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字數:3428   加入書籤

A+A-




    但是明朝也有著別的朝代劇所有的特色,明朝探案劇《醫館笑傳》的總編劇朱淩峰曾說過:曆史上同時存在cia跟fbi的隻有明朝這個朝代,當時有東廠和西廠。

    另外還有皇家警衛力量錦衣衛,這也給許多明朝劇以靈感,事實上第二梯隊這些朝代劇,都像明朝劇這樣有著不可替代的特色,可謂是自有風骨。

    除了2013年的《蘭陵王》,幾乎所有的劇都出現在2015年之後,也就是“ip劇”大行其道的時候。魏晉南北朝成了廣大架空背景的ip提供了“落腳之地”。

    如《琅琊榜》備案時背景是南梁,《錦繡未央》的女主原型是北魏的馮太後,《孤芳不自賞》的故事發生在東晉十六國,《楚喬傳》則將故事落在了西魏……

    為什麽這些ip紛紛選擇落地魏晉南北朝?

    一是觀眾對這個曆史時期的概念比較模糊,會給創作者更多的空間;二是這個時期的中國處於異常混亂的年代,什麽都有可能發生。

    而近幾年如此火熱的魏晉南北朝劇沒法躋身a班,是因為它是一位偏科嚴重的選手:可信手拈來,但同時也可能遭遇審查。

    魏晉南北朝的正劇隻有少的可憐的兩部作品,一部是《北魏馮太後》,另外一部是被剪成七集電視電影的《北魏傳奇》。個中緣由,諷刺的與ip劇紛紛落地的原因相似,異常混亂的年代,在民族問題上難以縷清,曆史觀也難以明確。

    如果說魏晉南北朝劇的冷與熱,都在於其混亂的年代,那麽秦朝劇的秦朝作為第一個大一統的朝代,為何還屈居第二梯隊?

    與漢、唐、清相比,秦朝相關的史料並不多,這也給影視化帶來了難度。但秦朝劇仍然有高質量的正劇壓身,比如榜單裏的《秦始皇》和占據三席的大秦帝國係列。

    除了正劇之外,秦朝劇也不乏“放飛自我”的作品。10年播出胡歌穿越到秦朝做將軍的《神話》,這樣一部腦洞大開的作品竟然還是央視八套的開年大戲,首播兩日就刷新了央視八套開年戲的收視率紀錄。

    15年的ip作品《秦時明月》則是改編自同名動畫,講述荊軻之子荊天明、墨家巨子之女高月與楚國少主項少羽的故事,不過電視劇遠不如動畫知名度廣。

    而在此前轟轟烈烈的“大女主潮”中,功勳卓越的秦始皇也沒能幸免,成為大女主劇們霍霍的對象。在16年開機的《巴清傳》裏,秦始皇要靠寡婦清這個人物才能修長城的人,還要與寡婦清共分天下。最後該劇的一路坎坷,也被網友調侃為祖龍發威。

    無獨有偶,在迪麗熱巴主演的《秦時明月麗人心》,秦始皇也會對著女主說出“寡人愛你,願意與你共分天下”這樣,輕巧地像說出“這片魚塘我都為你承包了”一樣。

    如此猜測並非空穴來風,除《清平樂》之外,以宋真宗趙恒和章獻明肅皇後劉娥的故事為主線的《大宋宮詞》片花公開,或將於今年播出。

    積壓13年老劇,講述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故事的《清風明月佳人》於近日播出;再加上去年熱播的《大宋少年誌》,宋朝劇看起來正一反過往的空白,來勢洶洶。

    每個人的童年裏都少不了宋朝劇,隻是也許你從來沒意識到那是宋朝劇!

    從榜單不難看出,宋朝劇的麵孔模糊,或許在於其極少以帝王為主角,而是以民間故事及武俠傳奇為主。金庸的《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也都發生在宋朝,但也少有人關注郭靖守了多年的城,究竟是在哪位皇帝的治下?

    而榜單中的《少年包青天》《水滸傳》《楊門女將》也取材自民間小說。排名第一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則是改編自“種田文”的“宅鬥”故事,也是發生於宋朝民間大家族的故事。

    在這些俠氣縱橫的故事裏,皇帝多是昏庸和無能的形象。少有的幾部戲說成分相對不多的故事裏也不外如此。

    由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嶽飛》,宋徽宗皇帝不理朝政,寵信奸臣,聯金抗遼。《大宋提刑官》裏的宋慈把整理的有關朝廷重臣不法行為的八箱證據呈現給皇上,卻被皇上焚毀。

    所以當《清平樂》上線後,許多觀眾才會忽然發現,這竟然是在楊家將和包青天以及《水滸傳》的故事裏打醬油的宋仁宗,第一次成為一部劇集的主角?

    此外不拍帝王故事還有一個原因:涉及到多民族的戰爭問題,不好處理。可見多民族問題是第三梯隊,乃至第二梯隊的選手們。

    比如元朝劇裏最出名的,也是金庸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除此之外,就僅有一部04年央視同內蒙古電視台共同出品的,沒有知名明星參演的《成吉思汗》,和胡軍、佘詩曼、呂良偉主演,但一直未能上星播出的《忽必烈傳奇》。

    另一個與魏晉南北朝一樣混亂的五代十國,知名的劇集也隻有《傾世皇妃》和《畫江湖之不良人》。前者改編自網文,後者改編自同名動畫。

    資料的局限也是元朝劇創作的一大難題,成吉思汗、忽必烈的故事其實挺精彩,也發生過數次宮廷政變、皇位交接的故事,和同樣是少數民族統治的清朝一樣有意思。

    但是研究元史的人少得可憐,也沒有一副好口才,連《百家講壇》都沒人去講,直接導致拍元朝劇的難度係數飆升。

    在這種情況下第三梯隊的朝代選手們就隻有像宋朝劇這樣,靠著民間戲說來大膽創作了。比《封神演義》就撐起商、周朝代局的半壁江山,直到19年《封神演義》還能拿下高收視和高播放量。

    但是從《清平樂》的爭議來看,它“節奏慢”“戲劇性不夠強”等問題,並不能甩鍋給宋朝。帝王自身的魅力不足,故事平淡,並非曆史中的“大男主”,也有相應的解決方式。

    那麽大的一段曆史,硬要把所有危機的起因、事件的解決全放在司馬懿身上,這就成了戲說的風格。所以《軍師聯盟》篇章隻能做一個群像戲,司馬懿還在成長,他在曆史的地位決定他不是戲劇的核心。

    我們想象一下,一部劇依次登場的角色是晏殊、範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包拯、司馬光、王安石、蘇軾、蘇轍……

    全是自帶光環的人物,他們的名字與作品,不但出現在今天的曆史教科書中,還出現在語文課本上,人稱背誦默寫天團!

    這本身就是話題,就是流量……哪個曆史題材能帶出這麽多的牛人?

    這麽好的ip不好好發揮,真是太可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