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人殉

字數:2544   加入書籤

A+A-




    “……”

    姒伯陽眼瞼低垂幾分,打量著來拜謁的孔霍侯,手指緩然敲擊身前公案,眸光流轉間,帶著些許審視的意味。

    這位孔霍侯風姿瀟灑,看似年過四旬,但其氣度灑脫極為不凡,舉手投足自帶一股風流,讓人不禁側目以待。

    姒伯陽沉吟片刻,心緒迅速轉動,緩緩開口:“孔姓,霍侯?”

    孔姓為山陰氏大姓,與虞、魏、謝等三家,並稱山陰四大姓,是山陰氏姒姓主脈下,勢力最大的幾大分家之一。

    而孔霍侯是姒伯陽上位之後,率先謁見的孔姓之人。讓姒伯陽都不得不重視,這關乎他日後大治山陰的謀略。

    若能得到虞、魏、謝、孔四家支持,又有姒梓滿等三輔臣從旁協助,姒伯陽的首領之位,才是真的穩如磐石。

    孔霍侯麵相和善,似是沒察覺姒伯陽的目光一般,稍稍垂頭,拱了拱手,道:“正是孔姓,霍侯!”

    姒伯陽伸手,點了點一旁的客座,示意孔霍侯,道:“先生,落座,”

    “霍侯,謝過姒首,”孔霍侯瞥了一眼身旁的客座,麵上平靜的施禮,卷起寬大的袖袍,不慌不忙的落入客座。

    正坐主座的姒伯陽神態平和,道:“都言孔門有四賢,禮、義、孝、仁,不知先生可是四賢的那一位孔霍侯?”

    他麵露好奇,目光投向眼前這位中年人,道:“仁厚通達,孔霍侯?”

    雖說孔門四賢在整個山陰氏,亦稱得上是鼎鼎有名的人物。而姒伯陽身為山陰氏少主,不該連一麵都沒見過。

    可是,姒伯陽這些年深居簡出,有意無意的不現身於人前。故而隻知孔門四賢的大名,卻與這四賢素昧謀麵。

    麵對姒伯陽的讚譽,孔霍侯謙遜回道:“姒首謬讚,仁厚通達,譽之太甚矣,霍侯當不得姒首,如此高的評價。”

    “先生太謙矣!”

    姒伯陽哈哈一笑:“孔門四賢,一賢雲頓,博學古禮,二賢齊孫,豪俠義氣,三賢廣梁,孝感經綸,四賢霍侯,仁厚廣濟。”

    “孔門四賢大名,可是享譽已久,伯陽常歎不能見得諸賢,與諸賢促膝長談,今日倒是了了長久以來的一願。”

    “姒首盛情,霍侯真是汗顏!”孔霍侯顯然沒想到,這位新嗣位的首領,會是如此一個妙人,見人就先誇三分。

    句句都撓在了孔霍侯的癢處,讓孔霍侯暗地裏心花怒放。若不是孔霍侯心性確實沉穩,隻怕此時已然失態。

    姒伯陽輕聲問道:“不知,先生今日來訪,所為何來?”

    孔霍侯沉聲回道:“霍侯,是為先君而來,”

    姒象重本是不該被稱‘君’的,作為一方氏族首領,沒有大國國君乃至人道天子的冊封,擅自稱‘君’可是僭越。

    隻是,姒象重在山陰氏威望極重,且會稽瀕臨南蠻,遠離中土諸國,其荒蕪偏僻自不必說,禮儀製度亦不嚴謹。

    尤其是會稽這等偏遠地域,對某些功績極大、勢力極強的氏族首領,也會被部屬冠以‘君’號,以此彰顯功業。

    這就是山陰氏眾人將姒象重稱之為‘君’,而對姒伯陽被稱‘首’的緣故。二者威望相差何其懸殊,豈能等同視之。

    姒伯陽沉默了一下,道:“伯陽,願聞其詳,”

    孔霍侯正襟危坐在客座上,拱手道:“姒首容稟,先君逝世,是為當今山陰第一大事,新舊交替,姒首承繼。”

    “然,先君有大功於山陰,是我山陰英雄,先君罹難,於我山陰氏不吝地裂山崩,折脊梁之柱,痛煞山陰諸民。”

    孔霍侯道:“故此,正值先君英靈未遠,為悼先君之靈長眠,霍侯請命,用‘健奴’五百血祭,殉於先君墓前。”

    “人殉?”

    姒伯陽眉間一跳,五百條人命在孔霍侯口中,春秋筆法一筆帶過,讓他對孔霍侯‘仁厚’,有了另一麵的了解。

    他心緒翻轉,問道:“先君愛民,德行昭彰,為山陰氏上下皆知,今若是殉五百健奴入葬,是否有傷先君之德?”

    這五百條人命取決於姒伯陽一念,哪怕他並無婦人之仁,可是用五百健奴生殉姒象重,還是讓他心底有些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