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象棋文化的傳播
字數:6585 加入書籤
第八百二十章象棋文化的傳播
我國曆史悠久,有著自己的優秀的文化傳統。通過與世界各國之間的交往,我國優秀文化從古代起就不斷地流傳到了國外。在世界文化寶庫裏,蘊藏著我國古代人民所創造的燦爛文化,其中也包括象棋。象棋有古代象棋和現代象棋,在對外文化交流中起過重要的作用,現在已經傳播到世界上許多國家,成為這些國家人民喜歡的文化體育活動的一種。
「1」向日本傳播
公元7世紀中葉,日本向封建製過渡時,一些典章製度大多仿效我國。在唐代,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臣來華,甚至有的日本留學生留唐學習竟長達幾十年。北周武帝創製的象戲,相傳在唐代傳至日本。據日本明治年間「公元1867—1911年」出版的《圍棋與將棋》一書記述,日本的將棋是從中國的象戲演變而來的。日本院政時代「公元1086—1192年」的《二中曆·博棋曆》一書則說,中國象棋從平安時期「公元794—1192年」傳入日本。另外,據日本《圍棋與將棋》一書指出,我國北宋時晁補之改製的“廣象戲”曾傳至日本,而司馬光改製的“七國象戲”是先傳至朝鮮,再由朝鮮傳至日本的,並在日本流行過一陣子。
關於日本將棋起源還有另一種說法。據900年以前日本的文獻《言台記》記述,我國北宋時在民間流傳的“大象戲”,在北宋當時就傳入日本。因此,日本將棋聯盟編寫的《將棋入門》認為,關於日本將棋的確切史料,康治元年「公元1142年」從中國傳去的“大象戲”,才是最可信的依據。也就是說,日本的將棋是由我國北宋時的“大象戲”改造而成的。
兩宋時代,中日兩國經濟交往甚為密切。從日本地下發掘的中國古代銅錢達56萬枚之多,包括唐代至明代,其中以北宋的錢幣最多;北宋初日本名僧寂照曾來中國留學。從現存日本這種最古老的將棋的形製來考察,它跟北宋時程顥《詠象戲》詩中所反映的棋製相似。
在日本發現的最古的將棋局圖
日本現在流行的是中將棋,它是在小將棋的基礎上稍加改造而成,棋局和棋子名稱與將棋一樣,隻是每邊加了一隻飛車和一隻角行。實際上,這種將棋是我國北宋末九九象棋的異體。我國北宋末南宋初定型的現代象棋,日本人稱之為“金鵬”,這是受明代《金鵬譜》的影響,說明《金鵬譜》也傳入了日本。
「2」向朝鮮傳播
我國與朝鮮是友好鄰邦,曆代往來密切。我國的圍棋是在南北朝以前傳入朝鮮的。朝鮮新羅的棋藝家樸球在唐朝當過棋待詔。
朝鮮象棋又名高麗象棋。著法與我國現代象棋基本相同,但有四點不同:
1.將帥除了照我國現代象棋的著法限定在九宮之內進退左右外,尚可按士的著法,斜走一格。
2.開局以前,象和馬的位置,可隨意互換。
3.象、相可照田字過河,充作攻子。
4.炮不能吃炮。炮隔子打子時,如中間隔了一炮,則不能產生打子及照將的效力。
從朝鮮象棋的棋局圖看,它與象棋不同的是,將帥在開局以前置於九宮的中心,即俗稱花心的位置。
「3」向南亞國家傳播
中國古代象棋在向日本、朝鮮傳播的同時,也向南亞國家傳播。
目前在南亞一帶國家,例如越南、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印尼有不少華僑和華裔愛下象棋。除了現代象棋以外,在這些國家裏還流傳過自己的古象棋。這類古象棋大都與中國古代象棋有著血緣關係。例如,從緬甸出土的古象棋局看,它與我國唐代的八八象棋十分類似。
在我國古代,女子愛下象棋的較少,這當然與封建社會裏對女子有種種限製有關。但是,在帝王將相、達官貴人之家,仍然有女子愛好象棋的傳聞。
唐代,女皇帝武則天就是個象棋迷。據《梁公九諫》說,武則天有一天睡至三更,得了一夢,夢見自己與大羅天女對下象棋,局中有棋子,旋即被打將,頻頻輸給天女,後來突然驚醒。第二天上朝,問各大臣,這夢是什麽意思?宰相向她解釋說,太子盧陵王貶房州千裏,是即局中有子,不得其位。遂感此夢,立盧陵王為儲君。另據《記纂淵海》載,武後曾自製大勝局,形狀和雙陸相似。在唐代與雙陸相似的棋局,隻有象棋,難怪武後連做夢也在下象棋,足見她用心之重。清人李汝珍在《鏡花緣》第七十四回中專寫唐代女子象棋,題名為“下象棋諧語故事”。盡管反映的象棋製度是清代的,但它說明《鏡花緣》的作者認為武則天所在的唐代已有象棋。
宋徽宗趙佶深通百藝,琴、棋、書、畫、踢球,無所不能。在他的提倡下,當時宋朝的宮廷中盛行象棋,一些宮娥嬪妃也愛下象棋。在宋徽宗禦製的《宣和宮詞》中,有首“詠象戲”詩,有“玉容相對暖移聲”句。另外,由直秘閣周彥質作的《宮詞》中,有“象戲宮娥共雅歡,團團犀玉布牙盤”句,說的都是宮廷中女子下象棋的情景。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多才多藝,工書善畫,通曉音樂,又精於博弈及各種遊藝。她愛好象棋,據她自己說,是因為象棋有出入用奇之妙。她編寫的《打馬圖經》一書中收入打馬、象棋兩用的棋盤,證明她對象棋的喜歡。
南宋君王南渡前後,象棋活動在女子中間逐漸興盛,從宮廷到民間,都有一些女性參與這項家喻戶曉的活動,從這一時期一些文人描寫女子下棋的詩詞作品中可見一斑。
.中華勵誌網
福建莆田蔡伸「公元1088—1156年」所作《友古居士詞》中有《臨江仙》一闋:
簾幕深深清晝永,玉人不耐春寒。鏤牙棋子縷金圓。象盤雅戲,相對小窗前。隔打直行尖曲路,教人費盡機關。局中勝負定誰偏,饒伊使倖,畢竟我贏先。
這首詞中的隔打直行尖曲路一句明顯指的是象棋。從詞中所述的精美棋具來看,這是描寫一對貴族青年夫婦下象棋的情景。盡管那位玉人的棋藝水平不高,隻不過是借下象棋消磨時光而已,但可說明當時某些家庭中女子對象棋的愛好。
安徽宣城周紫芝「公元1082—?年」,亦有《阮郎歸》詞雲:“月欞〔ling靈〕孤影照嬋娟,閑臨小玉盤。棗花金釧出纖纖,棋聲敲夜寒。”從“棗花金釧”一語看,所詠無疑是女子棋事。其中“小玉盤”,證諸宋徽宗“白檀象戲小盤平”的詩句,此處當指象棋盤。
再如,向子諲〔yin因〕「公元1085—1152年」的《酒邊詞》寫到一位女性趙總憐,說她能下棋、寫字、分茶、彈琴;謝無逸「公元?—1113年」的《南鄉子》描寫一位出色女棋手“淺色染春衣,衣上雙雙小雁飛。袖卷藕絲寒玉瘦,彈棋,贏得尊前酒一卮”。以上這兩首詞均未言明她們玩的是何種棋,但無疑有一部分女子是精於象棋的。
值得指出的是,南宋時的棋待詔沈姑姑出入宮廷,陪孝宗皇帝等下象棋,教宮娥學象棋,是當時女子象棋手中的傑出代表。在南宋10名象棋待詔中,沈姑姑是唯一的女性,也是曆史上最早任棋待詔的女子棋手。古代女子下象棋,能夠達到這樣高的技術等級和棋藝水平,實在是絕無僅有的了。
尤其應當指出的是,女子象棋活動在明代有新的發展。在《金瓶梅詞話》這部明代著名的古典中,有許多回描寫西門慶的妻妾奴婢、侍女歌妓下象棋和玩雙陸的故事情景。雖說本身寫的是南宋的故事,但它從一個側麵也反映了在作者本身所處的明代,象棋已經成為某些女子家庭生活的一個內容。
清代時,女子下象棋不但被寫入中,而且還被寫入某些彈詞之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木魚書第九才子書《二荷花史》。木魚書是廣東的地方彈詞,在晚明時已開始流行,至清中葉蔚成大觀。《二荷花史》是一部用廣州話創作的通俗文學名著。它寫羊城才子白蓮,雖窮愁潦倒,但風流倜儻,欲自擇佳偶。一日他男扮女裝外出訪豔,化名賣珠姑娘探芳,避雨“豔齋”,突然聽到“將將”的聲音,透過簾子內望,原來是名妓紅香和紫玉正在閑對象棋。以下是《二荷花史》中的一段詞:
舉步即時返去睇,隻見棋中車馬正匆忙。
士卒紛紛來又往,棋子敲殘有幾雙。
著來急是交關處,探芳其時到身旁。
紫玉舉頭忙便問:阿姐誰家女嬌娘?
語完遂又將棋著,嚦嚦聲飛雜雨長。
正係迷來已見入當局,袖手誰知笑在旁?
紅香著到將輸處,一婢盛來晚膳香。
乘機佢「即渠」就忙抹亂,開聲時便說言章。
由於夜雨連綿,白蓮不得不留宿青樓,在雅致的房內搭床歇腳。晚妝已罷,紅香頗覺無聊,又邀紫玉下象棋。兩名妓以夜雨敲棋為題賦詩。
紫玉的詩文是:
底事黃昏最係情,玉棋和雨響春聲。
隻今笑殺渾差著,一局能輸十五城。
紅香的詩文是:
閑呼迷局耐芳情,打破春愁似有聲。
散作啼花千點雨,飛飛如滿石羊城。
兩名妓因知探芳亦解詩章,乃齊聲邀請她也做一首,白蓮不得已吟道:
怪他同局不同情,亂雨敲棋各一聲。
雖是相思圍未解,好憑車馬破愁城。
當時的才子白蓮年方17歲,不但詩畫俱佳,出口成章,而且東粵圍棋第一,精於音律與彈琴。從“正係迷來已見入當局,袖手誰知笑在旁”一句看,他對象棋也很在行。名妓對局,才子唱和,作者是將其當作風流韻事加以渲染的。但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當時青樓女子閑時迷戀象棋的情景。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而象棋文化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特殊組成部分,其特殊性在於它既是國粹,又是藝術,更是一種趣味盎然的開智健體的體育運動。“棋子雖小,品格高尚”,這是古人對棋文化的評價。陳毅元帥曾以此語號召大眾習棋。
如何解讀棋子的高尚品格呢?我們以為有六:
第一,平等性。棋子十六對,弈棋者不分貧富貴賤,平等參與,判別勝負一視同仁,優勝劣汰,沒有特權與特殊。
第二,平民性。一張棋盤,32個棋子,製作可因陋就簡,隨身攜帶,即使在荒山僻野,隻要有對手便可席地而坐,開坪對弈。正因為象棋活動具有廣泛的平民性的品格,所以數千年來備受人民特別是勞動人民的喜愛。不僅如此,棋子走法很多,變化無窮,不論弈者、旁觀者都會全神貫注,既可開智健體,又能忘卻煩惱、疲勞或病痛,有益身心健康。是一種帶娛樂性的,人人都能參與的體育運動。
第三,整體性。整體性是係統論的基本原理,它像一根紅線貫徹下棋的全過程。32個棋子組成一盤棋,各個棋子的進攻、防禦、退卻都有一定套路,他們相互聯係,相互製約,局部必須服從、服務於全局。我們常說的“全國一盤棋”“棄卒保車,舍車保帥”等等,皆是象棋整體性原則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第四,辯證性。辯證思維是象棋文化的根基,棋局中的戰略與戰術、全局與局部、全程與階段,通過棋子實戰,處處可見辯證法的光芒。比如,一局棋分為開局、中局、殘局三個階段。開局不好必然影響到中局受壓,以至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麵,到殘局就難免陷入招架防守了。開局稱為戰略的開端,殘局則是戰略的結尾,是決戰階段,也是更為重要的階段,三個階段的整體布局是戰略,各個階段的棋子博弈是戰術,戰略決定並指揮戰術,戰術則體現並服務於戰略,兩者相輔相成,步步為營,胸有成竹,展現出千姿百態的智力競技畫麵,這就是象棋的藝術。
第五,前瞻性。高明的棋手要戰勝對方,不僅需要縝密的布局,而且要有高瞻遠矚的本領,每著一步棋,要多想未來的變化,要多算幾步棋子的走法,對棋局變化要有預見性,做到料事如神,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第六,嚴謹性。嚴謹是象棋規律的內在要求,也是棋手的必備素質。弈者不論布局、落子,若要在博弈中取勝,一步也離不開嚴謹。由於棋類活動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縱橫馳騁,瞬息萬變,而每一盤棋的博弈又呈現出多樣性。棋手棋藝高低在於他的戰略與戰術,即構思和落子上要求弈者以嚴謹為前提,不下廢棋,開動腦筋,深思熟慮,瞻前顧後,抓住有利時機狠、準下子方能取勝。俗語“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m.(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