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三十三章 象棋文化探索

字數:6675   加入書籤

A+A-


    七百三十三章象棋文化探索

    中國象棋學習心得體會?象棋具有豐富的變化和內涵,要想學好象棋,必然要經曆一個由不會到會,由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的過程。在這個學習過程中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倘若學習內容安排合理,方法得當,取得迅速進步或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可能的。

    ?對於初學者來說,應該先學什麽再學什麽?學習什麽最有實效?怎樣學效果最好?這些問題想必是最為關心也是迫切需要了解的。如果從不會學起,建議按下列安排的階段和內容順序學習,有一定基礎的愛好者也可以參照自己的實際情況,補上相關的內容再繼續學習。?

    ?1、初學階段?

    一、先大致了解象棋的發展史,學習並掌握棋子的走法、吃子、勝負和的判定、行棋記錄、簡單規則和基本常識。??

    二、學習象棋的基本殺法和較簡明淺顯的殘局例勝例和基本定式,了解殺王和殘局的推理分析方法和技巧。??

    三、了解布局種類,有步驟有選擇地學習常見布局基本變化,了解布局基本理論、基本戰術以及實用的殺法。??

    四、由中局殺法入手,學習中局的戰略戰術,進而了解中局的戰術原則等基本理論。??

    五、觀摩或打譜學習名手對局,並通過對局評注和分析,學習名手戰略戰術的運用。??

    六、結合所學布局,適當穿插進行實戰練習,形式主要有車輪戰、一對一模擬比賽或多局對抗賽等等,了解比賽形式和要求。有條件的要適當安排計時比賽,體會實戰並做好記錄,逐步練習複盤能力。?

    ????鞏固提高階段?

    一、深入學習稍複雜的殺法,以獨立猜解古譜勝局為主,逐步鍛煉心算能力;學習並整理實戰殺局,熟悉做殺條件和攻殺次序,培養殺棋感覺。?

    ?二、進一步深入學習殘局,以小專題研究的形式學習稍複雜且實用的例勝例和定式,適當學習名手實戰殘局,逐步係統化。??

    三、根據自身特點、條件和喜好,有選擇地係統學習三至五種先手和後手布局類型,由模仿逐步過渡到形成獨自的布局體係,並深入了解布局特點、布陣原理和常見的實用戰術。?

    四、深入學習中局稍複雜的各種戰術,結合實戰體會中局理論、審局決策與計算方法,重點解決布局到中局和中局到殘局的過渡問題,逐步培養戰略思想與戰術意識的結合能力。??

    五、結合布局學習過程,適當安排有針對性的模擬實戰,有條件的要嚴格按照比賽的要求進行,比賽形式可安排分組循環、大循環、積分編排、多局對抗或淘汰製等等,也可適當進行快棋練習。要求通過比賽加深了解規則和賽製特點,賽後複盤交流,逐步實行獨立默記和總結(包括戰略戰術、心理、實戰技巧等內容)。??

    六、盡量多學習一些名手實戰對局,體會對局心理、戰略構思與戰術手段的實施。?

    ?以上是我們為初學者安排的階段學棋的大致進程,初學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興趣進行選擇和安排,但一定要貫徹由簡到繁、從易到難、注重基礎、先階段後全局的原則。按照上述進程學習了一定的基本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再向高深水平發展就有了可靠的前提和保證了。

    象棋是一種高雅的娛樂活動,棋藝的長進與心理素質的提高同步,開展健康的娛樂活動??寓教於樂,應該提倡。是否也應列人中小學體育課的教學計劃之內,我看值得探討。??

    目前,中國的中小學生存在三大不足:一是學習動力;是學習組織能力;三是學習毅力。要想克服這三大不足,可以通過開展棋類活動,使學生逐漸成為一個自覺學習、科學學習和頑強有效學習的人。”把象棋作為一種教學來開展,這也是一種有效的解決途徑。??

    ??心理研究表明?,?從人類智力發展的全部曆史來看,它遵循著一條基本規律,即人類智力由低級水平向高能水平發展,是通過物化的智力生產和傳播實現的,其總趨勢是隨著物化的智力的加速度發展而加速發展。7~14歲學生具備了具體運算思維,是一種低級的、不完整的邏輯思維。12~15歲青少年期出現了形成運算思維,即逐步達到成人的邏輯水平。在這一期間,學生智力發展表現為:智力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性為主要形式,但這種以抽象邏輯思維為核心成分的智力仍然帶有很大的具體性。智力發展存在著一個明顯的“關鍵年齡”,一般認為這個關鍵年齡或轉折期發生在小學四年級(約10~11歲),主要表現在思維發展上,主要從洞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等發展中表現出來。智力從具體形象向抽象邏輯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平衡性。這一年齡段的學生的理解力的發展,是從直接的理解向間接的理解發展。所謂直接的理解,是同知覺過程融合在一起的理解;間接的理解不是立即實現的,它是通過一定的思維過程而達到的理解。間接的理解能力除了同已有的知識經驗有關外,還與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水平有關,特別是推理能力的發展水平。在年齡偏大的青少年(初中階段)思維中,抽象邏輯思維開始占優勢,可是在很大程度上,還屬於經驗型,他們的邏輯思維需要感性經驗的直接支持。??

    中小學教育隻有在發展學生智力上下功夫,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國際象棋教育由於它本身的特點和作用,容易引起青少年興趣而被接受,它對於培養青少年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有著獨特的作用,從而構成了開發青少年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礎。?在中、小學開展國際象棋教育,隻要根據青少年特點、製訂計劃、選好教材、保證教學課時,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就能達到開發青少年智力、提高教學質量,培養聰慧人才的目的。

    中國象棋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遺產,具有廣泛而深厚的群眾基礎。千百年來,經過眾多棋手的不斷研究、探索,對棋藝理論已經有了比較深入、係統的了解。特別是從1956年象棋被正式列入體育比賽項目以後,更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中國象棋不僅能豐富人們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而且有助於開發智力,啟迪思維,培養人的品格。現在,學校正式將中國象棋列為校本課程,把它從課外引入課內,對全校同學進行普及。象棋走進課堂,傳授給我們的是知識、是文化、是思想,而不僅僅是棋類的技術。對我們來說,弈棋可磨練意誌,錘煉品質,塑造性格,陶冶情操,而不是一定要把自己培養成冠軍。象棋走進課堂,除了會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之外,還會有益於我們正常的文化課學習。這就是學校將中國象棋引入課堂的目的所在。

    中國象棋是一門科學,一種藝術。小小的棋子,展示的卻是大大的世界呀!讓我們一起來看棋譜、讀棋書、動棋子、寫棋趣,徜徉在象棋文化的長河裏,享受象棋文化的樂趣吧!

    北宋末年,時為康王的趙構赴金營為人質,金兵押其北上,途中趙構脫逃,逃至磁州時,夜宿崔府君廟,夢神人告知金兵將至,趙構驚醒,見廟外已備有馬匹,遂乘馬狂奔。這匹馬居然載著趙構渡過黃河的一條支流,過河後即化為泥塑之馬。

    金兀術追擊康王到了夾江邊,康王的馬跳入江中,原是浮在水麵上的,兀術為何看他不見?因有神聖護住,遮了兀術的眼,故此不能看見。康王騎在馬上,好比霧裏一般,那裏敢開眼睛,耳朵內但聽得呼呼水響。不一個時辰,那馬早已過了夾江,跳上岸來。又行了一程,到一茂林之處,那馬將康王聳下地來,望林中跑進去了。康王道:“馬啊!你有心,再馱我幾步便好,怎麽拋我在這裏就去了?”

    康王一麵想,一麵抬起頭來,見日色墜下,天色已晚,隻得慢慢的步入林中。原來有一座古廟在此。抬頭一看,那廟門上有個舊匾額,雖然剝落,上麵的字仍看得出,卻是五個金字,寫著“崔府君神廟”。康王走入廟門,卻發現一馬槽,槽內臥著一匹泥馬,顏色卻與騎來的一樣。又見那馬濕淋淋的,渾身是水,暗自想道:“難道渡我過江的,就是此馬不成?”想了又想,忽然失聲道:“那馬乃是泥的,若沾了水,怎麽不壞?”言未畢,隻聽得一聲響,那馬即化了。康王走上殿,向神舉手言道:“我趙構得神力保佑!若果然複得宋室江山,那時與你重修廟宇、再塑金身也。”說了,就走下來,將廟門關上,旁邊尋塊石頭頂住了。然後走進來,向神廚裏睡了。這便是“泥馬渡康王”的故事,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此事,將這條河取名為“康王河”。

    史料記載:嘉定四年程卓使金,撰《使金錄》記載道裏行程,在十二月十四日“至磁州”條中寫道;高宗為王尚書雲迫以使虜,磁人擊斃王雲。高宗欲退,無馬可乘,神人扶馬載之南渡河。根據所見資料,對於“泥馬渡康王”之“渡”,明確的記載最早見於此條。條中反映出程卓試圖將傳說附會與曆史事實、地理方位對接的努力。但是,身曆其處的程卓恐怕很難確指,趙構自磁州南返相州時,神馬助其“南渡”之“河”究係哪條。南宋人假托太學生陳東之名所作《靖炎兩朝見聞錄》下卷(成書於宋元之際的《大宋宣和遺事》貞集敘此事文字,幾乎與下引一節完全相同)中說:……康王遂從宗澤之請,不果使北,將為潛歸之計。且聞斡離不自遣康王歸國後,心甚悔之,既聞康王再使,遣數騎倍道催行。康王單騎躲避,行路困乏,因憩於崔府君廟,不覺困倦,依階腳假寐。少時,忽有人喝雲:“速起上馬,追兵將至矣!”康王曰:“無馬,奈何?”其人曰:“已備馬矣,幸大王疾速加鞭!”康王豁然環顧.果有匹馬立於旁。將身一跳上馬,一晝夜行七百裏。但見馬僵立不進,下視之,則崔府君泥馬也。上引段落,對於崔府君以泥馬助佑康王之事記述最詳,但隻字未及“南渡”。究其內容,在時間和地理位置上,有很多自相矛盾之處。今但舉其最為突出的一事:趙構告別宗澤,自磁州出發,途中又憩於(磁州)崔府君廟;乘泥馬奔馳七百裏後,再步行一日,又回到磁州。全部行程竟隻是在原地兜圈子。

    後人根據這一段“泥馬救康王”的故事創造了幾局經典的棋譜,後世也傳為了美談。

    關於“泥馬救康王”的故事還有一個版本,今日就說與大家,略為閑聊之用——

    北宋靖康三年,金軍攻破東京汴梁後,擄徽、欽二帝北撤。時金國完顏皇帝降旨,將二帝幽禁於北國五國城不得釋放。隨即又派四太子會斡離不南侵。會斡離不起胡兵十萬,從太原進發。哨馬報至中原,百姓如驚弓之鳥,四下逃生。金軍行至河北真定,會斡離不聽聞自宋朝二帝被俘後,朝臣們推舉康王趙構主持朝政,便生一計,預派人向康王下書,讓他到軍中議和,方肯退兵。不然,大軍再抵汴梁,寸草不留。康王接書後十分慌亂便於朝臣協商,有一奸臣名王雲,本為金國內奸,花言巧語力勸康王為社稷蒼生前去議和。那康王生性柔懦,無決斷便聽信了王雲之言,不顧其他朝臣的勸阻,命王雲為副使,和他一起前去議和。臨上車時,康王想想不對勁,又不想去。王雲則仗金人之勢,又以彼強我弱為借口,脅迫康王上車,更無君臣之禮,送行的大臣們一個個恨得牙根癢癢的。一行人走到相州時遇到宗正少卿宗澤,宗澤是抗金名將,嶽飛的老師。宗澤聽說康王要去金營議和,知道是鴻門宴,便攔住康王勸以要害。王雲還想再次脅迫,被宗澤率軍殺死。康王方如夢初醒,趕忙調轉馬頭就跑。會斡離不開始聽王雲密報,知道康王上當還洋洋得意,不久聽哨馬來報說王雲被宗澤所殺,康王跑了。後悔不已,急忙率軍來追,不想被宗澤攔住,兩軍一通撕殺。康王則馬不停蹄,不回汴梁直往南跑,他知道金軍勢大,汴梁經曆一番戰火後是守不住的。這一路換馬,一直從黃河邊跑到了長江邊,金軍衝破了宋軍阻攔,也馬不停蹄向南追來。康王到了江邊,馬已累死,隻得先找個地方歇腳。向逃難的百姓們一打聽才知道到泰興縣。當時泰興縣還沒有西鄉的過船、蔣華、大生等鎮,長江緊挨著縣城。因為早就聽傳金兵要來,縣官及大部分百姓早就逃過江去了,留下了一座空城,隻有城中的一座小寺院還有二個留著看廟的老僧。寺院門前有兩匹泥塑的馬,看匾額名叫“圓悟堂”。康王走了進去,也沒人招呼,精疲力盡的他一屁股坐在大殿的蒲團上稍作喘息。回過神來後,他環顧四周,隻見彩塑的佛菩薩像莊嚴華麗,牆上壁畫精美絕倫,便生了歡喜愛慕之心。於是撩起衣袍跪倒在佛像前暗暗祈禱,懇求佛菩薩保祐他脫此大難,日後若登大寶必定重整河山、保境安民,重修廟宇,再塑金身。發此願後,便倒在了蒲團上呼呼大睡。少時近二更時分,金兵數十鐵騎搶入寺來,舉起火把,四下搜尋。康王驚醒,忙躲於佛像身後,瑟瑟發抖。一會兒,聽見有人說,隻有兩個老和尚,其他什麽人也沒有。一定是過江去了,快追!金兵們急忙擁出寺院上馬走了。康王始安下心來,躺在佛像身後朦朧欲睡。忽然聽見耳邊有人大喝:“快起來上馬,追兵又來了!”康王嚇得跳了起來,茫然說道:“馬已累死了,叫我如何跑得過金人鐵蹄!”那聲音又說:“已備下馬了,大王隻顧快馬加鞭,不要猶豫了”。康王急忙跑出寺外,隻見星光下,果然有匹馬打著響鼻立在台階旁。於是抽身上馬加上三鞭,疾向城外狂奔。天未明,已至江邊,隻見江水滔滔,大浪拍岸,無船無渡,兩眼一黑,差點暈了過去。身後已見火把點點,耳聞馬蹄噠噠,向江邊移來,已是窮途末路,生死關頭。驚慌之下,提起韁繩,向馬屁股上狂抽一鞭,欲跳江自盡。隻見那馬長嘶一聲,跳入濤濤江水中,康王一閉眼,隻覺得周圍濤聲陣陣,水響隆隆,不時有水珠打在臉上,也不敢睜眼,隻得聽天由命。約過一個時辰後,聽見水聲變小了,心想莫不是已到了陰曹地府?壯著膽子睜眼一瞧,人馬俱已站在了江岸上。康王定下神來,一看已到了對岸,佛菩薩相助,便鬆了一口氣,下馬朝江北遙拜,再牽馬時,隻見馬僵立不動,定睛一看,原來是泰興圓悟堂前的一匹泥馬。康王趕忙又跪下朝渾身是水的泥馬拜了三拜,起身離去。行至一村,覺得腹中饑餓,便向村民討點吃的,順便一打聽方知已到武進縣界。那村民告訴他,幾個時辰前有幾十個胡人騎著馬在追一個人,還向他們打聽康王的下落。村民們知道被胡人追的一定是好人,於是哄他們說康王已過去兩天了,那些胡人聽了跺著腳著說,可惜、可惜,便搶了船回去了。康王趙構一直逃到臨安,果然即位成了皇帝,廟號高宗。安頓下來後,他專門派人到江北泰興縣重修了圓悟堂,賜名“慶雲禪寺”,一直相承至今。

    今天就到這裏吧!以上資料全部來自網絡,明天見!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