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人心不古

字數:3791   加入書籤

A+A-




    這種感覺有點像演雙簧,一個演員在前麵表演動作,另一個人藏在後麵或說或唱,互相配合。觀眾隻看到前麵演員在自演自說自唱,完全不知道其實真正發聲的人在演員身後。

    無論真人劇還是動畫,角色和配音就像在表演雙簧。前者在熒幕上表演動作,張嘴說台詞,但不發聲;後者不露麵,藏在熒幕後麵發聲。

    在寧遠看來,雙簧之間隔著一把椅子,配音員和演員之間不過是隔著一個熒幕而已。

    現在流行的動畫配音的方式隻有兩種:一種是畫麵出來後,配音演員看著畫麵配音,另一種是畫麵沒出來,配音演員拿著台詞本,看動畫草圖配音,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迪士尼係列動畫。

    第一種配音方式角色與配音演員的口型很難非常吻合,全憑專業水平彌補。第二種方式好一些,由於先錄製角色的配音,動畫師跟著音軌配口型,再根據聲音的表情設計動畫,這樣口型才會吻合。

    寧遠研究完細節,放下手裏的筆,雖然有係統,但很多經驗必須自己慢慢積累啊。

    突然有人敲門,韓成走進來,把兩份稿子遞過來。寧遠接過來,示意坐下聊,問道:“這段時間感覺怎麽樣?”

    “很好,大家都很有活力。”韓成毫不遲疑道:“這種生活才是我追求的!”

    寧遠笑笑,這句話自己相信,沒有人真的希望默默無聞,尤其是做創意內容的年輕人,誰不想名滿天下。

    韓成的能力很強,思維很活躍,特別擅長抓社會熱點,捕耳工坊的作品在b站能火編劇功不可沒!

    想到這裏好奇問道:“明年畢業想過別的出路嗎?”

    韓成一愣,摸不準寧遠的意思,試探道:“做影視編劇?”

    猛的想起什麽,堅定道:“這條路太難,估計連自己的養不活!”

    “這幾天微博上編劇汪海林非常火,雖然專業水平不行,但特別敢說實話,我最欣賞他他18年講的一句話……”

    “很懷念煤老板當投資人的日子!”

    寧遠愣了,這是什麽梗?

    “這絕對可不是段子,當初我也不明白,可現在……”韓成苦笑道:“這兩年踩過很多坑,經曆過各種傻逼甲方,從房地產商到現在的互聯網企業,最好的還是人家煤老板。”

    “因為他們除了要求找女演員,沒有別的任何要求!”

    寧遠恍然大悟,原來因為煤老板不幹預編劇創作?

    廢話,煤礦裏麵如果瞎幹預會出人命的!

    “雖然很土,但普遍有一種安全生產的意識,他們特別尊重專業人士。”韓成解釋道:“可碰見所謂互聯網資本當投資人的時候,各種外行領導內行,什麽狗屁大數據、流量、大ip,一天一個idea。”

    “我曾經跟著一個行業大佬做槍手,結果按甲方要求,最後為了照顧流量的記憶力,連超過五十個字的台詞都不能寫!”

    寧遠搖搖頭,這是整個行業的問題,配音雖然是產業鏈最末端,但也不能獨善其身。

    這也是自己為什麽積累的流量人氣的原因,雖然不能百分百逃避,但能增加點話語權還是好的。

    畢竟還是有肯努力的流量,比如千璽,這些人值得長期合作。

    “汪海林更是痛斥小鮮肉選角是富婆找鴨、諷刺購片主任是流氓慣犯,我覺得他肯定是已經想通一點:既然惹上流量明星橫豎一死,幹脆老子豁出去當個烈士。”

    “瑪麗蘇、三角戀、霸道總裁愛上我、滿朝文武愛上我、不明生物愛上我……”

    “看著不爽直接懟!”

    寧遠哈哈大笑,不得不說毒舌玩好了也很牛逼啊。

    “今年不是有幾部好劇嗎?”寧遠道:“什麽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還有三十而已……”

    “區區幾部良心之作無法驗證國產劇究竟是觸底反彈,還是回光返照。”

    韓成反駁道:“畢竟同樣的閃光之前也發生過,17年有《白夜追凶》,18年有《女子圖鑒》,19年有《長安十二時辰》……”

    “但這些就像散落在染缸裏的珍珠,隻能照亮一瞬,無法從根本處撥雲見日對嗎?”

    寧遠點點頭,就算自己這個外行人也知道裏麵的水太深。從國家主導、製播分離、資本逐鹿、台網同步、再到長視頻的燒錢大戰和三足鼎立……

    國產影視創作隻能在艱難和夾縫中走過坎坷,主導權幾番易手,其實早已脫離專業人士的掌控。

    整個行業走過彎路,走過邪路,現在想走回頭路?

    想得美!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想到這裏感歎道:“世上的優劣是比出來的,文雖無第一,卻有相對,還是以前的經典好啊。”

    “沒錯,我也這麽認為。”韓成一拍大腿道:“要我說《隱秘的角落》隻相當於國產劇90年代的及格線水平,不是新的不好,而是老的太好。”

    “那個年代的電視劇統一由國有製作單位和電視台出品,模式是自產自銷,規律是量少質精,性質是原始生產,導向是自上而下。”

    “我覺得就是文藝創作的黃金年代,能按藝術規律辦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主創有信仰,內容有希望。”

    “即便99年搞製播分離市場化改革,也不過是副台長變總經理,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北視中心主任鄭曉龍、南方派作家領軍者範小天、廣東巨星影業老板鄧建國……”

    “大佬不是身在體製內,就是於國營廠紮下根基人脈,當年編輯部裏麵一句台詞叫:翻身,是讓你自己站起來,不是讓你蹦到人家身上!”

    寧遠露出微笑,作為從小夢想配音長大,對於經典台詞如數家珍。當年王朔和馮褲子兩人一個虛構編輯部,幾位個性媒體人,同一框架比hbo的《新聞編輯室》早整整二十年。

    詼諧幽默的語言,鞭辟入裏的段子,以及對改開大潮下三教九流的鮮活呈現,堪稱社會學觀察的極佳樣本。

    比什麽吐槽大會牛逼多了!

    然後是《我愛我家》則憑借對觀眾笑點、社會熱點與時代痛點的精準把握,在戲劇、語言和思想上攀上了情景喜劇的巔峰。

    《東北一家人》《炊事班的故事》《地下交通站》《武林外傳》……

    哪一個不吊打現在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