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張俊平的算盤

字數:4368   加入書籤

A+A-


    麵對豐田有信失態的叫喊,張俊平也不著急氣惱。

    隻是淡淡一笑,“我這裏還有一個方案,不知道豐田先生有沒有興趣聽一下?”

    “俊平君請講!”豐田有信壓下心頭的煩躁。

    畢竟他自己也說了,談生意就在一個談字,你來我往,漫天要價,著地還錢。

    “中國是一個新興的,龐大的市場。

    如果貴方有意,我願意以這些汽車外形設計加部分現金入股,聯合中國政府和豐田公司共同成立一家合資汽車公司,來共同開拓中國的市場。”張俊平說出了自己最終的打算。

    未來世界各大品牌的汽車公司紛紛進入中國,和一汽、上汽、北汽、廣汽等等國內汽車廠合資建廠。

    張俊平的算盤很簡單,就是接著這個機會,用這種方法進入國內的汽車市場。

    國內的汽車市場有多大,想想後世那一座座“堵”城,一條條道路一次次加寬,依然堵堵不休。

    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輛汽車,甚至有些家庭不止一輛車。

    市場之龐大,八九十年代的人,是永遠想象不到的。

    全世界最有眼光的商人,也預測不到中國未來的市場究竟有多大。

    張俊平的想法很簡單,在中國未來龐大的汽車市場分一杯羹。

    有人說,為什麽不自己搞?

    像劉氏兄弟一樣,自己造汽車。

    張俊平隻能承認,自己沒有劉氏兄弟那個魄力。

    後世中國福布斯排行榜上的那些富豪,最讓人佩服的就是劉氏兄弟。

    當然,還有人會說,還有曹德旺、任正非,董明珠。

    作者隻能……嗬嗬。

    其實,不管是誰,能進福布斯的人,那都是大佬,都擁有非一般的魄力。

    張俊平很誠實,他如果不是重生,不是擁有幾十年的超前眼光,一百個他綁在一起,也比不過那些大佬。

    所以,張俊平隻能選擇走個捷徑。

    找國外汽車品牌合作,也算是為中國的工業發展做一點貢獻。

    最起碼,有他在中間充當攪屎棍子,中國和日本,和西方發達國家的汽車公司談合作的時候,多少能多占一點主動權。

    也許還會有人說,張俊平這是當賣國賊,給小鬼子當引路的漢奸。

    合資車,錢都讓外國人給賺走了。

    其實,合資車,中國賺的更多,不說培養了多少工業技術人才,解決了多少就業。

    但是,中國借此發展起來的汽車配件產業,這一切都是在潛移默化的提高著中國的工業能力。

    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沒有合資車培育出來的那麽多汽車配件廠,劉氏兄弟也造不出汽車。

    張俊平也想生產純國產的汽車,開發自主品牌。

    但是,他沒有那個毅力去硬啃,隻能借雞生蛋。

    先借助合資的機會,進入這個行業,然後再慢慢想辦法,徐徐圖之。

    “……”

    豐田有信被張俊平的條件驚得張大嘴巴。

    他感覺一千萬美元已經夠離譜了,可是沒想到,後麵還有一個更加離譜的條件。

    張俊平的三個條件豐田有信都沒辦法答應。

    一千萬美元買斷,一百萬加千分之一的提成,這個都超出了豐田有信的權限。

    而中日加上張俊平三方合資,更不是他豐田有信能做主的。

    最後,豐田有信失望的離開大會堂展廳。

    張俊平倒是一點都不著急。

    他也沒想著,就這麽簡單能夠達成自己的目標。

    豐田不行,還有本田,還有三菱,還有日產尼桑。

    日本不行,還有美國的福特、吉普、雪佛蘭、別克、悍馬,還有德國大眾,奔馳,寶馬,瑞典的沃爾沃。

    還有更多的奢侈品牌汽車企業,比如保時捷、法拉利、瑪莎拉蒂、賓利等等。

    這麽多汽車企業,他不擔心釣不到魚。

    “你又打算搞汽車?”等到豐田有信走了,黃雪才開口問道。

    “咱們國家的汽車工業落後太多了,如果有機會,自然不能放棄。”張俊平眼睛看著豐田有信的背影,沉聲說道。

    “張俊平,你真是太了不起了,考慮的問題總是那麽的高深!”黃雪挽住張俊平的胳膊,語氣裏充滿了崇拜和自豪。

    “哈哈!

    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誰!不厲害敢找你這麽漂亮的人做老婆?”張俊平摸摸鼻子臭屁的笑道。

    “要是他們都不同意怎麽辦?

    或者他們隻肯花錢買你的設計怎麽辦?”

    “好辦啊!

    那我就拿他們買專利的錢去研究汽車生產。

    這個世界上,不是隻有日本有汽車公司,世界上的汽車公司有幾百家。

    我拿他們的錢去買一家落後一點的汽車製造技術,然後投錢繼續研究,慢慢追趕。”張俊平笑道。

    八十年代初期,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時代。

    1979年2月,隨著中美建交和蘇軍入侵阿富汗,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的禁運開始大幅鬆動。

    1980年,美國決定將中國作為美國貿易管製分類中的“p”類,即非敵對國家處理。1983年,美國政府又決定將中國列入“v”類,即友好非盟國。

    自此開始,從1979年至1989年曆時10年,一個十分難得的與西方合作機遇期開啟了。

    也就是八十年代,中國從歐美等國家引進了很多技術。

    尤其是軍事科技,在這十年裏,中國從歐美等國家購買了數百項技術。

    比如從法國引進了“海響尾蛇”艦空導彈係統,仿製型號為hh-7,批量裝備;“塔維塔克”戰術數據鏈引進並仿製,批量裝備;“超黃蜂”重型直升機,“海豚”中型直升機引進成功並自產;t100c100毫米艦炮引進並仿製成功;此外,還有英國的艦艇用衛星通信係統,德國的mtu柴油機,意大利的“蝮蛇”防空導彈等等。

    至於說民用科技,也購買了很多技術。

    不是國家不想買更多技術,也不是歐美等國家不賣,而是咱們買不起。

    歐美等國家還巴不得咱們多買一點。

    所以說,張俊平說的,從其他國家購買一整套汽車生產技術,這個還真不是說大話,白日做夢。

    如果真有人願意花一千萬,或者一百萬加千分之一的提成,張俊平肯定非常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