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跟蹤觀察

字數:4665   加入書籤

A+A-


    看上去,鼓麵符文勾勒,隱隱有光華流轉。
    此鼓比起安置在海岱郡道庭都督府的那麵,可要保養得好得多。
    “是。”
    在一片建築之中,一座不大的道觀顯得並不顯眼。
    道士應了聲,退了下去。
    長須道長睜開眼,凝眸望著身後牆壁上懸掛著的一麵古樸大鼓。
    夜深的鎮子,開始沉靜下來,隻是燈火仍然明亮;街頭巷尾,一根根高高的杆子上挑起燈籠,燭光通宵不熄,頗有現代都市的路燈光景。
    “也許,早已潛龍入海,再也不會回來了……”
    長須道長低聲呢喃道,收回目光,重新入定。
    ……
    第二天起床,陳有鳥與畫眉裝扮整齊,戴上鬥笠,出門上街,要好好了解一下仙遺鎮。
    這鎮子真不大,就一條筆直的街道,兩邊店鋪林立,做著各種各樣的生意,除了日常的飲食衣住之外,其他大部分都是材料藥店之類。
    形形色色的人員來去匆匆,他們都身帶器械,刀槍劍棒等;也有不少穿著道袍的修道者,甚至還能見到剃度戒疤的釋家和尚。
    陳有鳥不禁想起自家那位跟著和尚跑掉,說要出家修行的奇葩爹爹。
    而今王朝,釋家固然早已沒落,但一些地方,還有著廟宇,不過裏麵的和尚,基本隻是吃齋念佛的角色,沒有幾個真正有修為的了。
    江湖武人、修道士、雜家人員等,匯聚在一塊地方,很容易造成矛盾衝突,從而大打出手。
    可在仙遺鎮,卻呈現出一派井井有條的安詳景象,連說話大聲的都少見。
    由此可知,四大道場在這裏的統治力,威望震懾,無人不服。
    陳有鳥猜想,此地必有高人坐鎮,就不知道住在哪裏。
    他深知畫眉的身份敏感,不但要隱藏身份,更不能四處招搖,以免引起懷疑。
    所以不可四下打探,隻當是新近入鎮的探險者。
    雲夢大澤乃天下有數的洞天福地,源遠流長,有天材地寶,也有仙家餘澤,還有大妖遺蛻……隻要找到一樣,便可飛黃騰達。
    是以一年到頭,有眾多的探險者前赴後繼而至,到此探索,尋找。
    像陳有鳥與畫眉這樣裝扮的,街上隨處可見,並不出奇。主要是戴著鬥笠,遮掩住了容顏。
    逛了一遍街,最後回到鎮口處,打量那頭馱碑石龜。
    白天,能看得更仔細。
    陳有鳥覺得有些地方怪異,不合常理。
    不是石龜造型,而是細節上值得商榷。
    既然仙遺鎮背後靠著四大道場,而且地理位置緊要,肯定下了心血來經營,那麽這一塊位於入口處,無比顯眼的馱碑石龜,為何弄得如此粗糙?
    隻雕刻出一個大致的輪廓,頭顱背殼四肢等,其他細節,幾等於無。
    陳有鳥還發現這石龜形體匍匐,似乎被背上的石碑鎮壓住,很不甘心,仍在掙紮著要爬走……
    畫眉走近處,蹲下來,伸手去撫摸石龜的頸脖處。
    陳有鳥見左右無人,低聲問:“畫眉,你可是有發現了?”
    畫眉卻又站起,想了想後,搖了搖頭,她似乎感到疑惑。
    “我們走吧。”
    陳有鳥忽然伸手拉起畫眉,往另一邊走去。
    走出一段路後,這才悄然回頭,正見到一名身穿道袍的道士現身,站在那兒。
    “這道人,像是在跟蹤……”
    想到這個,陳有鳥暗生警惕。他認出對方道袍上的標識,果然是道庭的製服。
    “對方是專門來跟蹤自己的嗎?而或,對於每一個新來的人,都會進行跟蹤觀察?”
    陳有鳥更偏向後者。
    這樣的話,仙遺鎮就絕非一處單單進行交易落腳的聚點了。畢竟以道庭四大道場的實力,根本不需要對新來者如此警戒,盡管來便是。
    仙遺鎮的定位,本就來者不拒,不管來多少探險者,其實對於偌大的雲夢大澤,都隻是微不足道。
    而人多了,人氣才會旺,探尋寶物的幾率才會高。好東西被發掘出來,十有八九,最後還是流向四大道場。
    這就跟淘金是一樣的道理。
    陳有鳥行事一向謹慎,起了疑心後,帶著畫眉很快返回客棧,找小二打聽外出探險的章程。
    到了仙遺鎮,不去探險,不去尋索寶物,那就形跡可疑了。
    小二收了一錠銀子的好處費,態度十分熱情:“少俠去探索,是想要單獨行動呢?還是組團而去?組團更安穩,且能去得更遠的地方。”
    陳有鳥回答:“我們初來乍到,想著要單獨去看看。”
    小二司空見慣,對於尋寶,大部分的人都有獨行的心理,一來不信任別人;二來,都覺得自己會鴻運當頭,有所收獲,人多的話,可就不好分割了,甚至會出現內訌,互相廝殺爭搶。
    “兩位少俠,既然你們初來,我建議你們不用急著坐船進入大澤,最好先到蛇山走走,熟悉熟悉四周環境。”
    他所說的“蛇山”,便是位於仙遺鎮東南方向的一座孤山。
    此山孤零零一座,拔地而起,半山腰向上,形體驀然一個折彎,往外探出去。看著,宛如一條盤旋探首的巨蟒,所以名為“蛇山”。
    關於這座怪山,有個傳說,說原本有一條修行千年的巨蛇,盤踞在岸邊,日夜對著雲夢大澤探首吐信,吸收大澤的無窮靈氣,一旦得道,便會蛻皮,生出麟角四肢,化龍成功。
    但不知什麽原因,這巨蛇始終無法化龍,盤桓不動,最終化作山峰,屹立在此。
    傳說年久,不辨真假,卻給雲夢大澤又增添一份神異色彩。
    陳有鳥接受意見,當即帶著畫眉,前往蛇山。
    可以說,這麽多年下來,在大胤王朝境內,已經很難見到大妖了,更遑論龍族。
    蛟龍鼓,漸漸成為了掛在牆上的裝飾品。不過道庭布置,但凡近海臨水的州郡,必會安排掛上一麵蛟龍鼓。
    這些大鼓曆史悠久,無奈材料失傳,難以保養,慢慢變得陳舊,甚至破落了。
    不料最後等待了個寂寞,連一場稍大的風雨都沒見著。
    再看那蛟龍鼓,發現其中有裂痕,所以認定是一場烏龍。
    蛟龍鼓是古老的法器,主要的作用性便是針對龍族,一旦有龍族成員出現在範圍內,該鼓便會鳴動示警。
    但眾所周知,當年龍族出海,已經絕跡數百年,留下的,隻是各種傳說見聞。
    根據典籍說法,是因為天地動蕩,靈氣衰減,真正的大妖級存在,牠們已無法在中原大地生存,被迫離開,前往深山大澤,而或海外之地。
    想當初,在海岱郡,蛟龍鼓自鳴,驚得通玄真人與督軍周仲達等雞飛狗跳,以為有龍族上岸來,立刻調動大兵,嚴陣以待。
    這赫然是一麵蛟龍鼓!
    這座位於雲夢大澤岸邊小鎮上的道觀,正是道庭的一處據點,裝備有蛟龍鼓。
    但這鼓,也多年不曾響過。
    有道士對一位長須道長稟告道。
    長須道長總是一副眯著眼睡不醒的模樣:“石龜可有動靜?”
    觀中燈火長明,數個身穿道袍的道士正在忙碌著。
    “今晚有兩名新人入鎮,麵目年輕,作江湖人打扮,他們入住在福來客棧。”
    “無。”
    “多觀察。”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