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無力回天多嗟歎
字數:3577 加入書籤
說完,見眾人簇擁而去,楊鶴心下釋然,竟有點兒輕飄飄的。
這感覺,已經久違了,跟做夢一般,唯恐其不合時宜地醒過來,楊鶴努力地讓自己深陷進去,美美地享受著。
然而,過了不到半日,楊鶴就一個愣怔,驚醒了過來“陝西的這幫官員哪,著實不能讓人放心,莫不要被他們騙了。唉,騙了倒還事小,莫不要把好事辦砸,再惹出什麽亂子,可就不是小事了。”
感歎著,楊鶴不由發起狠來“哼,這次若是被本總督抓個正著,本總督給他來個一鍋端,至少也抓三兩個墊背的開刀,徹底殺殺他們的貪心。”
發著狠,楊鶴居然也能泛上一陣快意,怕被人瞧見似地,偷偷地笑了。
突聽一個聲音譏笑道“你這狠發過不止一次了,請問你有哪一次真的兌現過?沒有,一次也沒有。哼,不是你不想,而是你不敢。
你知道的,如今的官場縱橫勾連,錯綜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不要說你一個小小的總督,縱使那些閣老們,縱使皇上,他們就敢?
縱使敢,他們有這勇氣和能量嗎?你不見他們都在應付都在不求過得硬隻求過得去嗎?唉,你呀,還是算了吧。”
楊鶴以為然,卻又不甘心地辯駁道“難道本總督能任由他們鬧出事來?”
這個聲音道“你想盡忠的想法當然是好的,不過,你也沒必要大動幹戈,你盡可以把他們看緊了就是。”
楊鶴道了聲“也是”,起身道“來人哪,隨本總督前去視察賑災工作。”
眾人忙收拾了,待要隨他出巡,卻見一屬官匆匆進來道“啟稟總督大人,除了延綏,各府縣紛紛告急,還請總督大人定奪。”
楊鶴一驚,忙問道“紛紛告急,為啥?”
這屬官道“據他們稟報,說是盜賊混進饑民中間,趁機哄搶糧食,府縣不得已出兵彈壓,不少地方激起民變。”
楊鶴道“他們的話,哪裏敢信?咱們的人咋說?”
楊鶴所說的“咱們的人”,是指楊鶴到任後,唯恐地方官弄假,專門派出去探聽消息的。楊鶴知道,這些人已多被地方官收買,楊鶴平日裏很少聽他們的,到了這時候,迫不得已才記起了他們。
這屬官道“據咱們的人說,戶部調撥給陝西的糧食,原本就摻了假,府縣紛紛效仿,層層加碼,待分發到饑民手裏的時候,已然不成樣子。”
“他媽的,該死!”楊鶴罵了一句,一時間竟也無計,急切間記起洪承疇來,問道“延綏那邊為什麽沒事?”
這屬官道“洪大人回去後,不僅沒有效仿,而且如實向饑民做了說明,一粒不少的全分給了饑民。另外,洪大人平日裏對盜賊毫不容情,盜賊輕易不敢招惹他,這也是一個原因吧。”
楊鶴道“對於那些招致民變的府縣官員,挑幾個嚴重的,堅決予以處決,以平民憤。”
這屬官道“那幾個嚴重的,已被憤怒的饑民殺了,倒用不著咱們費心了。”
楊鶴恨恨地道“好,殺的好,速派官員過去控製局麵,讓他們記住,一定不要替這些該死的報仇。
還有,讓他們都跟洪承疇學著點兒,一定要千方百計平息民怨。
對了,戶部摻假咱們管不住,但咱們必須要管住自己,必須要保證戶部給的糧食一粒不少的分給饑民,徹底挽回因此而造成的惡劣影響。”
這屬官道“其他的都好辦,後麵的就難了,據稟報,這些糧食果被盜賊搶了一些去,還有,影響已經造成了,要想徹底挽回也不現實。”
楊鶴無奈地道“那就有多少就分多少吧,對於那些不安分的,不妨多分點嘛。”
這屬官以為自己聽錯了,兩眼看著楊鶴,卻又不好發問。
楊鶴會意,責備道“以後,仔細聽著點兒,莫要本總督再說第二遍,我是說,對於那些不安分的不妨多分點兒,他們若是不鬧事,不就安生了嗎?”
這屬官這次倒是聽明白了,不敢置信地轉身欲去,楊鶴又道“告訴他們,我楊鶴可是說到做到的,讓他們不要僥幸。”
這屬官點了點頭,走了。
楊鶴衝愣在那裏的那些欲跟他出巡的人揮了揮手,徑自向外走去。
及至出了門,楊鶴不由自主地搖了搖頭,自問道“咱這麽做有用嗎?”
良久,又歎息道“沒用的,咱又不是出巡過一次了,哪次又有用過?唉,這幫大小官員哪,真的有恃無恐了。
他們當然也不會明著跟咱作對,他們的表麵文章指定做的跟真的一樣。不過,咱倒是要感激他們了,不然,咱又能咋辦?
那,咱又去做啥?做表麵文章哪,這可是為官者必修的功課。縱使咱再不想,也必須要做。或許這就叫做‘盡人事吧’。
咋做呢?既要做,就做足了。不然,就沒意思了。嗯,對了,這次咱就暗訪吧,反正明訪暗訪也沒多大區別。”
拿定了主意,楊鶴突然又湧上了一股深深地自責,壓的他幾乎抬不起頭來。
為了緩解這壓力,楊鶴不得不從頭再想,想著想著,腦袋大了起來,反而不想了。
就這樣一路走一路想著,兩個月竟不覺就過去了。
這日,楊鶴一行人到得耀州,剛住下,便有快馬來報“啟稟總督大人,有軍情稟報。”
楊鶴一驚,道“講。”
這兵丁道“因為不少府縣賑災引起民變,盜賊的人數越來越多,氣焰也越來越囂張。
就在近日,有賊兵打下金鎖關,殺害了都司王廉。隨後,盜賊李老柴、獨行狼攻下了中部,田近庵率領六百人把守著馬欄山呼應他們。
降賊神一魁誘殺了手下茹成名後,他的同夥們這下犯了疑心,脅迫著他又反叛了。”
“怎麽會弄成這樣?”楊鶴反問了一句,頹然坐下,良久,才發出了一聲連自己都無法聽清的感歎“明明已經收效顯著,為什麽就不能萬眾一心堅持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