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之嵐 第三十六章 此去經年,山高路長

字數:6134   加入書籤

A+A-




        李紅袖拖著吃完早餐的東方玉兒,回到樓下時,域主府裏的護衛已經從城主府趕了過來,八個鐵甲護衛騎著八匹角馬,後麵還有二匹沒有騎的角馬跟著。
    李明珠坐的馬車也已隨著護衛一起到了樓下,李明珠靜靜地站在馬車邊,她在等東方玉兒和李紅袖吃完早餐。
    見李紅袖拖著不情願的東方玉兒,李明珠走了過來,摸自己自己女兒的頭,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說道“四方城,離這裏也不遠。先跟娘回去,哪天你實在想得急了,可以差人送你過來找他,別讓你爹爹想得急了,好嗎?”
    東方玉兒點點頭,也不說話,隻是低著頭,流著淚,緊緊地抱住了李紅袖。
    李紅袖也是一臉的心疼,自己左右都拿不出辦法,隻好哄著說“玉兒,你放心,等過些日子,小姨上天山把那小子抓下來,拉著他一起去四方城找你。”
    東方玉兒抬起了淚臉,望著李紅袖道“小姨,你保證去找他?”
    “嗯,我們拉勾,保證去天山抓他下來。”李紅袖笑道。
    一大一小兩人拉著手指,勾在了一起。看在眼裏的李明珠,也不多說什麽,輕輕抱起了東方玉兒。
    回頭跟著李紅袖說“有空就過來四方城,你不願意住我哪,就住在莫先生的府上,玉兒也可隨著你住。”
    李紅袖把手裏的絲巾遞給了東方玉兒,跟李明珠揮揮手,也不說話,一轉身,進了紅袖樓。
    李明珠也上了馬車,招呼了一聲車夫。
    隻聽見一聲鞭響,兩匹蛟馬,揚起了鐵蹄,馬車輪子壓著青石板,發出難聽的聲音,慢慢地離開了紅袖樓。
    薄薄的晨霧中,行走的馬車裏,有一小小有腦袋,伸出了窗外。
    望向了紅袖樓,望向了書院、望向了天山的方向。
    秋日的陽光,灑在晨霧中的紅袖樓。
    安靜的四樓,傳來了淒涼的琴聲,是先生送給李紅袖的《陽關三疊》。
    在李紅袖真氣運轉,彈奏之下,淒涼的琴聲穿透了晨霧,穿過了空曠的長街,傳到了李明珠和東方玉兒的耳裏。
    聽著叮叮咚咚的琴聲音,東方玉兒眼淚忍不住又掉了下來,趴在李明珠懷裏涰泣。
    李明珠緊緊抱著自己的女兒,聽著妹妹的琴聲,心中莫名泛起了一股悲意。
    燕燕於飛,差池其羽
    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東方玉兒呢喃從李夜那學來的詩句,伴著琴聲,漸漸遠去。
    李紅袖望著空蕩的琴房,耳邊回響著東方玉兒無瑕的笑聲,幽幽地歎了一口氣。
    心道人生最苦莫非別離,自己這一生決不要跟自己喜歡的人別離。
    樓中的姑娘,樓外的行人,聽著這穿雲透霧的琴聲,都想著這紅袖樓主今日是怎麽了,怎麽突然彈奏起如此悲涼的曲調。
    山上的李夜,這會正跟先生分工,先生去砍樹,他去向陽的山坡找幹枯了的茅草。
    他們住的山洞外都是參天大樹,他得穿過樹林,去找樹少的山坡。
    走了五裏地,終於找到了向陽的山坡,上麵整整齊齊倒著,全是水分盡失,讓太陽曬得幹透了的茅草。
    揮著手中的鐵劍,不到半個時辰,就打了兩大堆的茅草。
    又去找了藤條,捆住了茅草,砍了根樹枝,穿草而過,瘦小的身子鑽了進去,一起身,往著山洞的方向而去。
    肩上擔著茅草,心裏運轉著伏虎羅漢拳的心法,每一步邁出,都合著拳意
    握著長劍的手,也不時地隨著拳意揮出一劍,隻見空蕩的山道上,卷起了一道旋風,包裹著兩堆幹草,一路漫卷。
    待他一路旋風,回到山洞前,放在肩膀上的茅草時,才發現已經少了許多。
    先生正搬著二根樹過來,看著李夜發楞的樣子,忍不住笑了。
    “你這一路擔草,一邊修行拳法,茅草還剩下這些,已經不錯了。差不多夠了,拿去洞裏鋪上吧。”
    李夜聽到先生這話,小臉一紅,抓起兩堆幹草,往洞裏跑去。
    等李夜鋪好茅草,從洞裏出來,先生已經在用刀剝樹皮了。
    李夜不解,上前問道“先生,這把樹皮剝了幹嘛?”
    先生回過頭看了李夜一眼,道“這是天山的雪鬆,皮很厚,可以蓋在屋頂上防雨,也是在貼到房屋的四周防風,你來接著剝,還有幾棵樹,我得搬回來。”
    李夜接過先生手中的刀,準備剝樹皮。
    先生放下手中的活,準備去離開,回過頭說“注意,盡量剝得完整一些,這樣才好用。”
    李夜點點頭,運轉真氣,匯聚氣力在手上,用修羅刀貼著樹皮,慢慢試著剝第一張樹皮。
    山中的時光悠閑,又無人來打擾,李夜剝得很順利,第一張在他小心翼翼地剝下來後,再剝第二張就快了很多。
    不會一,就剝完了兩樹雪鬆皮,李夜把樹皮靠在山崖邊,讓太陽曬在上麵。
    一看先生還沒回來,便回到洞裏打了從山上沿著陰河流下的雪水,到洞外撿起砍下的樹枝,掛上銅壺,燒水煮茶。
    不一會的光景,水已經燒開,雖無茶桌,李夜還是溫壺、洗茶、洗杯,打算等先生回來就能喝上一口茶水。
    天山少有人跡,上麵的鳥兒也不驚人。見到李夜在煮茶,聞到香氣的鳥兒也飛了過來,想要覓食呢。
    李夜一見,自然是十分的歡喜,在風雲城可見不到這許多花花綠綠的鳥兒。
    起了身,進了洞裏,取了些米出來,丟在石台上,看著幾隻鳥兒飛了過來,在他的腳下用小嘴歡快啄食,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
    李夜給自己倒了一杯茶,坐在石頭上,看著身邊的鳥兒,也不管它們能不能聽懂,輕輕地說“別急,慢慢吃。等過些日子下了雪,找不到吃的,就過來這裏。”
    小小的手掌伸出,掌心還有幾粒米。
    有膽大的小鳥,飛了過來,拍著翅膀,搶食掌心的米粒。
    “它們哪聽得懂你聽什麽?要是能懂,你就會獸語了。”先生回來了,一用力,肩膀上的兩棵樹丟在了石板上。
    驚飛了一眾鳥兒,四散而去。
    李夜給先生的杯裏倒了茶,道“先生,過來喝口熱茶。”
    先生點頭,掏出毛巾擦了擦臉上的汗,走過來坐在李夜的邊上。
    端起杯子,吹了口氣,喝著杯中的茶,先生看著忙著添柴的李夜說“這棚子我們二人加把力氣,兩天差不多了。”
    “今天把柱子搭好,明天我們去砍些毛竹,切開來隔作牆壁,再包上些樹皮,這樣,刮風下雪,下雪都不怕了。”
    “等這二天,把棚子搭好,你就該修行劍法了,這一旦開始,你可就收不住手了。這二天沒事的時候,你可以在附近轉轉,看看有沒有什麽好吃的野果,采些回來。”
    李夜點頭,道“一切都聽先生的。”
    先生起身去淘米煮飯。李夜接著剝先生抗回來雪鬆的樹皮,這一次李夜的速度快了很多,還沒等先生的飯好,兩棵雪樹的樹皮已經剝完,挨著洞門的石壁晾好,堆滿了一地。
    吃過午飯,師徒兩人開始切樹,把先生拉回來的四棵雪鬆砍成了十二段,用四棵根部的雪鬆,搭了四個柱子,用八條樹幹開了榫頭,做了梁和地圈。
    兩人合力把榫頭接上,再削了木片敲實,一個四方形的房屋框架就立在了四崖靠山邊上,隻要再搭上頂,就下來就是裝飾牆壁了。
    先生看著高興,道我再去砍兩棵樹,你去樹林外的竹林,砍些粗壯的毛竹回來。我們快馬加鞭。
    李夜也高興,長這麽大,還沒有見過蓋房子。
    這第一次跟先生兩人動手,蓋自己的房子,自然是歡喜得不行。
    敲進了最後一片榫板,兩人各自離去。
    這一日,先生和李夜搭好了房頂,李夜從樹林外砍回了很多的毛竹。
    先生說破了開來,再來做房頂的棚,然後在棚子上再蓋上雪鬆的樹皮,遮風擋雨自不在話下。
    洞中無日月,山中亦是。
    二人忙碌了三天,終天把一個完整的木屋建成,木屋沒有做門,封了三麵,三麵都是樹枝和竹片封的,開了二個窗通光透氣。
    正對著懸崖的一麵則是半開放了。隻封了三分這一個的頂部,下麵都是敞開的。
    先生說,坐在裏麵喝茶,修行的時候,還可以觀山景,明心誌。
    地板也是抬高了,離地麵半尺,下雨天就不怕水進屋了。
    先用的是手臂大小的樹枝鋪了一遍,再又用李夜砍回的毛竹切了片,細細地又蓋了一層,看著舒適又幹淨。
    師徒二人用剩下的雪鬆搭了一個桌台的底座,台麵從崖邊敲了一片石板放下來,放在上麵,成了一個完整的桌麵,可以寫字、煮茶,吃飯。
    不知不覺,二個在這深山老林裏,搭建了一個溫馨的家。
    李夜心裏高興,去洞裏打了水,把茶壺和茶杯都端到了木屋的石台上,又在屋外用石頭壘了一個灶,點著雪鬆的枝丫,燒了水要煮茶。
    先生過來幫著生火,看著開心的李夜說“明日,你再砍些竹子回來,大小都砍一些,我去尋些藤條,做幾個竹凳和兩把躺椅。”
    沒事的時候,咱們就躺在這天山上,煮著茶,看著這漫天的風雪,看著天山綠了又紅,紅了又白。
    趁著你還未入世,不受世間諸事煩擾,好好地享受一回這人世間的風花雪月。
    待以後你入了世間,有數不盡的諸多繁事等著你,怕是你安下心來讀一本書,都不太可能。
    水燒開了,李夜拎著煮水的銅壺回到木屋裏,取出了茶葉,開始溫壺、洗茶、洗杯。
    趁著歲月靜好,要好好地享受這片刻的歡喜,好好地喝完這壺中的每一道茶。
    漫天的陽天,照耀在漫山的紅葉上,映成一片片的金光。
    佛說每一秒都有六十個刹那,那刹那瞬間,即是永恒。
    很多年後,李夜和先生回望當日山中的歲月,都是無限的感慨,皆是
    莫說煩惱看不破,自在歲月空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