府、蜀、徽、豫等中原之地許多百姓無地耕種,江若寧就道“不如將人口密集處的百姓移民到此,朝廷可以把可土地照各家人口數量由官田名義租賃給百姓開墾,前三年免稅賦,三年之後照朝廷規定征收稅賦。”
    李觀沉吟著“移民”之事。
    江若寧拿了一本簿子,“這是我寫的章程,你且瞧瞧,如果不妥處,你再修改完善,先報與朝廷,就說在月州幾縣進行推廣實施,請求朝廷將月州幾縣有大量官田無地耕種之事寫入詆報。若各地百姓得到消息,自會前來,但要求百姓們帶上自己的戶帖,來到月州後,可換他鄉戶帖為月州當地戶帖”
    李觀激動地握住江若寧,“有妻如你,夫複何求。”
    “百姓如果擁有了自己的土地,他們會安心留下來,對他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再能將土地傳留給子孫後代,他們就更願意留下。
    讓中原善於耕種的百姓與當地遊牧的百姓相融相親,血脈相融,不分彼此,共同富裕,讓外來的百姓學會打獵、養牛羊,讓當地的百姓學會耕種,唯有此,才是長遠之法。當他們的兒女結親,時間一長自然就是一家人。”
    李觀召了自己帶來的官員進行了商議,決定在自己推薦的三位縣丞之縣開始推行此法,重新修訂了章程,以奏疏形式幾人聯名上奏朝廷。對於此舉,幾位官員很是感激,聯名上奏,就意味著此法若是推廣開,又能被百姓接受,造福一方,便是他們共同的政績。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靖武九年三月,江若寧在鬼門關兜了兩天兩夜,再育一子取名李廉,李觀在產房嚇得半死,見江若寧總算產子,便道“以後再不生了”如果再來一回,他想,他也不要活了。
    江若寧不以為然,“這次是胎位不正,不打緊的,我知道自己會闖過來。”
    靖武十一年冬,李觀參加了吏部三年一次的考評,因他在月州推行移民製,月州無數荒廢的土地得到耕種,月州城、各縣城甚至鎮周圍都出現了或五六戶一個小村莊,或七十八戶的大村莊,而李觀采用江若寧的建議,鎮子下麵組村,以兩千人口為一村,再以兩百人為一組,做到戶戶有田地,家家有勞力,還讓婦人們與早前的原住婦女一道學習紡織技術,北方勝產毛皮等物,大力發展副業、養殖業等。
    月州城內,更是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吏部官員給李觀評定“上上”之優。
    靖武十一年二月初,李觀晉升遼北省巡府一職,奉旨將月州的成功經驗向遼北省進行大力推廣,無數中原佃戶得聞消息,紛紛奔赴遼北省,開荒耕種,一時間頗有些人滿為患。
    李觀向朝廷求助,皇帝又著他肩任遼北省以西墨河省巡府一職。李觀將一些無法安置的外地百姓遷往墨河。
    再至三年一度的吏部考評,李觀又得了“上上之評”,皇帝大喜,晉其為北方四省大巡府。
    大巡府
    當聖旨頒下時,滿朝文武汗滴滴的,身肩兩省巡府已是特例,居然是身兼四省的大巡府,這是前所未有的,但眾臣不得不佩服李觀的頭腦夠聰明,手段也夠雷厲風行,在處理原住民與移民的關係上,令官媒署的媒婆,盡量將移民子女與原住民子女挫合配婚,還說這樣的孩子生出來最是聰明。
    你是原住民,那移民是你親家,你不能做得太過,大家都是兒女親家嘛你家不會耕種,你親家會,你親家不會打獵,也沒有養殖家畜的經驗,這不都是親家,大家相互幫忙
    靖武十七年十月,北方四省大豐收,各種稅賦通過大運河運送京城,是幾千艘大船,船上全是糧食,還有無數的北方布料等物。
    皇帝大喜,大力讚賞李觀在北方的政績,並要眾臣向李觀學習。
    而當年隨李觀同往的幾位文武官員,溫令守因襄助李觀維持遼北省秩序成功推行北方移民分田製,已升任遼北省總兵一職,這可是正二品的武官。
    辛懷誌已上任月州衛軍所守備一職,正五品武官。
    李眠亦做了遼北省太平府知府一職。
    另三名縣丞已是知州、知府等北方四省頗有業績的官員。
    就連十六亦成了月州知州。
    靖武十七年十二月,皇帝下旨,著李觀攜家眷回京述職。
    太平府,北方大巡府府內。
    十六,現在外頭皆知他名李具,乳字十六,而今已經年近中年的男子,留了幾縷小胡子,聽聞李觀要攜家眷回京,便帶著翠淺來太平府見江若寧。
    翠淺頗是傷感,她現在有兩子兩女,在秋桂之後又生了一個廣明,之後又產了一女,名喚秋蓉,最小的秋蓉也有五歲,鎮日最粘的是她姐姐秋桂,秋桂而今九歲,正是懂事的年紀,帶著妹妹規規矩矩地站在母親身後。翠淺道:“你們要回京城,這不知道又要幾時才能相見。”
    江若寧笑道:“早前還說舍不得,你家十六七年前上任縣令一職,還不是分開了。”
    “那怎麽一樣,這過年過節,我們兩家還是有見麵的。往後隔得遠了,想見一麵就不易。”
    江若寧道:“讓十六好好幹,做個好官,這些年你在北方置了些田地,在月州城也有店鋪,日子越發過得好,家裏銀錢夠花,還有節餘,莫讓十六貪墨,做個廉正清官。
    北方四省而今越來越富裕,今歲送給朝廷的稅賦糧食總數比大燕其他省的還多二成,怕是有人以為,北方四省富裕。那禦史、朝臣也會盯著北方四省,叫他行事謹慎,莫被人抓住了把柄。”
    用江若寧這幾年的話說:錢,夠花就行。
    江若寧在太平府也置有店鋪,在各省也有田地,是她出錢走了軍方的路子,請了辛懷誌、溫令守幫忙開墾,養上三年,早前的荒地成了良田,再轉手賣給一些多外地來北方尋寶的富戶人家,就賺了不少錢。
    其他同來的官員的夫人見江若寧如此,也跟著學樣,除了翠淺走了翠濃那邊的門子,花錢請辛懷誌動衛軍所士兵幫忙開荒,其他人都是花錢請當地百姓給開荒,雖然賺頭不如江若寧也都賺了不少錢。
    就這事,曾有官員彈劾,說李觀等人的夫人在北方四省中飽私囊,皇帝卻道:“早前北方如何你們誰自請去北方打理是李觀去了那邊,才有了今日的富足揚麵。
    人家夫人是賺銀子了,也向朝廷交了賦稅,不信,你們去戶部,一畝荒坡買進時無價,開墾之後養上三年變成良田,一畝地賣五兩銀子,向朝廷繳納一兩銀子的稅賦。
    現下見人家賺錢了吵著嚷著罵人家中飽私囊你們若能這麽幹,把不值錢荒坡變良田,讓戶部的銀子增多,讓稅賦增多,朕也允你們這幹”
    什麽人啊,當人家沒交稅賦。
    早前朝廷是有規定的,誰家把無主荒坡變成田地耕種,隻需一畝交十二文的辦理田契費用,就用將那片土地變成自家的,照著朝廷規定,每年向朝廷一畝交納一成八的稅賦,如果地方要增加人丁稅等,由當地官府決定,但那也是有規定,一個人的人丁稅不得超過一成。北方那邊現下局麵大好,人丁稅隻收了五分,這五分就包括了當地衛軍所的軍餉等物,還有地方官府編外人員的薪餉等。
    開墾成良田,朝廷年年就可以征收賦稅,這都是源源不斷的糧食、銀子。一個北方四省的糧倉,把大燕其他二十幾個省上交的賦稅糧食都超過二成,皇帝道不出的高興,他從未想到北方那片土地如此富饒,尤其是李觀後麵提議,以軍以軍,就是給軍戶劃撥大片土地,向朝廷上交五成稅賦,自己再留五成食用。
    一個北方四省,將大燕各地的佃戶都吸引過去了。
    尤其是去年早的,現在都成了地主,誰家沒有幾十、上百畝良田,而北方的土地平整,全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易管理,易耕種,比其他地方的收成更高,唯一的缺陷就是因為氣候影響每年隻能做上一兩季作物,一到冬天,地裏是光禿禿的,但到了這裏能吃飽飯,糧食有了,就不差錢,沒錢可以賣糧換錢。
    然,大燕其他地方曾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手握大批土地的地主,手頭的土地沒有耕作,這不可能荒著,荒著就是損傷,隻得出錢請人幫忙耕作。一說賃給佃戶,一聽你收的租子,“四成有沒有搞錯,收四成租子,朝廷租出的官田才收二成,比官田都高,還要交人丁稅,這下來就去了大半。”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