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字數:3984 加入書籤
&esp;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隻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esp;國產劇什麽題材都不缺,唯獨農村少得可憐。農村人出現得最多的地方,是都市劇。而且角色出奇的一致——麵目可憎的惡人;窮,且貪得無厭。
&esp;最典型的是樊勝美的父母和哥嫂,將吸血原生家庭袒露在觀眾麵前,激起極大的氣憤。
&esp;自此之後這種城鄉矛盾成為編劇最愛的套路,樊勝美2.0、3.0……你來我往,樂此不疲
&esp;《我的真朋友》裏女主工作的領導曾店長,30歲,未婚,奮鬥多年打算買房。父母知道後哭天搶地訴苦,控訴她不管的婚姻大事,自己賺到錢先買房享受。
&esp;《完美關係》女主閨蜜,來自農村。好不容易站住腳,感情也有起色。來探親的媽媽獅子大開口,要她拿10萬塊出來給兒子當輔導費。
&esp;《安家》房似錦的媽媽最可氣。兒子吃泡麵心疼,女兒兩天沒吃飯不是事兒。女兒賺的錢每分都是自己的,要給兒子買房、還房貸。
&esp;不還?我鬧,我哭,我要挾。
&esp;什麽時候農村人在電視裏,隻剩下了單一的功能?
&esp;年輕人想要在城市裏落戶生根的絆腳石,一種完全站在都市人對立麵的反派?
&esp;但凡城裏有一個農村人出沒,編劇就恨不得把他揪出來,曆數他的n宗罪?
&esp;國產劇看農村人,想在看敵人,也像看耍猴——他們既可惡,又可笑。但在這種鄙夷和嘲笑背後,更深層的心理是什麽?
&esp;是害怕。對變回農村人的害怕。對跌落自己階層的害怕。
&esp;如同樊勝美麵目扭曲的父母,代表著許多人走出自己出處後的不敢回頭看,以及在搖搖欲墜的體麵背後窮追不舍的難堪現實。
&esp;越是醜化,越暴露出給予否認的馬腳——那不是我的過去,我和他們不一樣。
&esp;一方麵主流和非主流,在合謀將農村人打扮成醜角,醜像橫行。但另一方麵,有些醜,又在漸漸消失。
&esp;影視作品裏充斥著對農村獵奇、意淫的醜,卻太缺乏對於真實的醜的批判。
&esp;《盲山》裏麵,逃跑的女人遇到一位扛柴火的老農,老農頭也不回地指路。追來的幾個男人又遇老農,老農仍頭也不回,指向女人逃跑的方向。
&esp;兩個頭也不回,不假思索的背後,是對醜惡的極度冷漠。
&esp;《天狗》富大龍飾演的男主角天狗,被派往偏遠山區擔任護林員。
&esp;看似肥差,到當地才發現,這些淳樸的農民靠濫砍濫伐林區樹木為生。因為護林工作,天狗和當地惡霸孔家三兄弟杠上了,遭遇一次次的暴力威脅。
&esp;為了報複,惡霸截斷他家的水源,不讓他喝上一滴水,甚至侮辱他的老婆桃花。
&esp;但比起天狗被打得頭破血流、遍體鱗傷的場景。更讓人震撼的是下麵這一幕——蹲在牆上看熱鬧的村民們。
&esp;他們不是惡霸,甚至也被惡霸所欺壓欺淩,但因為利益牽扯,隻能噤聲。麻木的臉上,看不出一絲憤慨或痛苦。
&esp;僅這一幕,把對現實的指控,從一小撮惡人,上升到了一個群像。所謂平庸之惡。
&esp;人是被環境塑造的動物。這些角色的罪過,又何嚐不在另一麵展現了他們所經曆的困窘?
&esp;所以到最後,其實這些作品提出的都不是對於個體道德譴責,而是對於偏遠地區農村環境的整體反思。
&esp;這些醜與惡的揭露,離我們都有十年以上的距離。十年後,熒幕上隻剩下了單薄、刻板、聒噪的農村人,一種以都市精英姿態,臆造出來的小醜。
&esp;我們與惡的距離,是更遠了,還是更近了?
&esp;並非農村的先進與落後,或農村人民的好與壞,而是創作的真實與膽識。如今對於農村的認識,被傲慢和偏見綁架。
&esp;傲慢導致不想看,又導向無知。
&esp;偏見導致不愛看,又導向歧視。
&esp;於是留存下來的刻板印象,要麽是窮山惡水出刁民的摧折,要麽是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的捧殺。
&esp;很多編劇本身沒有太多的農村生活經驗,無法真正了解農民的思想觀念,以至於不能做到從更深的層次去剖析農村的變化與農民的思想特征。
&esp;而是主要靠自己個人的想象,或用自己在都市中的生活經驗去生搬硬套,導致人物形象塑造可能出現偏差,不能做到很正確的詮釋。
&esp;不少人物形象設計過於單一,好的就是好的,壞的就是壞的,簡而言之,就是善惡過於分明。
&esp;《喜耕田》、《劉老根》又是農民成功創業的典型,滿足農民對財富的幻想,樹立積極的榜樣。
&esp;《馬向陽下鄉記》裏腹黑的劉二叔,綿裏藏刀,《插樹嶺》中的二歪,遇事蠻橫無理,是農民心目中壞的典範。
&esp;有沒有勇氣跳脫出這些單一粗暴的定論,去直麵一個有光芒也有陰暗的鄉村世界?
&esp;在“醜化”和“謳歌”、“俯視”和“仰視”之間到底存不存在一種位置,叫做“客觀”和“平視”?
&esp;真話是最大的正能量,見不得真話和真相的說法,就是負能量。這種對於“說真話”的追求,包括拒絕因為宣揚真善美,而忽略假惡醜。
&esp;也拒絕因為傲慢和偏見,而忽略人性之間共通的情緒和境遇,農村不隻是抓馬和土味,鄉村題材也不是觀眾避而遠之的類型。
&esp;乃至在今年爆火的懸疑愛情偶像劇《想見你》中,主角們穿行在鄉村田野間,難道不也是小清新?
&esp;劇中陳韻如的媽媽、開冰店的莫奶奶、熱心腸的女警,不也是劇情主線外,讓人感覺溫暖的所在?
&esp;其實是一種後都市劇是現代人對於人情與質樸的回歸,人情味也是生活的力量。這就是鄉村與城市不同的魅力,靜水流深。
&esp;看這些影像的時候感受的不是別人,不是他者,不是遠方,而是我們的親人、發小、鄰居、故鄉、童年……
&esp;但為何我們的影視劇要對他們背過身去?隻把他們當作一個個盲流、low逼、loser、低duan人口的標簽?
&esp;今天你可以背過身去。但總有一天,你要重新麵對,重新審視那個巨大而沉默的存在。而到那時請記得我們曾經有過一段羞愧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