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字數:4150   加入書籤

A+A-


    &esp;說起港島,必然不能越過的就是一個名字,金像獎。

    &esp;可惜疫情之下,金像獎自舉辦以來首次取消線下,改線上頒獎,全程隻有一個人。大會主席爾冬升依次念出獲獎名單,20多分鍾19個獎項全部落定。

    &esp;而最大贏家是曾誌偉的兒子,曾國祥導演的《少年的你》。不免感慨,不免唏噓。

    &esp;金像獎對港島電影意味著什麽?

    &esp;87年周潤發憑《英雄本色》首次獲得影帝,剛從另一個片場趕來的發哥既高興又尷尬。

    &esp;寧遠等了三屆,為什麽要在今晚?我沒有心理準備,還穿得最隨便時得到這個獎,我很遺憾,今晚穿得這麽隨便?

    &esp;劉德華憑《暗戰》首次獲得影帝。台上吳君如調侃:獲獎者是本世紀最有型的金毛。台下天王笑得合不攏嘴。

    &esp;07年寵妻的劉青雲憑《我要成名》首次拿下最佳男主角,他舉著獎杯興奮至極:老婆,我得左啦。

    &esp;金像獎對電影意味著什麽?

    &esp;這些就是種種讓當事人害羞,也讓當事人驕傲的答案,如今你看不到了。看不到既在於疫情,看不到也在於,金像獎的褒獎對象,早已脫離它原來的語境。

    &esp;別誤會獲獎者都實至名歸,但如果把各個獲獎者都扔進同一個擂台,你還是能看出些許差別。

    &esp;以本屆影後周冬雨為例。她當然是目前影壇最像演員的青年女演員之一。但她的實力,她在《少年的你》的表演,當真可以跟曆史上任何一位金像獎影後平起平坐麽?

    &esp;連周冬雨在接受采訪時曾說,自己演戲方麵有三個偶像,一個是周迅,一個是郝蕾,一個餘男。

    &esp;她認為這些人非常厲害,甚至難以企及。而這三個人,除了周迅,後兩者甚至沒入圍過一次金像獎最佳女主。

    &esp;這就是命!

    &esp;當然周冬雨有靈氣,也運氣。這是曾國祥第二次把周冬雨捧上影後。《少年的你》花絮裏,曾國祥這樣給周冬雨講戲:當陳念在家學習,聽到屋外人聲嘈雜,是債主來她家要債。他說,陳念這時候的情緒不是怕,是猜。

    &esp;猜那一批人是不是來找她的。

    &esp;區別在哪?

    &esp;如果是怕,那就顯得她沒見識過暴力。

    &esp;而猜,帶有一種熟悉感。她見多了,不再關注事情,隻關注事件。一個小情緒的區別,關乎一大段前史的有無,關乎一個人物的飽滿或幹癟。

    &esp;這是曾國祥贈予周冬雨的,這正是周冬雨的好命。所以真的不必太過同情鄭秀文,提名18次未獲獎。

    &esp;這不是否定,遺憾而已。

    &esp;也曾憤憤不平:《龍鳳鬥》的時候,金像獎沒有給鄭秀文影後,我氣了整整十年,其實演喜劇真的不是想象的那麽輕鬆。

    &esp;但這寵溺背後,是不是也隱秘藏著香港電影,類型片長久以來重男輕女的傳統。那些完全是杜琪峰想拍的電影,女人,是不是隻是一個符號。

    &esp;曾國祥,這麽一位出身傳統世家的電影人,竟對女性有著超乎地域的價值認知,對女性心理有著超乎性別的糾結觀察。

    &esp;師傅陳可辛,監製許月珍功不可沒。

    &esp;在寧遠看來其實本屆金像獎最被忽略的獲獎是《葉問》,08年葉偉信的《葉問》獲最佳影片,金像獎就被指出顯露疲態。

    &esp;今年《葉問4》ip正式落下帷幕。甄子丹在《葉問4》的宣發現場在木人樁上寫下再會,明言告別純武打電影。

    &esp;葉偉信也說:多有不舍,但人生就是這樣,總要麵對告別。

    &esp;你認為《葉問》的靈魂是什麽?

    &esp;甄子丹。不不不。至少有一半是葉偉信。

    &esp;不說葉偉信為《葉問》注入他一貫的家庭觀念,如果你仔細看,《葉問》和之後三部,氣質其實不太一樣。

    &esp;一個細節:《葉問》,當葉問剛剛一個打十個,贏了,回家路上,遇上一輛島國車,車上的人和武器耀武揚威著。

    &esp;葉問,安靜,安靜地退到一角。

    &esp;一個看不到的結局。

    &esp;原版《葉問》中,林家棟所扮演的翻譯官李釗,為救葉問勇敢地打死心狠手辣的副官,卻不幸被群情激昂又不明就裏的群眾毆打致死。

    &esp;但送審後這段情節因為不太合乎整部影片的主要旋律被刪節。

    &esp;為了電影,葉偉信放棄了,這很島國電影。天生是一個妥協者。不是向市場,就是向體製。

    &esp;夕陽西下,甄子丹飾演的葉問,微微佝僂著身體,教授自己兒子打木人樁。孩子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他示範給兒子看,並且還讓孩子拍下來。

    &esp;這是什麽?

    &esp;這是電影寫給後浪的一段遺言,該教的都已經教給你們。剩下的做得不夠好的,看你們自己。

    &esp;這些年金像獎陣營漸漸分出兩派,一派是大路朝天的合拍大片,一派是往森林深處越走越深的本土小品。

    &esp;《麥路人》。本屆金像獎提名10項,最終張達明獲最佳男配角。影片主題是那些在麥當勞裏過夜的人。

    &esp;他們底層,窘迫,無家可歸。意思是我生活在這裏。再看看它的演員。54歲的郭富城、45歲的楊千嬅、62歲的萬梓良、70歲的鮑起靜,和55歲的張達明。

    &esp;全是老戲骨。

    &esp;新人在哪裏?

    &esp;這裏早已不是流行偶像的第一工廠,也是金像獎一邊急於推出後浪,一邊又因現實一次次回望的原因。

    &esp;在過去的電影他是最會搞笑的配角之一,可現實比電影還無厘頭。現實中張達明12年查出鼻咽癌,14年為了生活再次複出。

    &esp;55歲的張達明,終於憑借《麥路人》捧得金像獎的最佳男配,突破零突破。

    &esp;但掌聲在哪裏?

    &esp;這個在過去成龍電影搔首弄姿的小跟班,第一次拿下影帝。某種意義比成龍更了不起,成龍金像獎男主履曆是10提0中。

    &esp;這些小片成為港島黃金配角的回春藥,可問題是靠藥你回得了春麽?

    &esp;就算回,也是一個假春。

    &esp;說到底任何獎項的勝利,就是價值觀堅持的勝利。這種價值觀可以票房為先,可以藝術至上,甚至可以反票房,反藝術,但在這幾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我們很少看到那種堅硬如鐵的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