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吹牛不上稅

字數:4169   加入書籤

A+A-


    光華木材廠,銷售科。

    “孫哥,過年好,給您拜個晚年!”張俊平雙手抱拳給孫科長拜年。

    “喲,張兄弟,過年好,過年好!家裏人都好吧!”看到張俊平,孫科長滿臉驚喜的上前握住他的手。

    “托孫哥的福,都挺好!”

    孫科長把張俊平讓到沙發上坐下,又親自給他泡上茶,才開口問道:“什麽時候回來的?”

    “前天回來的,這不陪師父待了一天,昨天處理了一下家具廠的事,今天就趕緊過來給孫哥拜年。”

    “張兄弟太客氣了,中午跟我回家吃飯去!”

    “下次吧,下次一定去嚐嚐嫂子的手藝。

    我這次過來,一是給孫哥拜個晚年,再就是來這邊考察一下。

    看看這邊還有沒有地方建廠,我打算把家具廠搬到這邊來和孫哥當鄰居。”張俊平笑著把自己的來意說了出來。

    光華木材廠在通惠河南岸,大北窯在通惠河的北岸,兩邊距離很近。

    大北窯,是因為日本人在這裏修建的大北窯廠而得名。

    這一片的土質比較細膩,適合燒製磚瓦,1937年日本在這裏建了磚瓦窯,燒製磚瓦。

    曾經這一片全都是大大小小的窯坑,都是挖黏土遺留下來的。

    這裏也因為磚瓦窯,聚集了許多人在附近居住,慢慢形成了大北窯村。

    後來,建國後這裏成了北京最早的工業區,有大大小小幾十家工廠。

    現在說大北窯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是說國貿中心,三環內的地標建築,應該很多人知道。

    國貿中心就是在大北窯原址上修建的。

    現在,大北窯還是郊區,工廠四周還有不少的莊稼地。

    “那敢情好啊!以後咱們兄弟可以經常來往了!

    我和勁鬆街道的書記是發小,我帶你去找他,批地的事他雖然做不了主,但是,有他往上匯報,手續什麽的會更快一些。”不用張俊平開口詢問,孫科長就主動透露出自己和勁鬆街道辦事處的關係。

    “謝謝孫哥,我正犯愁不認識人,貿然上門,人家再把我當成騙子!”張俊平笑道。

    其實他更想把家具廠放到大北窯去。

    這買地建廠房也能撿漏,別看大北窯現在不起眼,可是再過十年,等國貿中心建成之後,這裏可是寸土寸金的中央cbd商圈,號稱國內的曼哈頓。

    到那個時候,哪怕家具廠的土地性質是工業用地,也能漲幾百倍。

    但是,孫科長顯然誤會了,以為張俊平是打算把家具廠建在光華木材廠附近,這樣以後采購原材料更方便。

    麵對如此熱情的孫科長,張俊平還真不好說自己想在大北窯建廠,隻好將錯就錯,跟著孫科長來到勁鬆街道辦事處。

    建在勁鬆街道也不錯,勁鬆街道毗鄰潘家園。

    現在潘家園這邊還有不少都是農村,如果能把廠址選在潘家園北邊一點也不錯。

    都是三環內,未來升值空間也很大。

    “梁子,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我一個小兄弟,中央美術學院的!

    小張,這位就是我和你說過的,勁鬆街道辦事處書記,梁光輝,我發小。”孫科長果然沒有說大話,和勁鬆的梁書記關係非常好,辦公室就他們三個人的時候,說話也很隨便。

    很多人會感覺孫科長有些托大,好歹也是首都街道辦事處的書記,處級幹部。

    實際上,還真不是托大,這年頭街道辦書記還不如孫科長這個光華木材廠銷售科科長吃香。

    七八十年代,曾經發生過許多,在現在看來是笑話的事情。

    比如,大中專生畢業後,被分配到機關事業單位,沒關係的人,隻能認命。

    而家裏有點關係的,都會想方設法的調到工廠去。

    比如光華木材廠,就是一個讓很多人羨慕的工廠,還有之前提到過的東風電視機廠,很多領導的子女都在工廠裏上班。

    結果,九十年代以後,領導的子女還好,可以隨時調走。

    那些靠托關係,走門路進去的人,腸子都悔青了。

    到了二十一世紀,看著曾經的同學,最差的都是某某副局長,某某局長,甚至是某某市長,估計,想死的心都有。

    所以說,現在這個年代,孫科長這個光華木材廠銷售科長,比街道辦書記更有排麵。

    “小張兄弟,你好!既然是大成子的兄弟,那就是我兄弟!”梁光輝熱情的招呼張俊平坐下。

    大成子指的是孫科長,孫科長全名叫孫建成。

    “梁書記您好!”

    “小張兄弟,既然你是大成子的兄弟,也別叫我梁書記,我托個大,你叫我梁哥就行。”梁光輝忙著給兩人倒水泡茶。

    “大成子,今天怎麽有空到我這裏來?”

    “這不是小張兄弟有點事要麻煩你,我就陪他過來和說道說道。”

    “嘛事?”

    “小張兄弟和中央美術學院聯合搞了個家具廠,原來在琉璃廠那邊。

    這不,工廠規模擴大,準備把工廠搬到咱們勁鬆這邊來。”孫建成也沒繞彎子,直接把目的說了出來。

    “把家具廠搬到勁鬆來,這是好事啊!歡迎,我代表勁鬆街道舉雙手歡迎。”梁光輝喜道。

    勁鬆街道辦事處和大北窯所在的建外街道辦事處雖然隻是一河之隔,但是轄區內的工廠企業少了不是一點半點。

    每每到區裏開會,建外街道的書記,都是仰著下巴和他說話,梁光輝心裏那個妒忌。

    有時候,真想拿麻袋套頭把建外街道的書記打一頓。

    “小張兄弟,你這邊需要多少地?我好給你打報告。”說完怕張俊平誤會,又解釋道:“批地建廠的事,我們勁鬆街道做不了主,需要區裏批。不過你放心,這件事不難,區裏不止一次開會提招商引資的事情。”

    “我計劃修建一座現代化廠房,一座原材料倉庫和一座成品庫,另外還要修建一棟職工宿舍樓,大約需要二百畝地吧!”張俊平獅子大開口的說道。

    “二百畝地?小張兄弟要這麽大規模的家具廠?”

    “咱們國家改革開放,老百姓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對家具的需求也在逐年擴大。

    我認為家具這個行業,未來大有發展前途,所以要搞就搞大一點,怎麽也要建一座北京最大的家具廠啊。”

    反正吹牛不上稅,張俊平是可了勁的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