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契卡之緣由
字數:4132 加入書籤
從第二天開始,廣島開始流血。
罪大惡極的囤積商人,藏匿的前藩廳官員被一個個從居屋中拖了出來。
肅反委員會的契卡大人們,用一種名為高音喇叭的東西,大聲宣讀他們的罪惡。
這些人都是幕府的支持者、同情者、潛在支持者、潛在同情者。
在執行的過程中,不少人試圖以高門大院為依仗,組織了一幫浪人進行反抗。
但是在外鄉人的一發煤氣罐下,一切都歸於虛無。
實際上,用煤氣罐改裝阿薩德炸彈受到了部隊的廣泛歡迎。
這種炸彈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威力十足,除了射程之外沒有明顯缺點。
而且相比較如今大明自產的硝銨炸藥,這種看上去非常危險的大家夥,反而安全可靠。
至於說用這個煤氣罐做飯
三師的小夥子們還沒有那麽奢侈。
雖然在鳳都煤氣根本不值什麽錢,但這裏可是萬裏之遙,他們寧可花點錢向倭人們購買柴禾。
總之,在絕對的武力之下,任何反抗都成為了徒勞。
在最後一支試圖點燃明軍軍火庫的死士被人告發,亂槍打死在巷子裏後,槍聲開始頻繁地在廣島城的大街小巷中響起。
每天都會有人不明不白的消失。
一時之間肅反委員會成為了一個止小兒夜啼的名字。
這種肅反工作當然會有擴大和妄殺。
這是沒有辦法避免的。
朱富貴定下平倭策的時候也沒打算避免。
不過大致的方向還是要嚴格把控的。
不安分的武士、大地主,他們是幕府的走狗;
神社的神官們,寺廟中的一部分僧侶們,他們是天皇的走狗;
囤貨居奇的大海商們,則是洋人的走狗。
這些人都必須消失。
逮捕和秘密處決他們的理由自然有些莫須有的嫌疑,不過這是為了吞並倭島必須要做的事情。
武士階層和大地主控製著大量的土地。
無論是土地戰爭、土地革命,或者是殺死印第安人免費獲取土地,搞羊吃人運動,又或者是李承晚、常凱申那樣半騙半搶收回土地,土地國有化或者集體化是一個地區搞現代化發展的必要條件。
而達成這種條件,無一不需流血。
舉例來說,後世的世界大國印度,憑良心來說,本不該如此拉垮的。
隻要真正接觸過國際貿易,做過跨國生意的人都應該知道,印度人其實是很會做生意的。
他們遠比黑人、拉丁人,甚至是美國的紅脖子聰明。
同時臉皮極厚,非常狡猾,富有耐心,有些時候就連一向在全球降維打擊的中國商人都有些自愧不如。
而且印度也並不懶惰,雖然比不過東亞民族,但至少要比大部分民族要勤勞。
印度人一向是西亞土豪國最優質的勞工,或者說牲口。
僅僅在2022年阿聯酋世界杯的場館建設中,就有6000多南亞勞工被活活累死。
國際投資客在印度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血本無歸,是體製的問題,是印度人不守信用,極度狡猾的問題,但真不是懶惰的問題。
這和非洲不一樣。
一個不笨,不懶,人口基數和國土麵積都非常龐大的民族,怎麽就混成了人人可乳的三哥了呢?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建國的方式與我們根本性地不同。
沒有經曆過土地革命,又沒辦法像蛙島和南朝鮮那樣靠政治強人強行推進土改,印度至今依然保留著矮大緊口中的那份田園牧歌式的美好。
分散的土地所有權,無法統一規劃的基礎設施,低效的自耕農保護製度,這些“田園牧歌”,這些西方推崇的聖人甘地一心維護的東西,正是印度的死穴。
這樣先天的不足導致這個民族永遠不可能走出泥潭,隻能在近現代化和前工業時代的渦流中徘徊。
對於如今的大明來說,北美地區的髒活,也就是原住民的屠殺與土地的收歸已經由白人殖民者做好了。
麻煩的是人口眾多的遠東。
原本曆史上,明治維新後明治政府參考普魯士製度,通過廢藩置縣的手段,將舊幕府時代的地主手上的土地所有權通過強買買到中央所有,進行統一規劃後再重新拍賣給從事實際生產的新興地主的手段,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土地改革。
配合著地稅改革條例等一係列法案,明治政府的土改給日本的近代工業化提供了初始資金。
理論上,大明也可以學明治的辦法走這條老路。
不過朱富貴還是決定走大明特色帝國主義道理。
因為日本工不工業化對於大明來說根本是無所謂的事情。
如果真把日本玩廢了,變成一個水稻種植基地,其實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大明富有四海,不差那一個雲南省的麵積。
朱富貴之所以要在日本搞這套契卡戰略的真正原因,其實是把日本當做一塊試驗田。
很顯然,大明是沒有共和國那樣的改造能力的,朱富貴作為皇帝,也很難找到進行土地改革的立場。
因此,朱富貴並不打算也沒有能力改造那些“鄉賢”,也不可能像在日本這樣大規模的清洗,殺得人頭滾滾。
朱富貴思來想去,結合如今的周邊形勢所能想到的辦法,隻有槍斃一小部分罪大惡極的地主惡霸,將正兒八經的“鄉賢”禮送出境。
四海之大,西伯利亞、南亞次大陸、圖蘭高地、波斯故土、南洋南美總有一片土地,可以讓這些華夏同胞可以安安心心,快快樂樂地當自己的土豪劣紳的。
這套辦法行不行得通,朱富貴得在日本先嚐試一下。
因此在大約十天之後,廣島城內外的槍聲慢慢變得稀疏了起來。
而被收繳了大筆的大明帝國倭島都護府籌建基金的鄉紳們,則被戰士們拿著刺刀禮送出境。
被高強度槍聲嚇成驚弓之鳥的鄉紳們帶上了一部分金銀細軟,有多快就跑多快,不要命似的向北邊跑去。
他們一路上將明軍的種種暴行宣揚開來,很快,整個關西地區的鄉紳,除了真心歡迎王師,哪怕接受平價贖買田產也無所謂的一小部分人,都開始琢磨著舉家搬遷去京都甚至是江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