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字數:5958   加入書籤

A+A-


    既然主演這些主要角色不能夠更換,吳振餘把次要一點兒的角色在腦袋裏想了一遍。

    對了,就讓唐林演範興,吳振餘內心忽然有了個想法。

    範興是吳振餘心中最喜歡的角色之一,因為在曆史上,是沒有範興這個人物的,範興完全是為了這部電視劇而杜撰的,之所以會被添加進來,是因為吳振餘是想通過範興這個角色,展現中華傳統美德中忍辱負重的精神,一個“忍”字,兩救大唐。

    在吳振餘的設計中,範興,中山郡王府長史,放馬奴出身,因與胡人長期交戰的豐富實戰經驗,和對胡人的習性和部落勢力糾葛了如指掌,被長孫無忌推薦為兵部侍郎,但遭到了大多大臣反對。

    迫於無奈,李世民隻好將其擢升為五品兵部郎中,範興的設置中,他深曉兵法,認為唐軍絕對抵擋不住頡利20萬大軍,獻計傾國庫所有財物一律交與頡利,換取頡利退兵,唐太宗聽從範興意見,頡利果然退兵。

    頡利大兵退去,可是朝廷上下,整個長安城內,因範興的納貢求和而對他責問和辱罵,範興走在大街上,被人侮辱打罵,在朝堂上處處受到人家的刁難和擠壓,範興顧全大局,放棄功勳而自貶為綏州刺史。

    幾年後,胡人再次來犯,範興為了給朝廷示警,故意讓胡人攻下綏州,按照大唐律,守城官員城破必須處死。朝廷群臣們要求誅殺範興,太宗明白範興的大義明智之舉不忍心殺害這樣一個賢臣忠臣,範興也明白太宗的想法,為了不使得太宗為難,不讓朝廷出現動蕩,範興再一次的作出了巨大的犧牲,而且這一次他放棄的是生命。

    臨死前,範興用自己的鮮血,寫給唐太宗《平胡十策》,後服毒自殺,京城中的百姓見範興已死,居然認為除去了一個敗類,歡呼慶祝,所以範興隻能是個悲劇性的人物。

    在範興的《平胡十策》中,十策的內容是:

    一、忍,二、忍,三、忍,四、忍,五、忍,六、忍,七、忍,八、忍,九、忍,十、建立一支大唐自己的鐵騎。

    後唐太宗用範興的《平胡十策》果真打敗了頡利。

    範興身上最突出的是華夏人忍辱求全的傳統精神,這是與西方截然不同的思想資源。從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到改革之初提出“韜光隱諱”戰略,“忍”的精神是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種“忍”並非無所作為的忍,而是要積蓄力量以圖大事。這種“忍”是火山爆發前的醞釀,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範興的《平胡十策》前九策都是忍,在外不定內不寧的環境下這是最理性的選擇。國力衰弱,“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豪情盡管可以成就自己的英雄理想,為子孫後代換來的一定是更加屈辱的生活。有策略的忍耐無疑比狂熱的毀滅更有現實意義。範興身上體現的忍耐精神是理性的,是一種具有戰略眼光的忍耐。無論受到多少人的詬病,這種忍耐精神的巨大力量都不能被忽視。

    在塑造範興這個人物的時候,導演從人性化的角度切入曆史煙雲,試圖撥開迷霧找到人性的光輝。劇情沒有在曆史的圈子裏打轉,而是在合情合理的原則下創造性地抒寫,在曆史大起大闔中探究小人物的命運,揭開“貞觀之治”輝煌的表麵,正是許多像範興一樣的小人物忍辱負重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支撐起大唐的雄風。相對於許多古裝戲通過七情六欲來描寫英雄的“人性”,這些人物的出現無疑高明了許多。人性並非隻在小家子氣的兒女情長中,當人物的鮮明個性與曆史的擠壓碰撞在一起的時候,人性的火花才會飛濺。表現情、欲的曆史劇中“人性”是賣點;表現事件的曆史劇中,“人性”往往成了“佐餐”。如果一部曆史劇不能創作出具有人性光輝的人物,恐怕再多的段子也無法打動觀眾。

    這是吳振餘比較看重、也容易出彩的角色,能把範興這個角色給唐林,可以看出對唐林表演的認可。

    吳振餘給唐林打電話,讓唐林到自己的房間,由於林芳典、唐煙正和唐林在一起等消息,便一起來到吳振餘的房間。

    吳振餘對唐林說:“我想了想,準備把範興這個角色給你,你覺得怎麽樣?”說完,盯著唐林,想看唐林的反映。

    作為劇中主要主演的林芳典,自然也是知道範興這個角色的份量,狂喜道:“真的嗎?這太好了。”

    唐林也看過劇本,也知道範興這個人物在前幾集劇情中的分量,心裏很是高興,不過卻沒有林芳典那般狂喜,隻是很感激地對吳振餘說道:“謝謝吳導。”

    吳振餘以為唐林不清楚範興的這個角色的份量,對唐林說道:“這個人物的戲份不多,隻有四集的戲,但分量卻極重,演得好絕對可以出彩。”

    林芳典也是搶著對唐林說道:“唐林,這可是吳導精心設計的一個角色,原來已經初步有了人選,現在把這個角色給你,實在是對你表演的最大肯定!”

    說完後,林芳典又對吳振餘說:“吳導,你真是太夠意思了,我以前還誤會你來著,真的對不起!”

    “嗬嗬,我可不是看你的麵子,我是覺得唐林能演好這個角色,”吳振餘笑著搖搖頭,並沒有接受林芳典的歉意。

    “知道知道,是唐林的戲好,跟我沒關係。”林芳典嘻嘻笑道。

    唐煙站在一旁,一臉高興地看著唐林,大眼睛一閃一閃,卻沒有說話。

    吳振餘道:“下麵該談談片酬了。你有什麽要求?我可以向製片人給你爭取。”

    唐林忙道:“我就是一個新人,能得到範興這個角色已經賺到了,還能提要求?片酬怎麽都行,沒有也行,我沒意見。”

    “你這麽說我就放心了,這樣我和製片人也好商量,”吳振餘覺得唐林很懂得分寸,不由對唐林更加欣賞,說著,拿出一本劇本,“你回去認真看劇本,琢磨琢磨人物的性格,兩天後就有範興的戲。”

    唐林接過劇本,道:“吳導放心,我現在就回去研究劇本。”

    說完,大家沒有再多聊其他的問題,唐林便和林芳典、唐煙一起離開。

    出了吳振餘的房間,林芳典興奮嚷道:“今天高興,咱們出去喝酒慶祝慶祝。”

    唐煙倒是對林芳典白了個眼,說道:“就知道喝酒,李大哥還得研究劇本呢。”

    林芳典一拍腦袋,道:“對哦,看我光顧著高興了,唐煙比我想法。酒以後再喝。唐林,你一定要好好把握這個機會,這幾天全力以赴研究劇本,到時候震他們一下。”

    唐林微笑著點點頭,說道:“放心吧,不會讓你們失望。”

    說完後,他們也就各自離開了,唐林現在要回去研究劇本,他們跟過去也不能夠給到唐林什麽意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研讀劇本的方式,並不是人多就能夠更容易消化掉自己的任務角色,所以他們選擇了各自會自己住處再研究研究自己的角色。

    再說唐林回到自己的房間,拿出劇本,開始認真研究範興這個角色。

    大概把劇本都認認真真看過了一遍後,唐林對範興這個人物角色有了大概的了解,範興的性格有幾個特點,首先是深明大義,顧全大局,雖然在做出重大貢獻後換來的是指責和誤解,但範興沒有大吵大鬧,而是寧願自己受委屈,來換得國家的安定。第二是胸有韜略,這從他兩次獻策挽救大唐看得出來。第三是不畏強權,劇本中提到範興年輕時候就打過上級,並因此獲刑。第四是平民出身,這樣在語言和行動上就必須有平民特點,要樸實,不能太儒雅,不能像貴族一樣華麗和花哨。

    而範興性格的核心體現在“忍”字上,忍辱負重,明明是自己設計騙走頡利解了長安之圍,又是自己主動讓出綏州才免於大唐救援部隊被突厥人包圍消滅,而這兩次都不被世人理解,反而扣上了賣國求榮、失節背叛的帽子。麵對這樣的委屈和誤解,範興選擇的是顧全大局、忍辱負重、委屈求全,主動請求處罰,犧牲自己,成全國家。這是範興身上最閃光的亮點。

    經過一番分析,唐林對範興的人物性格有了明確的認識。雖然範興是個悲劇性人觀,但卻不能塑造成一個滿臉淒苦、悲悲切切的人物,通過哄騙觀眾的眼淚來打動觀眾,而是要把範興塑造成一個英雄氣概、頂天立地的漢子。

    晚上,唐林又來到吳振餘的房間,對吳振餘道:“吳導,我想和你談談對範興這個角色的理解。”

    吳振餘饒有興趣地看著唐林,道:“哦?這麽快你就有想法了嗎?行,我正好也沒有什麽急事,你來說說看。”

    “好的,我回去認真研究了劇本,不過就隻是一點兒想法,也不知道對不對,如果有不對的地方,還希望吳導能夠指正,”唐林點點頭,並沒有過於矯情,他過來主要就是為了跟吳振餘討教一下的。

    “沒關係,大膽說,咱們一起研究,”吳振餘笑著點點頭,對於唐林,他覺得花費一點時間,是值得的,他的能力,讓他有這個權利。

    很快地,唐林就把自己對角色的分析和設定講了一遍。然後道:“還有一點我沒有想好,就是範興對待李世民的態度,是用謙卑、以下對上的態度,還是相對平等、友好的態度?”

    “我這麽看,在語言和動作上要表現出尊敬和服從,李世民畢竟是皇帝,但在氣勢上要平等,不然範興為國捐軀的形象就樹不起來,”吳振餘想了一下後,對唐林說道。

    “好,我明白了,”唐林點點頭,他之前也是這麽想的,但是古代畢竟不同現代,他拿不準這種態度是否適合在劇中表現出來。

    吳振餘這時候又接著道:“你對範興的人物設定基本是對的,我完成同意。需要注意一點,雖然範興是個悲劇性人物,但不能把範興演得太悲觀,要讓悲劇給人力量,這樣更能感動觀眾。還有就是要演出精氣神,範興是個武將,而且正當壯年,要找到這個感覺。”

    得到了吳振餘的肯定,唐林心裏非常高興,對出演範興更有信心,一直以來,唐林對人物的分析、性格的把握上都沒有太大信心,他知道自己現在的強項都是在表演技術上的,比如表演悲痛,立刻可心悲痛欲絕,表現高興,馬上可以笑逐顏開,但具體到一個人物、一個場景,是讓角色哭還是笑,怎麽笑,笑到什麽程度,這就不是表演技術能幫忙的,需要對人物的理解。

    畢竟唐林他自己就僅僅是個剛出校門、社會經驗不是很豐富的年輕人,雖然從吞噬的記憶中吸收了不少人生經驗,但畢竟沒有親自體會,感受不深,對人物性格的把握、角色的分析上還是有一些不足。

    不過,唐林不知道的是,吳振餘對他剛才的表現很滿意,從剛才唐林的講話中,他看出唐林對人物是下了功夫的。

    現在劇中的主要演員,像唐國、孫飛虎、曹培昌年齡都偏大,加上曆史劇本身的沉重感,使得這部戲略顯沉重有餘,變化不足,這也是選擇唐林的另一個原因,吳振餘是希望通過唐林的年輕、英氣,和表演上的暴發力,能給現在稍顯沉重的風格增添一點兒亮色。

    二天後,範興的戲就要開始拍攝了,林芳典、唐煙和沒有戲幾個小夥伴都早早來到拍攝現場給唐林助陣,同樣的,那幾個群演也在現場,在知道唐林要出演一個配角後,這些人心裏是羨慕嫉妒恨,心裏都想著今天看唐林出醜。

    這一場戲拍的是範興故意丟了綏州示警,使得胡人圍城打援的陰謀落空,無奈離去。範興再一次挽救了大唐的命運,但因失陷城池,下跪胡人,按律當斬。

    李世民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很是舍不得範興,左右為難,於是到監獄看望範興,所以這是一場李世民監獄探望範興的戲,也是範興生前的最後一場戲,是塑造範興這個任務特性最重要的一個環節。(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