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千年竊拳案
字數:3328 加入書籤
狼食!
“太祖長拳”是大宋科技成果盜竊案,時至今日,應還其本來麵目。
趙匡胤從小愛打架,出手狠辣,可說是實踐經驗早已豐富,心理素質早已具備;且他打別人懂得突襲,別人打他知道閃躲,也算是對武術攻防技術很有天賦。
趙弘殷自小便傳給過趙匡胤一些武功知識,如今把習武當做他求官之本,更是費盡心血,不僅將自身武學傾囊而授,並且還帶他四處奔走,尋訪名師指教。
正史、野史均記載趙匡胤武功高超,卻未說師承何人,好像是天生神授的一般;並且說趙匡胤創造了“太祖長拳”,是一代宗師,此皆為拍皇帝馬屁之說。
趙匡胤所習武功,來自家傳,而其家傳武功源自華拳。
華拳為唐開元年間的技擊家蔡茂所創。蔡茂為華山附近的遊俠,精技擊,擅劍術,散居長安,閑時常拔劍練武,在當地以其術傳人。其子孫蔡泰、蔡剛等因生活所迫,常參加諸道州郡或京都的“露台爭跤”。當時趙匡胤高祖趙朓,時任京都縣令,見蔡家武技講究實戰,攻防格鬥,起如風,擊如電,前手領,後手追,兩手互換一氣摧。步法靈活,剛柔相濟,虛實並兼,行拳過步,長打短靠,爆發力強。挑、砍、攔、封、閉、纏、掃、踹、彈、撩、鉤、撞、絆、纏,手法、腳法精巧。便將其請到府中,授於子孫。後趙匡胤曾祖趙珽,曆藩鎮從事,累官兼禦史中丞;趙匡胤祖父趙敬,曆營、薊、涿三州刺史;祖昌,後唐為平州刺使、幽、薊墾田使者;均又得到蔡茂後人進一步指教,不斷吸收了蔡家武功精華。因蔡茂子孫均為平民,趙家欺其身份低賤,便不以師尊,將其術據為已有,當做家傳,並取名長拳,向人宣揚,等於搶先“注冊”。而蔡家後人因都沒當官,身份低下,隻把耍拳當做飽肚子的技術,連拳名也沒定,直到明嘉靖年間山東濟寧人蔡挽之,方以“三華(精、氣、神)貫一”的古代哲理作為拳法的理論基礎,寫成了《華拳秘譜》,為蔡家拳術定了名稱,反比趙家“長拳”晚“注冊”了許多年。
全力拍皇帝馬屁的《宋史》對趙匡胤武功傳承毫無記載,趙匡胤年輕時武功已經有所造就又是異口同聲,據此,便可說明其武功應是父親趙弘殷所傳。趙家長拳既是招法有所增減,其基礎精髓亦來自蔡家華拳。
撇開蔡家華拳不論,長拳也應是趙匡胤祖上數代繼承發展,理應稱為“趙氏長拳”,後人將之稱為“太祖長拳”,說成是趙匡胤創造,這不僅不符合曆史真情,亦讓趙匡胤染欺祖之嫌。此讓皇帝騎到祖宗頭上的特級馬屁,實令人可恨、可歎!
有人解釋為,“太祖長拳源於宋太祖訓練士卒的遺法真傳”,這亦是無稽之談。
趙匡胤後周時已是“殿前都點檢”,相當於後世的野戰軍總司令,整天忙著篡奪柴榮帝位,豈能去當教官?稱帝後更不可能去訓練士卒。再說,他的武功在後周、大宋戰將中根本還排不上前幾名,也不可能用他的拳法當做訓練士卒的教材。
因此,如今流傳的所謂“太祖長拳”,不僅不是趙家拳法,亦非趙家所繼承創新的蔡家華拳拳法,更與趙匡胤不沾邊,應該是如高懷德、張永德、鄭恩、曹彬、石守信等武功高超的將領們,為了加強軍隊戰鬥力,將各自家傳武功中最好學、最實用的招法貢獻出來,集體編繪的軍隊培訓教材。至於取名“太祖長拳”,那就如後世的企業頭頭一樣,技術革新,雖是技術人員徹夜攻關所得成果,因頭頭是掛名“技革組長”,署名仍是應該在前。亦如領導的講話報告,那是寫作班子的心血,頭頭雖說沒有動筆,還在台上念白字,也一樣要署名流傳世間。抑或是當時根本就沒有命名,後世人為了讓此拳招牌響亮,像眾多酒品、菜肴一樣,給貼上了“宮庭禦用”標簽。
“太祖長拳”應是大宋一樁科技成果盜竊案,時至今日,應該還其“眾將士集體創造,不斷發展”的本來麵目。此將“太祖長拳”還原為“後周、大宋各家拳法的精華”、中華傳統武術的集大成者,實為讚譽,並非貶低,望崇拜趙匡胤大帝的讀者收斂怨恨之心,勿作訴訟之舉。
趙匡胤對讀書沒一點興趣,對習武倒也肯下功夫。趙弘殷悉心傳授,不上幾年,趙匡胤的武功便有了一定造詣。
趙弘殷喜上眉稍,更加攪盡腦汁為趙匡胤的武力提升操勞。
史書上記載趙匡胤善用的、隨身攜帶的兵器是“蟠龍棍”,後世文人便以為是“盤龍的棍子”,小說、影視中便讓他扛著一條雕龍的鐵棍子行走江湖。此外行以字麵臆想揣測,不僅與真實曆史相差甚遠,亦不符合趙匡胤的性情特點、行事風格。
試想,讓風流瀟灑的未來太祖爺像下苦力的杠爺一樣,整天扛著一根幾十斤重的大鐵杠子,行走江湖,招搖街市,串親會友,行動怎能方便,風度如何表現?豈不顯得粗俗野蠻,傻瓜一樣可笑嗎?
實際上,趙匡胤的蟠龍棍是一條錦絲織成的鸞帶,內附四條金環串成的鏈條,是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讓軍器監技師根據軟鞭方便攜帶、棍棒殺傷力強的特點精心研製的一種稀有兵器。
趙弘殷取其能軟能硬、能伸能縮、便於隱藏、方便攜帶的特點,取蟠龍“盤屈而伏”“上察於天、下極於地,蟠滿九州”之意,命名“蟠龍棍”,贈於愛子,讓他隨身攜帶護身。並且取其九節鞭、梅花棍的精華,組合成了一套“蟠龍棍”棍法。
蟠龍棍三十六招,每招都是武術精華,分別是
黃龍舒展、蒼龍擺尾、靈蛇遊水、燕子鑽天、立鶴啄食、太公釣魚、單鞭擊石、順水推舟、東擋西殺、童子拜佛、金魚合口、白猿入洞、金雞抖翎、豹子跳澗、縮身斷蛇、哪吒探海、猛虎回頭、枯樹盤根、雄鷹穿簾、扭轉乾坤、螳螂撲蟬、纏頭攔腰、倒卷旋風、青龍探爪、燕子撲雀、小鬼勾腿、夜叉出水、撥草尋蛇、雄獅搖頭、大蟒翻身、流星趕月、鳳翔九天、蘇秦背劍、鵲雀蹬枝、車輪飛轉、神棍歸原。
這蟠龍棍平時束在腰間,是一條帶子,使用時按開鎖扣,從腰間拽出,順手迎風一抖,就變成了一條棍棒。
蟠龍棍舞起來,如車輪飛轉;打出去,如鋼棍一條;使用後將手一抖,那棍依然是條帶子。可謂“藏如鼠,放如虎,收如蟲,出如龍”,既方便攜帶,又威力無窮。
趙弘殷愛子心切,精心研製此精妙兵器讓嬌子護身,並賦詩一首
“此寶剛柔並濟,宛如勒甲鸞絛。
隨身防護束腰間,變化無窮玄妙。
臨陣即時光閃,衝鋒刀劍難牢。
贈予愛子助天朝,打就江山永保。”
趙弘殷希望趙匡胤用此兵器,打仗立功當高官,怎麽也不會料到,他卻用此棍戳起了一場罪誅九族的滔天大禍。
欲知後事,請看下回倒黴的泥馬和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