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枕頭風

字數:4996   加入書籤

A+A-


    “不予收購?那老百姓生產出來的竹編家具賣給誰去?

    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這肯定不行!”

    “黃叔,你先注意一點,我說的是不合格產品,不予收購?

    難道不合格的產品也讓我收?那我不成冤大頭了?”張俊平好笑道。

    改革開放,改的不光是政策,更重要的是思想。

    “合格不合格,還不是你說了算?

    這樣以來,不就和舊社會的時候一樣?

    老百姓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自己卻落不下多少,都被地主給剝削走了。

    老百姓辛辛苦苦生產的家具卻賣不出去,搭工搭料不說,弄不好,最後還要賠錢。

    小張,你的思想認識還有待提高。

    你也是農民的兒子,可不能學那些無良資本家,總想著剝削農民。”黃父的臉板了起來,很嚴肅的告誡道。

    “黃叔,產品合格不合格,不是我說了算,而是有著嚴格的標準。

    這個標準是公開的,你們縣政府也可以監督。

    而且這個和資本家,和剝削可扯不上關係。

    老百姓是用勞動,用手藝換錢。

    而我們則是以市場,以管理獲取利潤。

    這是公平交易。

    算了,既然黃叔感覺不合適,那就算了!

    省的我最後出錢出力還不討好。”張俊平臉上的笑容已經收斂起來。

    其實,張俊平說話已經比較客氣。

    換成第二個人和他說這件事,他早就拍桌子了。

    升米恩鬥米仇說的就是這個吧。

    從一開始,張俊平就壓著火再和黃父談。

    好家夥,張口就是成立竹編工藝品廠,然後讓自己包銷。

    你們懂手藝嗎?

    你們征求人家手藝人的意願了嗎?

    人家願意把手藝傳給你們嗎?

    最後還不是以家族,以大隊的名義,進行道德綁架,逼迫人家把手藝教給村裏人。

    最後,落人情的是大隊書記和大隊長,還有牽頭組織這件事的黃父。

    付出最多的那位張俊平沒見過麵的黃父的四叔和二姑,反倒是什麽沒撈著。

    也許是因為張俊平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手藝人,所以對這件事特別敏感。

    “小張,有話好說,有分歧很正常,咱們可以慢慢談。

    我也是為了能讓老家盡快走上致富之路。

    你見多識廣,多給出出主意。”黃父也看出張俊平的臉色不對,口氣稍微軟和了一些。

    張俊平也灑然一笑,自己和這個時代的人較什麽真啊!

    時代的局限,比代溝還要深。

    剛剛結束大集體生活,有這種想法很自然。

    “黃叔,其實咱們討論這些還為時過早。

    第一,還不知道那位四爺爺和二姑奶奶願不願意把手藝傳出來。

    畢竟,在手藝人眼裏,手藝就是飯碗,其能輕易把飯碗給別人?

    在老一輩手藝人眼裏,有些手藝是傳男不傳女的。

    即便是拜師,也是法不可輕傳,要先幹個兩三年的雜活,考驗了心性,才肯傳授。

    而且,前麵兩三年不算,學了手藝,還要講究兩年學藝,三年效力。”

    “這個沒事,三爺爺是一位很開通的人,當年隻要願意跟著他學手藝的,他都肯教。

    四叔和二姑繼承了三爺爺的手藝,也從來不藏著。

    隻是,前麵十來年,哪還有人肯踏踏實實學手藝。

    就連四叔家的孩子,都不願意學。

    我去年過年去給四叔拜年四叔還拉著我的手說,這竹編手藝到他這一輩要失傳了。”聽完張俊平的擔心,黃父輕鬆的笑著說道。

    “四爺爺肯傳手藝那最好了。

    第二個問題就是,學手藝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學成的。

    這不是編筐,編籃子,沒個幾年的時間,根本出不了師。”

    “……”黃父沒說話,隻是點了點頭。

    黃父也知道張俊平說的都對,隻是一想到,這麽一個可以讓鄉親們走上致富路的大好機會,卻抓不住,還要等幾年,心情就不好。

    “所以啊!咱們不能光靠竹編這一條路。

    還可以走其他路。

    比如見效最快的,投資最少的,就是養豬養雞養鴨。

    一家養個幾頭豬,再養個幾十上百隻,這一年也能收入不少錢。

    最好能請一兩位養殖方麵的技術員過來指導一下。

    畢竟老話說的好,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

    不管是雞鴨鵝還是豬,一死一窩一窩的。”

    “爸,你們在屋裏幹嘛呢?都等你們吃飯呢!”黃雪推門進來叫人。

    黃父拉著張俊平到裏間屋看竹編櫥櫃,大家都在外麵等著。

    結果左等不來,右等不來,隻好讓黃雪進來叫人。

    “走吧,咱們出去說!”

    “好!”

    張俊平跟著出了裏間屋。

    ……

    “你對那個張俊平了解多少?”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緩緩開口問道。

    文忠民組織了一下語言開口說道:“書記,我之前在bj遇到張俊平之後,專門打聽了一番。

    這張俊平在藝術上的成就確實不錯,但是絕對不像報紙上宣傳的那麽厲害。

    當初國家之所以那麽賣力的宣傳張俊平在香江取的的藝術成就,其實是在變相的酬功。”

    “變相酬功?”

    “對!您還記得去年我們國家組織商務考察團去香江考察的事嗎?

    那一次,我國好幾個汽車廠和國外的汽車廠簽訂了在國內合資建廠的協議。”

    “這件事我知道!為此還專門打聽過。

    這個張俊平就是那個為國家牽線搭橋最終引進外資的小張?”老人恍然道。

    “對!就是他!

    能幫國家牽線搭橋引進外資汽車企業,自然也能為咱們cq市牽線搭橋,引起合適的企業。

    可是人家憑什麽幫咱牽線搭橋?”

    “所以,你就把主意打到了黃寶生身上?”老人嗬嗬笑了起來。

    “也不能說是打黃寶生的主意,黃寶生同誌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幹部。

    也是咱們部隊上鍛煉出來的幹部。

    我認為,像黃寶生同誌這樣有能力,有責任心的好同誌,應該到更重要的崗位上去。”

    “好你個文忠民!”老人伸手指了指文忠民笑道:“你的如意算盤不錯!

    可是你確定,張俊平吃這一套?”

    “那可是他嶽父老子,他能不管?

    枕頭風可是很厲害的。”文忠民嗬嗬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