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吮疽”
字數:1822 加入書籤
不過這句兵法真理,後世許多人隻看到了一個“用”字,認為隻要在最緊要的時候投入自己培養的人,就算是這句話的正確使用了。
殊不知這句話其實最重要的是前半句的“養”,若是對“兵”無恩無德,到了需要他們出力的時候才冒然要他們頂上去,隻要是稍有感情的人,肯定是不會如長官所願的。
而這句說話,曆史上用的最好的就是與孫武並列為“孫吳”裏麵的吳起了,按照史料記載,吳起成為將軍之後,從來不在軍中搞特權,和士卒同吃同睡,行路不乘馬,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夥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乘車騎馬,親自背負著捆紮好的糧食和士兵同甘共苦。
甚至為了養兵,吳起甚至作出了後世所有武將都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吮疽”了,意思就是幫別人的毒瘡吸膿。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吳起有次領兵攻打中山國的時候,軍隊中有一名士兵受傷長了毒瘡,吳起竟然跪著親自為他吸掉毒瘡裏麵的膿液。
這名士兵的母親從旁人口中得知了此事之後,當著旁人的麵大哭起來,旁人大奇問道,你的兒子隻是一名普通士卒,吳起則是一軍主將,以將軍之尊為你的兒子吸瘡治傷,你又有什麽好悲傷的。
那名士兵的母親聽了旁人的疑問,就說出了她悲傷理由,原來那名士兵的父親以前也在吳起軍中服役,也曾經長過毒瘡,吳起也是為其吸瘡治傷,結果那名士兵的父親感激吳起,作戰的時候異常勇猛,敵兵雖刀斧加身也是毫不畏懼,結果最後就死於戰陣。
如今那名士兵的母親知道吳起又這樣對待她的兒子,想起自己丈夫的事情,她便擔心自己的兒子也會如父親一樣,最後死於戰陣之中,故此她才痛哭。
由此可見,吳起為士兵“吮疽”應該並不是孤例,而是隻要自己遇到就會這樣做的,所以吳起所領之兵才能勇猛無雙,戰無不勝。
說到“吮疽”,我不由想到了另外一個人物,那就是後世經典名言“潘驢鄧小閑”裏麵的“鄧通”了。
鄧通在這句名言裏麵,是代表著驚人的財富,據史料記載,鄧通乃是漢文帝劉恒(就是說出“天生蒸民,為之置君以養治之。”這句話的主,也是漢朝“文景之治”裏麵的“文”。)的寵臣,相傳漢文帝讓相士許負為鄧通算命,許負說鄧通將來會窮困餓死。
漢文帝聞言,就說鄧通之命在他,又怎麽會讓鄧通餓死呢,於是漢文帝就將鄧通家鄉蜀郡嚴道縣的銅山全部賜給鄧通,並允許他自己鑄銅錢。
鑄錢如此暴利,很快鄧通就積累起了驚人的財富,連許多王侯都不如他,由是鄧通對漢文帝可謂是感激涕零,不惜粉身碎骨以報。
後來漢文帝背後長了毒瘡,治療了很久也沒有治好,鄧通就時常趁著探視漢文帝的機會,為漢文帝吸走他背上毒瘡的膿水,減輕漢文帝的痛苦(電影《風雲雄霸天下》裏麵泥菩薩的設定,可能就借鑒於此)。
有一次鄧通又為漢文帝“吮疽”,漢文帝可能心有感觸,就問鄧通,在鄧通眼裏,天下間哪個人最愛漢文帝。
鄧通想了一下,就說道應該是太子劉啟(後來的漢景帝),漢文帝可能記下了鄧通的這個回答,在之後劉啟來探視他的時候,就讓劉啟為他“吮疽”。
劉啟見漢文帝背上毒瘡惡臭難聞,麵露難色遲遲不能下口(估計漢文帝有點說話讓劉啟聽了。),之後從侍候之人處知道了鄧通常常為漢文帝“吮疽”,想通了前因後果,於是對鄧通產生了厭惡之心。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co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