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王佐之才*3
字數:1759 加入書籤
而蜀漢軍隊這邊探聽到曹魏這邊的消息之後,薑維就對諸葛老大說道,魏主派了辛毗持天子符節到來,司馬懿是不會出戰的了。
諸葛老大就回答薑維說道,司馬懿向大後方的魏主請戰,這種做法本來就是不想出戰才會做的,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戰機轉瞬即逝,假若司馬懿有把握能夠戰勝我方的話,早就出戰了,又怎麽會特意向後方的魏主請戰呢。
由此可知,這段時間裏麵,曹魏上下諸將(包括後世一些影視裏麵過分突出的司馬懿),對諸葛老大率領的蜀漢北伐軍可謂是一籌莫展的,除了使用廉頗當年對付秦軍的堅守策略,意圖拖垮地方的後勤外,任何的對決都基本上是送人頭的做法。
故此,諸葛老大這段高光時間,可謂是怎麽吹也不過分的,蓋因整個北伐來說,諸葛老大是充當了蕭何、張良、韓信的角色,將後勤、謀略、領兵這三樣“漢初三傑”的活都包圓了。
當然了,客觀來說,諸葛老大領兵能力是絕對不如韓信的,所以陳壽在《三國誌》裏麵,才評價諸葛老大是“治戎為長,奇謀為短”、“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也就是說諸葛老大長於練兵,兵謀將略並不擅長。
但是這個評價,是建立在“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製,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矣。”這種評價之上的。
綜合陳壽的這些評價來說,也就是說陳壽認為諸葛老大的內政才能優於其練兵才能,又優於其將略領兵才能,而不是說諸葛老大的領兵才能差。
要知道,諸葛老大在北伐期間,可謂是未嚐一敗的,若然這樣也說他領兵才能堪憂的話,那麽要置同時期的司馬懿、曹真、郭淮等人於何地?
而諸葛老大最為曆代皇朝稱頌的地方,就是明明他的才能如此卓絕,在蜀漢的權位乃是當世第一,當時的蜀漢,可謂隻知道有丞相而不知道有皇帝了,劉禪這個後主的存在感可以說是微弱至極。
諸葛老大如此軍政大權一手抓,朝野上下俱是欽佩不已,但是其硬是沒有像王莽一樣搞篡位奪權的政治手段,而是安心做自己的丞相,全心全意完成昭烈帝劉備的夙願。
故此諸葛老大不但受到曆代皇帝的追捧,將他視為人臣的表率,更是受到曆代文人墨客的歌頌,如“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複,誌決身殲軍務勞。”、“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等名詩名句層出不窮。
縱觀劉邦、曹操、劉備這數人,之所以能夠曆經挫敗而基業不失,甚至能夠發展壯大的原因,都在於這些勢力有一個內政卓絕的人才。
劉邦有蕭何、曹操有荀彧、劉備有諸葛亮,這三人,都是曆史上公認政治能力頂尖的標杆,如果用遊戲術語來說,他們三人都是政治“s”的人才。
這是有了這種頂尖政治人才坐鎮後方,劉邦、曹操、劉備這三人才能在前方任意“浪”,就算翻車了,其勢力也能夠浴火重生,不會失敗一次就四分五裂。
最明顯的就是,自荀彧逝世之後,曹魏一方的造血能力大不如前,故此曹操才不敢在漢中與劉備死磕,所以蕭何、荀彧和諸葛亮,都被後世之人稱為“王佐之才”,意思就是有他們相助,成王稱帝都是極大可能的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co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