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金榜題名
字數:4835 加入書籤
光陰似箭,過得很快。
這一天,便到了舉子試放榜的日子。
一大早,考院之外便人頭湧湧,擠滿了人。
金榜題名,自有專人騎馬報喜,但人手有限,會報得遲些。想第一時間獲悉是否考中,最好的辦法,還是直接來看榜。
有些是考子親自來看,有些則是派遣仆從來看,又有不少人家,特意跑來看誰人能考中,然後準備聯姻的……
舉人,可就是老爺級別的人物了。有身份有地位,更有富貴。
多少讀書人寒窗苦讀,便是為了這一份功名。
功名製度所帶來的權力和影響力,正代表著俗世皇權的統治力,代表著人道興盛,漸漸已壓過了武力和道法神通,形成主流。
這也是當今掌權者所希望看到的局麵。
正所謂“俠以武犯禁”,而道法神通牽涉到鬼神,兩者都屬於容易滋生亂子的不穩定因素,不利於統治太平。
不過武者與修行者由來已久,根深蒂固,不可能一下子連根拔掉,隻能不斷歸化,以及分化。
一方麵收繳各種高階的武功秘籍,合並到軍伍之中;另一方麵則是成立道庭,將道法體係,直接歸納到皇權麾下。
與此同時,重視科舉,重用文官,慢慢培養起相關的士族階層。
三管齊下,步步為營,才有這番太平盛世。
普通人家,他們不可能看得懂這些,也無需看懂,隻知道趨利避害,跟著形勢走便好。
於是乎,練武的人少了,求道的人少了,讀書的人多了。
這就是大勢!
當功名利祿成為人間追求,喜怒哀樂的戲碼也隨之上演
“中了,我中了!”
有人拍手大叫,激動得渾身抽搐,倒地便暈了過去。
“沒有我的名字,怎麽可能?搞錯了,一定是搞錯了……”
又有人狀若瘋癲,失控地衝過去,想要把榜單撕掉。但立刻被守在那兒的兵丁拿下,押走。
考院之外,不遠處的一間酒樓雅間,曹鵬站在窗前,臉色陰沉。
他不是考子,今日來此,隻為了確認一件事看陳有鳥是否考中了。
當然,以他的身份,自不用去下麵擠著看榜,有隨從效勞。
約摸等了一炷香時間,咚咚咚,負責去看榜的長隨跑回來了,氣喘籲籲“公子,那廝考中了。”
曹鵬沉聲問“第幾名?”
“第六名。”
這個名次不算低。
不過舉子試不同進士,排列名次,並沒有實際的意義,哪怕第一名的“解元”,也就是名頭響亮點而已。
“好賊子,竟真能考中!”
曹鵬咬牙切齒,一巴掌把木桌拍爛,拂袖出門,要趕回家向父親稟告。
之前父子倆談事,雖然口頭上猜測到陳有鳥考中的可能性,曹元奇也輕描淡寫地說就算陳有鳥考中,也沒什麽。
但真沒什麽嗎?
考中就是考中,有功名在身,無論如何,都比白丁更難對付。
雲山觀觀主的身份,已經讓人有所忌憚,再加上一個舉人功名,怎一個錦上添花了得?
最讓曹鵬難以接受的是,為什麽好處都給陳有鳥得了?
嫉妒,最容易讓人瘋狂!
……
陳氏宗族那邊獲知消息的速度也不慢,喜訊傳來,舉族歡騰。
其實族中子弟考中一個舉人,對於出過進士的氏族而言,也不算太大的驚喜。
關鍵在於,考中的人是誰。
今年舉子試,陳氏除了陳有鳥外,參考的還有陳善本兩兄弟。
他們兩個,原本可是宗族的讀書種子,備受矚目關注。
但自從陳有鳥嶄露頭角,便搶奪走了所有的風頭,使得兩兄弟黯然失色,泯然眾人。
陳善本兄弟倆心裏都憋著一股氣,想要在舉子試中金榜題名,把原本屬於他們的榮光悉數搶回來。
然而現實很殘酷,陳有鳥考中了,他們兩兄弟卻都名落孫山。
兄弟倆黯然神傷,懊惱、不解、痛苦……
卻都無濟於事,也無人在意。
隻能自我安慰,他們年紀還小,三年後卷土重來了。
倒是他們的爺爺憤憤不平,嘟囔著說肯定是陳有鳥施展了邪法,奪了自家孫子的氣運。
不過這般言語,也隻能發發牢騷,決不能跟別人說的。
少爺高中,王伯等人最是興奮,第一時間趕往雲山觀,要請少爺下山。
這個時候,再留在山上,可就不合適了。
當喜訊到了山上,蒼鬆他們欣喜之餘,又覺匪夷所思,紛紛想起陳有鳥考完試後所提前說的“交代”。
要不是知道考院內道法受到壓製,不得施展,蒼鬆都要懷疑陳有鳥是不是作弊了。
但這個念頭,也就一閃而過,趕緊沉了下去。
在科舉考試中,作弊屬於最大的罪過。
很多時候,人言可畏,隻要傳出些言語,便會鬧得滿城風雨。
陳有鳥考中了,要下山了,而且很快將要遠行北上。
下次回來,不知要多久後的事了。
蒼鬆頗為不舍。
雖然如今雲山觀步上正軌,發展穩定,但沒了這麽一位道行深厚的正牌觀主坐鎮,總覺得虛。
蒼鬆的年紀,早過了熱衷權柄的時候,而且他也深知,不可能搶得了陳有鳥的位置,反而是大樹底下好乘涼,跟著陳有鳥走,才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不管陳有鳥在不在山上,那些凡俗事務,也都是蒼鬆在執掌管理。
而今陳有鳥要北上考試了,道觀上下當有表示。
錢帛山產,丹藥靈食,裝了滿滿一大馬車,給陳有鳥踐行。
回到宗族後,又是一番熱鬧。城中各大家族都有禮送,收禮收到手軟。
這些都是人情打點。
就連曹家,都派人送了一份禮來。
表麵的客套禮儀,總是要做的。
隻是沒過幾天,城內就傳出了風言風語,說陳有鳥中舉,是因為他本身修道,有舞弊之嫌。
流言不但傷人,也能惡心人。
考院這邊反應迅速,先出了公告,又派遣兵甲緝捕散布謠言者,還把陳有鳥的文章張貼了出去,以表公正。
這才平息了下來。
但經此一事,往後朝廷是否會出台限製修道者參與科舉的條文,就不好說了。
作為當事者,陳有鳥始終表現沉靜,忙完了些必要的應酬後,他便銷聲匿跡,從海岱郡消失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