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九章 強勢崛起
字數:3364 加入書籤
大概是下午14點時分,甄家村一飛騎而至。
此時的甄家村已經和以前大不一樣了,有士兵站崗,有木牆庇護雖然甄家村也有能力建造石牆,但是你要知道,在洛陽城旁邊,建立一座有石牆的新城,就算沒有腦子也知道不行。
這叫逾矩所以甄家村一直都是使用木牆。
“來著何人!”
騎士來到城門前,被當班的兵士給攔住。
跟著就見那位騎士從馬上下來露出了一副急切的臉孔喊道“狄仁傑次子狄光遠求見郡王殿下,光遠有十萬火急之事,關係父親生死,求郡王殿下救命。”
此話一出當班的兵士立即喊道“敲銅鑼開道!”說完,對狄光遠道“狄二公子,請上馬,跟緊我!”
很快城門前的銅鑼響起。
這銅鑼聲一響,馬上在甄家村村中的行人立即就要讓開道路,站在兩邊,這樣就可以讓快馬通過,這是李安製定的規矩。
就這樣,狄光遠跟著那些士兵身後,快馬通過了甄家村的街道,然後來到了李安的房前,此時聽到了響鑼聲音的李安也走出了自己的房間。
果然發現有人快馬而來,等看到來人之後,李安一個驚訝道“二哥你怎麽來了?”
李安認識狄光遠,也敬稱狄光遠為二哥,畢竟李安和狄仁傑的關係,叫一聲二哥也算是對狄仁傑的禮貌,這個時候,狄光遠下麵立即跪在了李安的麵前的道“殿下,你要救救我的父親呀?”
“狄閣老怎麽了?”狄光遠的話,讓李安一個皺眉,要知道,狄仁傑對於李安來說可是很重要的是,也算是親人了,李安是絕對不會讓狄仁傑有事情的。
“父親被來俊臣給抓了,被來俊臣誣為反叛,父親害怕被刑罰,隻好承認,現在父親正被關在推事院的牢中,生死未卜呀!”說完,狄光遠眼淚就落了下來。
“李畢整兵我們回洛陽!”
“諾殿下!”李畢躬身答應。
李畢就是孟軻從徐州帶回來的少年,這位少年父母親人被巨盜盜匪給殺害了,一個村子的人,隻有他和自己的妹妹因為撿柴火才逃脫一劫。
上一次捷家軍直接搗毀了巨盜盜匪之後,李畢也就跟隨者捷家軍來到了甄家村。
來到甄家村之後,讓李畢完全沒有想到的是,當天李畢就被分到了一間小房子,雖然房子不是很大,隻有一間臥室一間客廳,但是睡自己和妹妹那是完全足夠了。
而且除了房子,李畢還收到了米,麵,油生活的必需品,與此同時,自己的妹妹還真的上了學堂,李畢也正是的加入了捷家軍。
因為李畢有妹妹要照顧,所以特許他在軍訓期間可以回家照顧妹妹,真的是太人性化了。
而李畢也沒有讓人失望,他不但訓練很好,在後麵的學習文化的時候,也是佼佼者,並且還有很多戰術思想,李安在接受了孟軻的舉薦之後。
讓李畢成為了自己的親兵現在李畢已經是親兵隊長,手下有三十人算是升職很快的,不過,李畢最大的想法還是進入捷家軍,對於侍衛,李畢更喜歡戰陣。
李安,李畢,狄光遠還有三十騎侍衛,一起趕往洛陽推事院。
此時的推事院中,來俊臣正得意洋洋的看著狄仁傑等人的供詞,隻要有這份證詞在,那麽來俊臣就可以對狄仁傑等人殺無赦,這樣的話,來俊臣也算是完成武承嗣交代的任務了。
本來這位來俊臣是想做孤臣的。
要知道,來俊臣的發家在天授年間,並很快成為酷吏集團的首領。
天授元年,他因告密累遷侍禦史,加朝散大夫,二年擢拜左台禦史中丞。來俊臣身上集中體現了酷吏的兩大特點,一是善於告密與羅織罪狀,二是迫害手段極端殘忍。
來俊臣羅織罪狀的方法其實並不高明。具體做法是,招集無賴數百人,讓他們共同羅織,千裏響應。
欲誣陷一人,即在各地同時告發,造成證據互補,欺上瞞下。他還與同黨一起對告密深入研究,編撰出一本《告密羅織經》,從原理到技術都有詳細的介紹。采用他們介紹的方法,誣告的成功率極高。
一旦遇有無法落實的案件,人們都說“隻要交給來俊臣推勘,一定能查獲實情。”
武則天在洛陽皇城西麵的麗景門內設立推事院,專門交由來俊臣等負責審判大案,號為“新開門”。隻要被送往新開門受審,沒有人能夠清白出來。所以來俊臣的同黨侍禦史王弘義得意地將麗景門戲稱為“例竟門”,言下之意是,入此門者必死無疑。
來俊臣等還發明了許多拷訊囚徒的嚴刑酷法。或以醋灌鼻,關押到地牢中;或將人放到甕中,在甕的四周燒火烤炙,並絕其糧食,致使有的人被迫撕衣絮而食之;或者將人投到糞穢之中,備受荼毒。
他還與索元禮等創造了十號大枷,冠以叫人聽而生畏的名字一曰定百脈,二曰喘不得,三曰突地吼,四曰著即承,五曰失魂膽,六曰實同反,七曰反是實,八曰死豬愁,九曰求即死,十曰求破家。還有一種用鐵籠頭連著枷鎖的刑具,輪轉於地,囚犯轉眼間即悶絕身亡。還有許多的刑罰,都是將人折磨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來俊臣也知道自己得罪了太多的人,所以他必須要有一個同盟,這個時候,武承嗣強勢崛起,本來是孤臣的來俊臣二話不說就投靠了過去。
為什麽會二話不說,因為來俊臣可以選擇的人不多了,他迫害了太多的李家人,就是要跟李家人,你說李家人會願意嗎?
所以他隻好選擇別人,一開始他是選擇了薛懷義,可是誰知道薛懷義不行了,現在武承嗣起來了,跟著又向他拋來了橄欖枝。
所以來俊臣沒有選擇的餘地。
這次來俊臣幫著武承嗣試探李安的底線,本來拿到了狄仁傑的罪證,來俊臣已經認為勝券在握了,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