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據地設謀

字數:5417   加入書籤

A+A-


    雉縣以北,淯水西岸,徐晃、曹休指揮曹軍砍伐遮山和蒲崖山上的樹木。

    曹休指著一處對徐晃道“公明,按照我們商定的,樹木都砍伐掉,並且用繩子支撐住,遠遠看著感覺這山上還是樹木林立!”

    徐晃仔細觀察道“文烈,樹木要盡量貼著地麵砍,留下的樹樁高於地麵的話填上土壓實,免得到時候被樹樁絆倒。”

    曹仁道“明白。”

    頓了一下,曹休道“公明,賊軍會上套嗎?關羽身經百戰,我們想引誘其中計伏擊不易!

    而且設伏的遮山和蒲崖山在淯水西岸,東岸則沒有利於設伏之處,若關羽靠淯水東岸行軍,那我們的算計怕是會落空。”

    徐晃平靜道“我軍率先入據此處等待長途奔逃的關羽,以逸待勞對付倉促疲勞的賊軍可謂占得先機,如果這樣情況下不能取勝還有何麵目統兵?

    所以必須打勝,取勝戰果也必然巨大!關羽勇武過人不假,但論起領兵交鋒,我徐晃自付不會輸給他。機會稍縱即逝,你我務必多費心思,抓住良機破賊,上不負陛下,下亦揚名立萬,威震四方!”

    曹休聽完精神振奮道“公明好氣魄!”

    徐晃道“趁著尚未有消息傳來,我們加緊完善,淯水河岸需多挖壕溝,阻礙關羽與馮習、宗預援軍會合。

    還有,我剛想到這周圍凡是利於紮營的丘陵、高地等處馬上加以破壞掉,讓賊軍不能依仗地勢紮寨,若到需要強攻賊軍時,無營寨依托能極大減少傷亡。

    張郃兵馬一天後就會趕來,到時他統率的步卒留下,騎兵合兵有一萬五千,我們率騎兵前去消磨賊軍,遲滯退兵速度,耗損賊軍銳氣。

    關羽南撤上將軍(曹仁)必定會警覺進而追趕,關羽退兵過慢則忌憚我大軍圍困,所以想要甩開追兵必定拋棄負累,糧草攜帶亦有限。

    我們率騎兵騷擾,讓賊軍速度、精神和體力不斷消耗,全軍心生浮躁,渴求一戰擊敗我軍,順利退軍。我們就利用賊軍急於求戰之意誘其上鉤。

    若關羽不為所動,我們按部就班,等待上將軍趕到,相持至賊軍糧盡,合力圍擊!”

    曹休笑道“好計!”

    徐晃道“想法可行,實現起來終究不易,努力慎行,以建大功!”

    曹休肯定道“好,趁著現在有空,我們去將周圍地勢摸清楚!”

    徐晃點頭道“走,看看去!”

    甘寧、趙累、韓關、李征等率領四萬兵馬脫離陸渾,一路南撤而來,除去吃飯、睡覺和休息耗費三個時辰,其餘時間全都在趕路。

    南撤時經過關羽、徐庶等的詳細考慮,雖然提前預測到沿著河流南撤極易遭遇曹軍,可多番權衡,結冰的河道有利減少避免四麵被襲,防備騎兵。

    並且方便補充水源,縮少水的攜帶,減輕負重,河道宛如標誌物,與龐統約定的接應兵馬亦是沿河進軍,走下去必然能會合。

    隻要正麵拖住曹仁主力,憑借四萬百戰精兵,結陣而行,縱使遇敵足以應付。

    甘寧率全軍急速行軍,相對的無法保持陣型嚴密,為防止遇襲猝不及防,甘寧令韓關親自統領斥候和遊騎探路,斥候往來不斷的探聽回稟各種消息,凡是易於藏身或設伏處全部步行搜索,以保萬全。

    遊騎則獵殺曹軍斥候,全力隱藏消息,避免過早暴露。

    漢軍漸漸臨近,徐晃、曹休根據曹軍斥候帶回的情報和部分人馬未歸判斷出漢軍臨近。

    在詳細了解漢軍布防,徐晃、曹休明白憑漢軍的謹慎,縱然獵殺斥候亦不可能完全藏住行蹤發動突襲。

    二人索性將騎兵拉出來,大搖大擺的率騎兵奔向甘寧。

    甘寧得報下令韓關撤回,留斥候繼續戒備四麵,甘寧指揮大軍止步,靠近淯水結成緊密的步兵方陣。

    曹休令每三百騎兵結成鋒矢陣,錯落有致地自東、南呈般包圍狀,讓漢軍放眼望去騎兵綿延數裏,數量上使漢軍產生錯覺。

    曹軍騎兵初始並不衝鋒改為緩緩加速,距離越來越近速度越來越快,對漢軍施以緊張的壓迫感。

    徐晃、曹休緊盯著漢軍,曹休用馬鞭指著漢軍道“公明,賊軍反應夠快,方陣成型,強攻不利。

    兵法上說‘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現在乃是清晨,賊軍一夜休息體力充足,我們不易與賊軍爭鋒。我們詐作衝擊,在進入賊軍弓弩射程後繞陣而動,然後退走。

    賊軍見我部騎兵定然會嚴密布陣,全力戒備。我們衝擊一番遠遁休息,等賊軍卻不敢懈怠,需繼續保持方陣,這樣賊軍的體力和精力都會遭到消耗。

    我們養足精神,再來跟賊軍對峙,待賊軍撐不住露出破綻一擊破陣!”

    徐晃讚同道“正該如此!”曹休命令下達,曹軍發起衝鋒。

    漢軍迅速用大盾、長槍長戟、弓弩結成層層防線待敵。曹軍眼見快要撞上來,猛然往兩側運動,繞陣射箭,大聲嘲笑漢軍。

    甘寧不為所動,漢軍舉盾格擋流矢,布置弓弩手還擊,曹軍環繞半個時辰退走。

    甘寧知道曹軍不會善不甘休,是想利用騎兵形成威懾,消耗漢軍。

    甘寧不急於進軍,考慮到曹軍接下來會不間斷的前來襲擾,甘寧在方陣原有基礎上把軍隊進行排列

    中軍由都督趙累統率一萬五千兵馬,中軍兵力多韌性強,使得曹軍騎兵忌憚,不敢冒險硬衝擊穿方陣,保持方陣一體。

    甘寧令眾將士把攜帶的除鎧甲、兵刃等作戰所需外,其餘物品全部放到車杖上,減少所累。

    命李征率五千弓弩兵行進在中軍東側,最外側交由韓關率五千兵步兵,保護弓弩手,若受騎兵攻擊,可依仗弓弩手的支援逼退曹軍。

    剩下一萬兵馬靠西側淯水,這支兵馬與東側一般,不過因有冰麵作為屏障,其他三麵都有防備,曹軍騎兵縱然進攻亦不能從西側進攻。

    他們不必像東側步卒全神貫注,相對的他們可以稍微鬆懈下來,保存體力,車杖、器械等也交由他們押送。

    甘寧行軍十裏停下來,讓西側的一萬兵馬與東側的李征、韓關率兵的兵馬輪換,保證漢軍有時間休息,擁有充沛的體力和士氣。

    甘寧親自率最精銳的五千兵馬斷後,防備曹軍進攻全軍背後。漢軍方陣布置緊密,各偏裨將校的任務甘寧再三交代,一切準備妥當,漢軍繼續南撤。

    徐晃、曹休得報,率曹軍騎兵複來,二人商量已經商量妥當眼下首先考慮將漢軍從東岸趕過西岸。

    當日,盡管沿途不斷遭曹軍騎兵的騷擾,騎兵在側翼向漢軍傾瀉箭雨,試圖使漢軍不斷應付,支撐不住方陣鬆散。

    但甘寧、趙累、韓關等將校努力維持,確保了漢軍方陣的堅固。

    曹軍騎兵在馬上不停的射箭騷擾,因為射箭時需解放雙手拉弓,全靠雙腿的夾力穩住身體,可馬匹行進顛簸,重心不自覺的搖擺,曹軍弓是良弓,箭乃利箭,勁力和殺傷卻都十分有限。

    韓關率領的步卒不少人的凱甲上插了數支箭亦不曾倒下,行動依舊不受影響。反倒是漢軍要不斷舉著盾牌,保持人與人之間的緊密,體力消耗巨大,漢軍舉盾的手明顯慢慢往下,行軍速度越發遲緩。

    漢軍並非一味防守,李征率領的漢軍弓弩手趁曹軍騎兵靠近,迅速向前插入韓關步卒中射箭反擊,漢軍有穩固的地麵站住腳瞄準,李征令每五人射向一名曹軍,三人射馬,兩人射人。

    凡命中的曹軍皆是連人帶馬倒下,顯而易見,在對射中,漢軍的弓弩手在殺傷力上占據了上風。

    徐晃、曹休有心理準備漢軍的方陣不容易突破,不料卻是一點空隙沒有,嚴密的陣型使得曹軍束手無策,漢軍向前行進十六裏。

    徐晃不依不饒,夜晚調兵分批襲擾,不停派騎兵攜帶火把在漢軍紮營處來回奔走,有時射出箭矢。漢軍簡單的用輜重和車杖環繞,整晚戒嚴。

    曹軍弓矢消耗巨大,徐晃事先早已收集,頗有儲備。不過局麵使得徐晃預見到對箭矢需求隻多不少,趕忙令相鄰的雉縣趕製箭矢,派人往豫州征集箭矢,以防短缺。

    兩軍相持三日,第三日時天空下雪,寒風呼嘯,漢軍身披鐵鎧不能保暖,身體經受刺骨的寒冷。

    在苦難的狀況下,甘寧往來奔波,鼓舞士氣,讓將士小步晃動身子取暖,堅持維持陣型和紀律,有條不紊地前進,曹軍無隙可乘。

    徐晃、曹休心中是喜憂參半,喜的是三天來探明關羽不再軍中,憂的是關羽必然親自斷後,曹仁大軍一時怕難以趕來,而自己無力撼動甘寧的方陣。

    這般走下去不出兩日,其布局遮山的埋伏就要走過,局麵使得二人心中擔憂阻攔不住這支漢軍,他們需要考慮要不要下決心正麵與漢軍一戰。

    甘寧心中亦是怏怏不樂,他知曉龐統約定過會派遣援軍接應,故每日不斷往南聯絡,不過徐晃布置完備,大小路徑,甚至叢林丘陵都埋伏著曹軍,逃回來的斥候將情況稟明。

    甘寧聯絡不上援軍,軍中糧草不足六日,援軍不知在何處。再加上三日來在曹軍的襲擾下,漢軍鞍馬勞頓,軍中有人開始焦躁不安,不少將校也喪失耐心,紛紛求戰,甘寧全部駁回,好言安撫。

    兩軍各懷心思,彼此忍耐,等對方的露出破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