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楊釗犯忌請求改姓名 仙芝好戰兵敗怛羅斯(三)

字數:3028   加入書籤

A+A-




    天寶九年十月,唐玄宗準備去華清宮休養,臨行前上了一次朝。當大臣們奏報完工作之後,他說道:“太府卿楊釗,掌管錢糧,兢兢業業,忠於職守,對國家一片忠心。朕今天特別為他賜名“國忠”,但姓氏不改,仍然姓楊。”

    楊國忠立即跪下高聲說道:“臣楊國忠謝主隆恩。”從此楊釗便成了楊國忠。

    回到家裏,他將所有的家人都招集到一起,對他們說道:“皇上已經為我賜名,從今之後,我不再叫楊釗,叫楊國忠。你們都記住了,如果聽到有人背地裏叫我楊釗,你們要告訴我那人是誰。”

    裴柔說道:“皇上為你更名,多氣派啊,隻有他特別寵信的人,才有這種待遇。”楊國忠說道:“那當然,從此以後,我的圖讖沒有了刀劍,好運會接踵而來。”之後的一段時間裏,他確實官運亨通,兩年之後就接替李林甫,成了首席宰相,但並沒有改變他的結局。

    雖然唐玄宗為他改名,從名字中去掉了金刀,但並沒有改變他刀劍加身的命運,不到六年,他便死於刀劍之下。

    高仙芝在與吐蕃的戰爭中,連續取得勝利,而且繳獲了許多財寶。名利雙收,極大的膨脹了他的信心和對財富欲望。但是程千裏、畢思琛等人與他並不是一條心。如果稍不注意,將他的不光彩的事通到朝廷,那就不好辦了。他不能為所欲為,內心裝著事,自然就表現出來了。

    封常清知道他的內心,對他說道:“程千裏不是易予之輩,在安西都護府不起好作用。元帥得想法子,給他安個什麽罪名才好。”高仙芝說道:“你的心思我知道,不就是程千裏擋了你的道嗎?隻要我還在安西都護府,他程千裏就不會超過你封長清。”“要是你高升了呢,和夫蒙靈眢一樣進了京城,安西隻怕要落到程千裏的手上了。我們這些跟隨元帥的人,隻怕要靠邊站了。”封常清說道。

    高仙芝若有所思,對封常清說道:“你這人什麽都好,就是不夠厚道。給程千裏定罪,你下得了手嗎?再說皇上是什麽人啊,天子,能忽悠嗎?弄得不好,會惹來一身的麻煩。一起共事的人,不能太刻薄。我是想將他弄走,但不是定罪,最好是能體麵的到別的軍鎮去。”

    段秀實早就來到兩人的身邊,他們是一路人,高仙芝也沒有回避。他插嘴說道:“元帥的想法的確仁義,最好能讓皇上知道元帥的心思。皇上一旦知道了程千裏不能與元帥合作,一定要調離他。”

    高仙芝說道:“我總不能直接向皇上上奏折,請求調走程行裏吧?”段秀實說道:“元帥不必提程千裏的名,隻推薦封將軍為安西都護府副都督,皇上一定知道元帥內心想的是什麽。”高仙芝眼睛一亮,笑著說道:“你這家夥鬼點子不少,本帥就試一試。”

    高仙芝的奏折到了唐玄宗的手上,打了勝仗,唐玄宗當然信任他。立即叫來夫蒙靈眢,對他說道:“封常清這人如何?仙芝上奏他擔任安西副都督。愛卿以為如何?”夫蒙靈眢說道:“啟奏皇上,封常清是一文人,形象極差,不能上陣殺敵。與程千裏相比,他文才高些,但武藝差得太遠。”

    唐玄宗說道:“這段時間仙芝打了許多勝仗,他向朝廷不斷提這個要求,是想將千裏調離安西啊。”夫蒙靈眢立即說道:“啟奏皇上,程千裏的本領不在高仙芝之下,兩人在一起,難免相互不服。臣上奏程千裏到北庭都護府擔任都督,他一定會效忠皇上保衛邊疆。”

    唐玄宗采納了夫蒙靈眢的建議,讓程千裏到北庭都護府擔任都督。聖旨到了安西,程千裏調走了,但封常清沒能擔任副都督。不大合拍的畢思琛也調離了安西都護府。經過幾年的內部整頓,原來的對立麵,強硬的都搬走了,剩下的也都附和他,跟在他的身邊。他的親信,都占據了重要位置,對他更加崇拜。

    他成了安西都護府的土皇帝,一言九鼎。這使他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便想用武力征服西域各小國,從中得些好處。

    這天他與封常清、段秀實閑聊,對封常清說道:“邊境安寧,久無戰事,軍士們戎邊辛苦。單靠朝廷的奉祿,不能滿足,要想些辦法讓他們安心。但是向那裏要錢呢?”

    封常清說道:“現在大食國勃興於西方,不斷向東擴張,他們征服了一些小國,這些小國立場不穩,我們可以拿他們開刀,以爭奪西域的統治地位為名,撈些好處,為官兵加加奉祿如何?”

    段秀實說道:“安國、火尋、戊地、石國、吐火羅等國,前一段時間倒向大食國。元帥正準備對他們用兵,不想大食國要按時交納沉重的賦稅,這些小國不堪重負,他們又倒向我們大唐,向我國稱臣。動武沒有口實,找不到借口,不好辦啊。”

    封常清說道:“由於大帥在西域的聲譽高,這些小國聞風喪膽,加之實施了有效的對策,有效地遏止了大食向東繼續擴張的勢頭。他們全心全意維護大唐,不好用兵。”

    高仙芝說道:“現在的局麵大好,我們反倒無用武之地。長時間沒有勝仗報到皇上那裏,皇上會逐漸的忘記我們的。”封常清說道:“皇上好大喜功,特別喜歡邊疆打勝仗,元帥是想順從皇上的喜好,打個大勝仗報上去。”

    段秀實說道:“你這是歪注意,元帥怎能不顧大局,欺淩已經順從了的小國。肆意作威作福,有損大唐在小國中的形象。”高仙芝說道:“這些小國都是牆頭草,他們現在臣服我們,如果長期不聞不問,他們就會逐漸疏遠,認為我們不行,會倒向大食。雖然我們安西軍在西域這些小國中樹立自己的威信,但如果久不用兵,他們就會淡忘的。”

    封常清知道高仙芝心裏想的是錢財,立即說道:“元帥分析得透析,現在的石國就有不服的苗頭,我們就拿石國開刀。”高仙芝說道:“封二的這注意好,石國雖然對我們表麵臣服,但他們的國王內心不服。他們仗著有幾個錢,趾高氣揚,有必要給他們一點教訓。秀實做好出征的準備,封二留守。”

    段秀實答應一聲:“是﹗”起身離開。走出之後搖了搖頭,自言自語的說道:“醉翁之意不在酒,錢財是個好東西,人人都喜歡,元帥也不例外。他早有此心,想好了計策,準備奪取石國的錢物了。可是邊境從此就不得安寧了,這些小國無力反抗,他們就會請大食國的幫助。如果皇上要求征討大食,鹿死誰手,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