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青絲入畫

字數:2970   加入書籤

A+A-


    陽光如輕綢軟緞,帶著薄薄暖意,庭院內種的十六棵花樹開得正盛,翠紗窗櫳下,嘉月讓丫鬟支了繡架,窗外花枝影影綽綽映在繡布上。

    竹青簾子一動,采萍端了用烏梨木雕的小茶盤進來,嘉月聞聲頭卻沒抬,依舊細紮著眼前的繡像,片刻才道“我讓你打聽的事,辦得怎麽樣了?”

    采萍替她換過一盞熱茶盅,露出得意的笑臉來“回小姐,都打聽好了。”采萍繪聲繪色地與她講述。

    “那孟家呀,雖是個從四品的官戶,但孟大人也是科舉出身的書香子弟,在外素有清正之名,聽到自家長女要去當宣平侯府當人妾室,孟大人當場就氣倒在床上,醒來後還揚言要把她從族譜上除名!誰知那孟大小姐竟也不怕,鐵了心地要入公侯伯府的門。欸,於書香門第而言,臉麵就是命啊,我瞧那孟大小姐已是全然不顧念父母、家族了。”

    嘉月撚著手中針線略頓一頓,沒想到孟小姐那樣端持的性子,竟有個如此跳脫且不安章法的姐姐?

    她略有疑惑“同一對父母所出,姊妹兩個性子怎如此南轅北轍?”

    采萍想了想,解釋道“據說那孟家大小姐自小隨父母在任上,沒想到嬌寵成患,釀出此這場風波。而孟二小姐當時因年紀尚小,路途遙遠不好顛簸勞累的,則留在祖母膝下養育。……哦!小姐去謝家桃花宴那次遇到的孟小姐,便是孟家大小姐孟敏蘭了。”

    嘉月微微一怔,竟然是她。當日在席宴上孟敏蘭諂媚奉承劉玉珠時,她便看出她的機靈識趣和長袖善舞。此時想來,當時孟敏蘭身旁確實坐著一個女子,隻是她當時一副心思都在葉氏身上,倒沒有太過留意。

    “如今這件事,已經成了京中女眷間的笑柄,一時間,孟家女兒的閨名聲譽也愈發不好了,如今孟二小姐走到哪去,都有人借此事拿眼瞧她。”采萍有些意興闌珊地歎了口氣道“依我看,小門小戶的女兒若有小才必有大不甘。”

    孟家大小姐自小嬌寵,憑借著幾分聰明機靈,便恣意使性,目中無人。隻憑著自己一人快活,全然不顧家族的名聲、父母的臉麵,深知在一個大家族裏麵,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影響的不僅僅是自己,乃至於是自己家族、是兄弟姐妹的榮辱興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孟二小姐雖無端端落上這麽個名聲,也隻好暗歎一聲寥落惆悵罷了,在人前隻好更安分隨時,溫柔沉默,畢竟外頭好些人都想看一出姊妹反目的好戲,若她真與長姐翻了臉,正不恰恰遂了這些人的意?況且也隻會使內宅私事更置於熱鍋之上,更受眾人側目罷了。

    嘉月捧了杯茶,輕輕撇去茶末子,目中微微含笑道“你如今瞧事,倒清晰明白了不少。”采苓頗得意地嗬嗬一笑。

    隻是世人對女子的要求頗為苛刻,流言更無疑是刀槍劍戟,她這樣一個心思通透之人,雖顧著大局隱忍不發,但此時鬧得人盡皆知,日後估摸起人家時,也難免因名聲受損而……不由得讓人惋惜。

    這段時間,嘉月瞧見這麽多個不一樣的閨閣女子,真心覺得她能有家中父母兄長相護寵愛,已經是極好的事情了。

    持針許久,手心微微出了汗,怕弄汙了綢緞,便擱下針線吩咐采苓、采薇送了清水、巾帕上前。

    水盆裏是加了玫瑰汁子的清水,采苓用玫瑰花瓣仔細撫過主子的手指,神色關切道“這繡像小姐費心勞神地繡了十日了,如此下去怕是要傷了身子,還是歇一歇罷。”

    “這幅繡像,是獻給太後娘娘的,不能疏忽。”

    采薇道“太後娘娘虔心向佛,小姐繡一副觀音大士像獻與她,她必然會高興的。”

    嘉月“唔”了一聲,采萍在旁讚道“小姐的繡工愈發好了,這繡像美輪美奐,栩栩如生,且這觀音頭發實在逼真!”

    采薇上前湊近了細瞧了瞧,有些自言自語道“我瞧著,倒不像是繡線,而像是……真人的發絲?”話一說完,她自個兒也驚著了。

    嘉月自然看得出來,她微微一笑,淡然道“用發絲入繡,一為表對太後娘娘的孝心,二為顯對菩薩的虔誠之心。”

    采萍似是也被震到了,有些不解地問“小姐……為何對太後娘娘如此用心呢?”

    嘉月微微偏轉了頭,眼風瞥了她一眼,“這話以後別再說了。現在是在王府,而不是容家,太後娘娘是後宮之主,王爺至親。切記,謹言,免得惹禍上身!”

    采萍忙忙垂首,“奴婢知錯。”再悄然抬頭瞥一眼主子神情,見嘉月麵上並無怒色,遂放下心來打趣道“奴婢隻是心疼您這雙手,日也繡夜也繡,都要累壞了!”

    一時屋裏眾人都笑了,嘉月亦彎了唇角,又緩緩斂去了笑容,眸光沉沉,有些低歎道“人言可畏,不能不忌憚些。”采萍一下子想到了孟家的事情,一時若有所思,恭恭敬敬地答了聲“是”。

    然而她也是有所打算的,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一個“孝”字,這樣至純至孝之舉帶來的好名聲。

    自王爺跟她說過京中幾大家族之間似乎有所串聯後,心中便隱隱覺得不大安心,仿佛一場風雨正在拉開序幕,可她作為後府女眷,但凡與朝政大事相幹的,是一句也不會多問。可巧就巧在,近日不少宦官家眷都攜禮登門寒暄,她們打的什麽心思嘉月不是不知道,然無論是燒熱灶,還是燒冷灶,一燒不好反倒會引火上身,萬一被有心人看去聽去了彈劾了,引起宮中猜忌,再按個名頭下來,那也是受不起的。如今擔著這身孝名,倒可以光明正大地為避嫌計,拒絕所有的應酬送禮,如此反倒顯得辰王府光明磊落起來。

    朝廷上的事她幫不上忙,但後宅的安穩是她可以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