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賜漢vs天朝棄民
字數:5076 加入書籤
&esp;張思源歎息一聲:“當年國家危難,王家也有子弟戰死沙場,書堂帶著人馬掩護隆武帝南下時,王家一樣損失了兒郎啊!”
&esp;“卻也是我大明忠臣啊!”
&esp;朱慈炯感慨一聲,扭頭見到王勝銀依舊弓著腰,他親手將王勝銀扶起。
&esp;“你等雖然是蒙人,但是,祖輩世代效忠我大明,卻與漢人何異?”
&esp;“陛下!”
&esp;王勝銀眼圈都紅了。
&esp;因為自家出身的緣故,他總是覺得別人看他的時候,是帶著有色眼鏡的。
&esp;畢竟這時候的漢人,可不是被愚化教育兩三百年之後的漢人,
&esp;在滿清以前,漢人的榮光照耀了整個世界,壓得全球抬不起頭來。
&esp;那時候的漢人,骨子裏全是傲骨,香甜的空氣,全在華夏……
&esp;朱慈炯嗬嗬一笑,抬頭看了看天色:“正是飯點,難道你等要晾著朕嗎?”
&esp;王勝銀急忙揉了揉眼睛,笑道:“草民已經在家中備下酒席,還請陛下光臨!”
&esp;“同去,同去!”
&esp;朱慈炯嗬嗬一笑,當即帶著眾人前行。
&esp;九重院是王成隱居之後仿照元大都建造的院落。
&esp;經過兩三百年的修繕,這一座九進院落,卻也算得上是富麗堂皇了。
&esp;張思源跟在朱慈炯身後,看向眼前這個自己看著長大的陛下,心中不由得感慨了一聲:
&esp;“陛下的手段日益高深啊!
&esp;別看剛才這寥寥數語,即讓朱尚賢感激不盡,怕是餘生都不會背叛了陛下,又讓王家人對陛下生出了效死之心!
&esp;當年的那個小少年,那個戰戰兢兢遇到了生人都不敢說話的少年,終於長大了啊!”
&esp;張思源緊抿著嘴唇,自豪的神色一閃而逝。
&esp;當年的光武帝,依靠南陽一眾豪門,建立起了東漢,恢複劉家江山兩百載。
&esp;而今他堅定不移的支持陛下,何嚐不能效仿光武故事呢!
&esp;雲台二十八將,豈能少了他張思源位置!
&esp;九重大院內的一頓酒席,隻讓王勝銀生出了恨不得為陛下效死的心思,侍立一側的王家人,也紛紛喜不自勝,恨不得立刻投身軍中,為陛下效力。
&esp;王勝銀喝高了。
&esp;他迷離著眼睛,拍著胸脯道:
&esp;“陛下,王家有八千兒郎,能為陛下組建一支千人騎兵,王家子孫不敢忘記騎射功夫,隻要陛下不嫌棄,三天之內,這些人就能投入陛下帳下!”
&esp;朱慈炯臉龐也通紅,他輕笑:“王老爺子如此豪氣,朕也不能小氣了,老爺子隻管召集了兒郎便是,朕為王家子弟新立一軍,是為驃騎軍!”
&esp;“隻要你等立得軍功,朕便賜你等漢人出身!”
&esp;朱慈炯扭頭,對著侍立在一側的王家子弟道。
&esp;賜漢人出身?
&esp;眾人大喜!
&esp;在這個時代,漢人的出身,就代表著榮耀,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esp;這是科考能有加分項,做官少了掣肘,行走在街上也不會被人指指點點的殊榮啊!
&esp;“我等拜見陛下,陛下大恩大德,我等無以為報,唯有為陛下踏馬陷陣,馬革裹屍,死而後已!”
&esp;場中的王家子弟,當即跪了下來。
&esp;“起來,都起來!”
&esp;朱慈炯嗬嗬一笑:“隻要效忠我大明的,都是好兒郎,都是好漢家兒郎,若是助紂為虐的,朕便革除了他們的漢人出身,銘刻五嶽八荒,生生世世蓋上漢奸的烙印!”
&esp;王勝銀淚流滿麵。
&esp;別看王家世代在大明為官,但是,他又怎麽不知道頂著一張蒙古人的出身,做官做事都艱難了很多啊!
&esp;他們多付出了多少努力啊!
&esp;在晉升的時候,卻仍然要被卡了脖子。
&esp;而今,一切都去了!
&esp;……
&esp;張思源目光閃爍,這已經是陛下第二次重申會編撰叛族錄了,更是再一次公開表態要將助紂為虐者銘刻五嶽之上!
&esp;張思源清楚的知道,這個消息傳出去之後,怕是一個死心塌地為韃子效力者,更會絞盡腦汁對付他們。
&esp;但是,想來一些蛇叔兩端之人,怕是再也不敢與他們作對了!
&esp;畢竟,這一招的威力,委實太大了啊!
&esp;銘刻五嶽,可不等於著書這麽簡單!
&esp;要知道銘刻五嶽的都是大事,就像泰山封禪那樣,不管官方還是民間,都是要大書特書的!
&esp;到時候,縱然清廷發起十場、一百場、一千場、一萬場像明史案那麽牽連甚廣的文字獄,怕是也壓不住的!
&esp;雖然大明還沒有收複了五嶽中的任何一個,但是,他相信今日陛下的言論,必然會大肆傳播的!
&esp;張思源眯了眯眼睛……
&esp;雖然說今後可能在麵對敵人的時候,會更加艱難,但是大多數在清廷做官的,怕是必然會不敢阻攔他們了啊!
&esp;陛下此計——當真絕倫啊!
&esp;……
&esp;朱慈炯明白的表示會賜了王家漢人出身,更是會一視同仁。
&esp;他寬廣的胸懷,當即就讓一眾王家子弟,生出了效死的決心。
&esp;就在於此同時,旅居京師一旬時間的陸盈盈,終於得到了一個讓她傷心欲絕的消息。
&esp;禮部一個小吏,前來宣讀了新上任的雍正皇帝的詔書。
&esp;陸盈盈跪著聽完之後,差一點沒有暈厥過去!
&esp;這一封聖旨上,不但沒有對他們萬裏來投安慰了半分,甚至還諸多嗬斥。
&esp;什麽與西洋人擅啟邊患,不能伺候好了洋人……
&esp;什麽背叛國家,逃亡外地就該自生自滅……
&esp;說他們都是身份卑微的流民,收容他們是一件有損皇威的事情,甚至會破壞大清王朝的名聲,不能收容。
&esp;並且不準這些流民踏入到清朝的土地,以免將破壞大清風氣。
&esp;而最嚴重的的一句話,卻是這一句——
&esp;“天朝棄民,不惜背祖宗廬墓,出洋謀利,朝廷概不聞問”。
&esp;……
&esp;陸盈盈隻覺得自己心裏的一根頂梁柱坍塌了,她好不容易說服了父親,從日益緊張的國庫裏麵,調撥錢財,進行了這一次的出使……
&esp;雖曾想……
&esp;“嗚嗚嗚!”
&esp;陸盈盈當即就泣不成聲。
&esp;而那小吏,卻是高傲的看了陸盈盈一眼,眼神中隱晦的淫光一閃而逝。
&esp;嘖嘖,這裸露的大長腿,真修長啊!
&esp;呸!
&esp;真不要臉,大庭廣眾、光天化日之下,竟然穿成了這樣,可真比青樓的窯姐兒,穿的還暴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