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叛逃的功臣

字數:6096   加入書籤

A+A-


    主帥:

    行驃騎將軍、兼汝南太守、假節、錢塘侯,朱儁(本部六千)。

    ——汝南:一萬六千。

    都尉,李通(四千)。

    都尉,兼平輿縣令,褚通(四千)。

    都尉,兼南頓縣令,黃邵(四千)。

    都尉,兼西華縣令,劉辟(四千)。

    ——潁川:四千。

    都尉,耿強。

    ——陳國:八千。

    都尉,原忠(四千)。

    都尉,徐晃(四千)。

    ——沛國:八千。

    都尉,許褚(四千)。

    譙縣令,陳堅(四千)。

    總兵力:四萬兩千人!

    當朱儁拿到陳飛擬定的出兵名單時,他的情緒差點又一次失控!

    這位剛剛上任的大漢右將軍,幾乎將自己麾下八成可戰之兵都派去幫助朱儁攻打袁術!

    被陳飛留在身邊的,隻有楊誌一名心腹部將,以及數千名士卒而已。

    朱儁腦袋上的友好度瞬間爆表,隻是陳飛已經沒辦法看到。

    返回汝陰城的朱儁旗幟一揮:

    “過河!過河!過河!”

    此戰如果不能取勝,他實在無顏麵對陳飛的信任!

    -

    送走朱儁的陳飛並沒有閑著,反而迎來了一段繁忙的時期。

    先是按照往年慣例,率先垂範,深入田間地頭,帶領百官士卒幫助農夫收割夏糧,然後搖身一變,向這些剛剛得到幫助、千恩萬謝的農夫們伸手征收田賦。

    等到他還沒有擦完額頭上的汗水,就要穿上官服,迎接新一批響應征辟的士人子弟。

    “你就是郭鵬、郭子鳳?”

    看著今天剛剛來報道的年輕人,陳飛格外有些興趣。

    從家族淵源來講,這名郭氏族人算得上郭嘉、郭壽的同族兄弟,隻不過兩個家族已經數十年沒有往來,親情早已疏淡。

    郭鵬恭敬地施禮,而後答道:

    “正是。董卓亂政之時,地方吏治混亂,鵬不願與之為伍,故而辭去官職、退避家鄉,躬耕自讀為生。如今將軍掃平中原,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得蒙征辟,鵬不勝欣喜。”

    這種奉承之語,陳飛已經聽了不少,對此隻是微微頷首:

    “郭氏家傳小杜律,想必你也深諳其理。對於當前形勢,你可有什麽見解?”

    這是當麵考校才能,郭鵬當然不敢怠慢,一邊拱手,一邊謹慎答道:

    “律令之道,在乎為政之人,然觀其概率,寬猛相濟為宜。有漢以來,雖曆代皆有增減,沿襲至今,數倍於開國之際。和帝時廷尉陳寵曾上疏曰,罪罰合計近五千條,紛繁且雜,不僅百姓多為不解,即使官員亦難以精通,以致官吏枉法、庶民埋怨。若將軍能刪減冗餘,定律於一,則官員輕便,而士民樂甚!”

    這是中規中矩的答案,陳飛又一次點頭,隻是幅度少大了一些,而後問道:

    “我欲以子鳳為律令從事,為我修正律令,裁定刑罰,你可願意?”

    州郡原有律令師之職,但陳飛改為律令從事,意味這個官職也成為千石之位,而且握有法律的解釋和裁定權,足可以算得上一大要職。

    郭鵬自然大喜,連忙跪倒在地:

    “承蒙君侯高看,鵬自當竭盡魯鈍,忠誠以報!”

    -

    不止郭鵬一人,許劭之前推薦的這批士人陸續都得到了任用。

    比如潁川名士杜襲,被直接任命為濟陰郡的鄄城令,負責收拾曹操撤走之後留下的爛攤子。而他的兄長杜基,雖然才能平庸,但品性厚重,被陳飛任用為右將軍府曹吏,整理各郡呈報上來的公文、檔案,做一些需要辛苦和勤懇的工作。

    同為潁川名士的趙儼、繁欽,則被打包送往濟陰郡,給太守袁渙充當助手,讓袁曜卿不至於在臨敵前線一個人單打獨鬥。

    曾經做過縣長的梁國士人黃就被任命為魯國長史,替張遼操持一下後勤。

    與許劭有師徒之情的和洽,也被發往魯國,擔任魯縣令,幫助黃就整頓政務。

    除了禮儀和孝順,再沒有其他特點的範浩被任命為汝南郡的曹吏,讓他以忠孝引導民風。

    脾氣直率、敢於抗爭的朱零、詩書傳家、文辭華美的應瑒則被陳飛吸收到自己的幕府之中,和杜基一樣,從兩百石小吏做起。

    而荀攸從荊州招攬的那批士人,還在趕往陽夏、覲見陳飛的路上。

    正當陳飛一臉笑容地看著自己麾下的人才庫日益充實之時,千裏之外的郭嘉卻遭受著人生最灰暗的時刻。

    曆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進入三輔的他,竟然被亂軍抓住了!

    “我是潁川郭氏子弟,當今右將軍之司馬!”

    當他報出自己的身份之後,對方絲毫不為所動,反而發出了一聲大笑:

    “你是陳飛那個黃口孺子的司馬,我卻是當朝大司馬!”

    在一陣哄笑之中,郭嘉忍不住嘴裏一陣發苦。

    大司馬?

    將自己抓獲的人竟然是tnn李傕!

    但他卻沒有認命,反而重新抬起頭來:

    “原來是李將軍!郭某出行之前,曾經望見西方有五彩雲霞,此乃得遇明主之兆,莫非要應驗在大司馬的身上?”

    李傕雖然對占卜、巫術十分相信,卻也保持著十分冷靜的頭腦,聽到他的言辭之後冷笑道:

    “這些花言巧語,隻能哄騙凡夫俗子,我豈會上當?!來人,將這些賊人拉下去砍了!”

    他剛剛揚起手臂,郭嘉就一臉急切地喊道:

    “如今天下未定,大司馬正值用人之際,為何要殺投效自己的賢才?!”

    李傕看了他一眼:

    “你願意投效於我?哈哈哈哈!”

    他忽然笑了起來:

    “董太師當年何等信賴爾等士人,但你們又是如何回報於他?就算天下人才全部死光,我也不會相信士人的鬼話!來人!”

    郭嘉小臉煞白,看起來隨時都有可能尿了褲子:

    “大司馬若是不信,郭某願意獻策擊破敵軍!”

    李傕仍然一臉冷笑:

    “我在此地圍困敵軍已有半月之久,交戰多次隻是互有勝負。你有什麽本事,能替我將其擊破?”

    郭嘉咬牙答道:

    “大司馬莫非不知道,陳雲龍之所以能夠從區區一介縣令,成長為橫跨三州之諸侯,全都依靠郭某的計策與謀略嗎?”

    李傕想了想,忽然有點動搖:

    “陳飛黃口孺子,能夠打下偌大的地盤,必然有大才輔佐。他最初隻是陽翟縣令,而你”

    郭嘉連連點頭:

    “郭某就是陽翟人!”

    李傕沉吟了片刻,竟然有些信了:

    “你真有辦法破敵?”

    郭嘉繼續猛烈點頭:

    “隻要讓我觀摩敵軍布陣形勢,必有破敵之策!”

    李傕又是一陣思索,對於郭嘉而言,這幾乎已經意味著自己接近成功!

    果然,結束了思考的李傕揮了揮手:

    “為郭先生鬆綁。”

    他的目光剛剛掃到同樣被俘虜的沈彪等人身上,重獲自由的郭嘉就開口道:

    “此人乃是陳雲龍之心腹,其餘兵士則為陳雲龍親衛,郭某既然已經決定為大司馬效力,便請將他們全部誅殺!”

    李傕目光一動,沒有料到這名文弱書生竟然如此狠厲:

    “哦?”

    郭嘉看他似乎不太想殺人,連忙解釋:

    “若是他們之中有人逃回兗州,陳雲龍震怒之下,郭某留在家鄉的族人必然會遭到株連!”

    李傕笑了一聲:

    “來人,把這些人全都放了!”

    他大手一揮,一臉愕然的沈彪和十餘名士卒直接被推了出去。

    腦袋裏一片空白的沈彪根本沒有明白,剛剛到底發生了什麽,隻能望著“叛徒”郭嘉大吼一聲:

    “郭司馬!主公對你如此信賴,你竟然臨陣叛逃?!”

    郭嘉也是一臉驚愕地看著李傕:

    “大司馬,你不能這樣對我!”

    李傕咧了咧嘴:

    “你以為我什麽都不懂嗎?當年董太師誅殺袁隗滿門,致使袁紹、袁術召集山東諸侯共同謀反;現在也是一樣,隻有陳飛殺光了郭氏族人,你才會真心為我所用啊!”

    郭嘉一臉灰敗,他身邊的將領們一臉崇拜地望著他:

    “大司馬英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