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6章 皇上不能這麽玩兒啊

字數:6260   加入書籤

A+A-


    兵部尚書李源一聽說皇上提起了賈瑉,就知道自己是逃不過去了。

    現在,他非常後悔自己把賈瑉給安排到了卜奎去了。

    當初隻不過是因為沒人了,所以,就臨時抓了賈瑉去頂坑。

    因為賈瑉年紀小,又是剛練兵,在軍隊裏沒有什麽閱曆。無論是對於軍隊還是對於卜奎的情況都不了解,所以才能把他給哄騙到了那裏去。

    若是換了別人,早就托人說情,推掉這趟苦差事了。

    本以為賈瑉到了那裏就自生自滅了,沒想到,偏生就遇上了這個不甘寂寞的,總是鼓搗出點兒動靜出來。

    此前他要求增援三萬人馬,給他駁了回去。後來又告訴他安分守己,不讓他輕啟戰端,沒想到,他就是不聽。到底跟草原鐵騎打了起來。

    如今的大德王朝,天下承平日久,武備鬆弛。軍隊缺乏訓練,戰力極差。

    對於草原鐵騎,畏之如虎。隻要一提到草原鐵騎,包括各級武官在內,就未戰先怯。

    所以,對於東北、西北和北方的一些草原勢力,基本上都以安撫為主。

    如今賈瑉擅自挑起了跟溫都拉草原的衝突,在朝臣們看來,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別的人或許還可以袖手旁觀,但是,兵部在這場紛爭中,卻是不能置身事外的。賈瑉留下的爛攤子,早晚還得兵部出麵來收拾。

    如果僅僅是軍事問題還好,早一天,晚一天,還問題不大。

    問題在於,卜奎那裏還有將近一萬來人的流人。若是草原鐵騎把那些流人給放了出來,可就要天下大亂了。

    若是這些流人出了問題,將來勢必群情激奮,最後的責任,還得推到兵部的身上。到那個時候,就不僅僅是賈瑉革職查辦的問題了,即便是他李源,也會因為用人不當,禦下不嚴,被追究責任。

    現在,欽差薑明前已經提出了彈劾賈瑉,就說明此時卜奎的局勢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做出了這個判斷,李源就在心裏打定了主意。

    果然,皇上又問到他的頭上了。

    “兵部,你們對卜奎的形勢怎麽看?”

    還怎麽看,那不是明擺著嗎?

    “回皇上,臣以為,卜奎的局勢非常危急,應該盡快尋求應變之策。”

    “嗯,你詳細說說。”

    “第一,目前雙方兵力對比懸殊。南溫都拉草原有鐵騎兩萬,這還隻是常規力量,若是他們再加動員,至少還能動員兩萬兵力。”

    “那些草原人,從小就是在馬背上長大的,弓馬嫻熟,戰力彪悍,實在是極為強勁的對手。”

    “反觀我們,隻有一千七百餘人,首先在人數上,就處於絕對的劣勢。”

    “其次,賈瑉的府兵團,到現在為止,也成立僅僅一年。根本就沒有進行像樣的訓練,更沒有經曆過戰陣。”

    “就賈瑉本身來說,年紀尚輕,也無實戰經驗。臣當初排他去卜奎駐防,本是叫他駐紮,看守流人的。”

    “若是他安分守己,恪盡職守,一千七百多人,看守流人還是綽綽有餘的。隻是未想到,他竟然不聽訓誡,好大喜功,擅自跟四大部落開戰,如此必將招來禍端。”

    “所以,臣同意薑侍郎的意見,盡快將賈瑉革職查辦。”

    “依你所見,賈瑉跟四大部落之戰,就沒有什麽勝算了?”

    “毫無勝算。”

    “萬一他要是僥幸取勝了呢?”

    “絕無可能。”

    “你們也都是這樣看的?”

    元亨天子轉向其他人。

    “是的,毫無勝算。”

    “絕無可能。”

    “應盡快將賈瑉革職查辦,以免禍國殃民。”

    “是啊,皇上,卜奎危矣,隻有將賈瑉革職查辦,方能救民於水火之中。”

    見李源都如此說,眾人就認定薑明前的話是對的,此時,也就不在意牆倒眾人推了。

    “季大學士,你是如何看的?”

    元亨天子不理睬眾人,又問起季明鑾了。

    季明鑾雖然有資格位列朝班,但是他現在負責漢語拚音的推廣和《元亨字典》的編纂,已經不直接參與日常朝政了。

    雖然每天也上朝,也不過是例行公事而已。

    在這些人當中,論起對於賈瑉的了解,大概沒有人比他更為細致的了。

    即便是如此,他也不認為賈瑉在對四大部落的戰爭中有什麽勝算。

    所以,在他跟賈瑉的通信中,也時常叮囑賈瑉不要好大喜功,輕舉妄動。

    在他看來,賈瑉如今才十六歲,就有了從三品的都司、武進士出身、一甲探花、府兵團團長、詩詞天才、商業天才、榮國公之後這些標簽。

    若是為了在仕途上有所成就,即使在卜奎沒有什麽建樹,呆上幾年之後,有了這個資曆,也自然升官了。那個時候,也不過二十來歲而已,可以說,今後前程遠大。根本就不必要冒險。

    對於賈瑉在流人事務上的改革,季明鑾是支持的。

    這種改革,有衙門的權力在背後支持,賈瑉又生財有道,所以改善一下流人的生存環境,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在這個方麵,比較容易出政績,風險也小。取得了政績,自然在升遷方麵也有助益。

    但是,在軍事方麵,風險就要大得多了。況且敵強無弱,隻宜守成。自己主動冒險,實為不智。

    但是,目前眾口一詞,紛紛落井下石,卻又叫季明鑾看不慣。

    同時,他也對皇上今天把這件事情拿出來,大張旗鼓的討論,產生了懷疑。

    按說就這麽一件事情,皇上隻要叫人去查證就可以了。若是賈瑉真的在卜奎因為自己的行動導致大敗,該怎麽處理就這麽處理就行了,根本不必如此花費口舌。

    所以,季明鑾懷疑這裏麵是否有什麽隱情。

    在內心裏,他還隱隱地對賈瑉抱有一絲希望。他覺得,以賈瑉這麽聰明的人,是不應該自己去幹蠢事的。

    況且,賈瑉以師禮待他,此時有機會說話,若是不幫賈瑉說上幾句,他覺得對不起賈瑉。

    “回皇上,臣的看法,與諸位大人有所不同。”

    “臣跟賈瑉有些交情,這一點,臣也不避諱。以臣對於賈瑉的了解,賈瑉並不是冒險行事之人。”

    “賈瑉雖然年輕,但並非利欲熏心之輩。做事也多是謀後而動。許多時候,越是看起來做不成的事情,他越是能夠做成。”

    “賈瑉少年得誌,但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踏踏實實的,並非浪得虛名,好大喜功之輩。所以,臣懷疑,薑侍郎的彈劾,其中是否另有隱情?”

    “薑侍郎的折子中,並未提及卜奎已經淪陷。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其他消息證明卜奎淪陷,所以,臣以為,將賈瑉革職查辦,並非當務之急。不妨進一步查證,若是賈瑉真有失職瀆職,再查辦也不遲。”

    “季大學士,你當真如此以為?”

    “回皇上,臣當真。”

    當真不當真,我都說出去了,若是還說不當真,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豁出去了,就賭它一回了,即便是輸了,將來見到懷遠,我也問心無愧了。

    如此一想,季明鑾心裏反倒輕鬆下來了。

    “剛才議的,是薑明前上的第一道折子。在這道折子之後,他又上了一道折子,這一次,是他跟賈瑉聯名上奏的。這道折子,又是另一番說辭,朕也叫他們給弄糊塗了。夏秉忠,你給眾愛卿念一念吧。”

    什麽?還有一道折子?你怎麽不一塊兒拿出來?這道折子還是在後邊兒的,還是另一番說辭。

    什麽意思?那意思是跟前麵說的不一樣了唄?薑明前既然要彈劾賈瑉,為什麽又跟他聯名上奏?

    不對勁兒啊,這裏麵一定有名堂。難道是賈瑉打贏了?

    怎麽可能?

    夏秉忠那邊念著,這邊眾人都咋著耳朵,生怕聽露了一個字。

    這自然是賈瑉和薑明前的聯名上奏,內容也自然是關於卜奎大捷和流人事務改革的。

    雖然內容不少,但是,最為關鍵的幾點,人們還是很快就概括出來了。

    賈瑉已經用一千七百人,徹底地打敗了四大部落的兩萬草原鐵騎。

    四大部落目前已經全部歸順,共上交七十年貢賦折現銀六十二萬兩千五百兩,將由欽差薑明前解往帝都。

    下一步,就可以在南溫都拉草原設立三府十八縣了。

    此前的彈劾賈瑉的奏折,不過是為了迷惑四大部落而采取的苦肉計而已……。

    “眾愛卿,你們都議一議吧。”

    還議?上回議了半天,結果是個烏龍,這回還怎麽議?

    戶部尚書:我嘴怎麽就那麽***嘛就說救災銀子都準備出來了?

    吏部尚書:我怎麽就那麽沉不住氣,非要說那些捐官都安排出去了?

    刑部尚書:薑明前你個混蛋,這些事兒,你怎麽不先跟我說?平白無故的叫我在這裏丟人現眼。

    工部吳尚書:幸虧我沒有落井下石,看來做人還是厚道點兒好啊。

    兵部尚書李源:賈瑉你個混蛋,你是怎麽做到的,為什麽不跟我說,叫我以後還怎麽做人?

    季明鑾:懷遠果然沒讓我失望,天助我也。

    隨即,眾人就有了共同的心思。

    薑明前你個王八蛋,你哪裏是迷惑四大部落,這不純粹是迷惑我們嗎?

    皇上是真不明白嗎?怎麽可能,他這是在釣魚啊,我們都上當了。

    皇上啊,你不能這麽玩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