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章生死(三)

字數:3666   加入書籤

A+A-


    “說得簡單,可是奪回上君遺體,談何容易啊!”

    坐在白禮身側,一直沉默的宗元,歎道:“咱們呂氏這次輸的這麽慘,精銳大軍損折過半,已然無力再號令各部氏族了。”

    “而且,各部氏族經此一役,也都元氣大損,對咱呂氏多有怨言。要是再像以往一般,驅使各部氏族,怕是會引來反噬。”

    “現今的呂氏,可經不起這些部族的反噬!”

    “嗯……”

    白禮麵沉如水,點頭道:“怕就怕,這些人已經開始反噬了。上君為了整合各大氏族,很是殺了一批人。”

    “這些人的親朋故舊,因事被牽連的也有不少。”

    “在咱呂氏勢大的時候,咱們當然可以無視這些人的怨忿。可是現在咱呂氏受挫,這些人未必不會冒頭,興風作浪。”

    白禮環顧四周,苦笑道:“外有山陰、上虞虎視眈眈,內有各氏族離心離德,咱們呂氏何時竟到了這般內外交困的地步?”

    “嗬嗬,僅僅隻是內外交困?”

    一位呂姓宗老冷哼道:“列位,事態的發展,遠比你們想象的嚴重得多。山陰氏、上虞氏大占上風,他們怎可能止步於此。”

    “各位捫心自問,你們若是站在山陰氏、上虞氏的角度上,你們會放任呂氏休養生息,恢複元氣?”

    “所以說,不要把姒伯陽和姚紀,想的那麽蠢。他們不蠢,把他們想蠢的人,才是十足的蠢物。”

    “這……”

    白禮沉吟半響,無奈的搖了搖頭,道:“照你這麽說,咱們還真是到了懸崖邊上,隻差一步,就是粉身碎骨。‘

    坐在上首的呂姓宗老,呂因寄捏了捏拳頭,咬牙低聲道:“是啊,隻差一步,咱們就是粉身碎骨,萬劫不複啊!”

    “不過,他們想讓咱們死,咱們也可以與他們來一招玉石俱焚,死中求生。”

    堂中在坐的眾人一聽,問道:“不知怎麽個玉石俱焚,又是怎麽個死中求生?”

    呂因寄輕聲道:“很簡單,驅狼吞虎,咱們不是山陰、上虞的對手,可是有人能治他們。”

    “驅狼吞虎麽……”宗元若有所思,道:“哪家是狼,哪家是虎?”

    呂因寄麵色平靜,道:“山陰、上虞是狼,咱們的鄰居,吳國是虎!”

    一聽是吳國,眾人駭然失色,更有人奮而起身,怒道:“這是引狼入室,瘋了,你瘋了?”

    呂因寄的眸子中,閃爍著幽光,道:“不,吳國不是狼,他們是虎,是製衡群狼的猛虎。隻要吳國肯入場,咱們就安全了。”

    宗元歎息道:“可是,如此作為,不亞於賣國。”

    “吳越乃是世仇,越興吳衰,吳興越衰。吳越合一,可為公侯之業!”

    “自越國亡國之後,吳國一直圖謀吳越歸一。隻是因為會稽氏族,齊心協力,共抗吳國。”

    “而且三苗、曲國等強大諸侯,也不希望吳國占據會稽,威脅到他們的地位。多方製衡下,這才沒讓會稽,為吳國所占。”

    宗元一臉苦澀,道:“現在,咱們呂氏為一己之私,主動將吳國這頭惡虎引入會稽,你讓會稽氏族如何看咱們呂氏。”

    “隻怕會稽氏族,將再無咱呂氏立足之地。”

    呂因寄冷冷道:“你說的,我又何嚐不知。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沒有立足之地,也比整個滅族來的好。”

    “你真當姒伯陽是什麽好人,山陰氏憑什麽隻用十幾年光景,就有如此聲勢。還不是山陰氏四處劫掠,由此強盛。”

    “以姒伯陽的手段,我等呂氏族人落入他的手上,你以為還有咱們的活路?”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做好事不可為的準備。引吳國人進入會稽,能有效的牽製住山陰、上虞的力量,緩解咱們的壓力。”

    “他們不是要一統會稽嗎?我倒要看看,多了吳國這個龐然大物,他們要怎麽一統會稽。”

    呂因寄的膽魄,以及他的狠辣,無疑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所有人都知道,引入吳國人的後果,必然是呂氏不被容於會稽氏族。

    可是眾人又都清楚,呂氏在勢力強盛時樹敵無數。現在呂氏大敗虧輸,連首領呂諸都死於敵手,正是處境最凶險的時候。

    如此險惡的處境下,留給呂氏族人的選擇,其實並不多。

    白禮麵露猶豫,道:“驅狼吞虎之策雖好,可就怕這頭猛虎胃口太大,要把咱們都吃了啊!”

    呂因寄緩緩道:“不怕他胃口不大,他胃口越大越好。咱呂氏經此一敗,不說一蹶不振,但要恢複以前聲勢,實在太難了。”

    “上君若沒有陣亡,以上君威望,咱們呂氏就是輸了這一次,也還有卷土重來的機會。但沒上君坐鎮,呂氏人心也就散了。”

    呂因寄慨然道:“人心一散,呂氏在群狼窺伺下,除了找吳國這頭猛虎入場,咱還有別的活路嗎?”

    一位沉默多時的呂姓宗老,目光閃爍道:“因寄說的有道理,我讚同尋求吳國人入場。”

    “哪怕讓吳國下場,對咱們來說是引鳩止渴,可是他們不給咱活路。就不要怪咱,拉著他們一起死。”

    “寧可便宜吳國人,咱也不讓山陰、上虞兩家得利。”

    對於如此激進的言論,宗元心頭震動,轉頭看向在坐眾人,沉聲道:“各位,勾連吳國,有利有弊,你們如何看?”

    “這……”

    眾人都很猶豫,吳越可是世仇,越人手上有吳人的血,吳人手上也有越人的血。

    世仇不是說說而已的,且不說越國強盛時,是如何壓著吳國打的。

    隨後越國亡國後的三萬年,幾乎每一二十年,吳人與越人之間就會爆發一場大衝突。其間摩擦的小衝突,更是年年都有。

    呂氏與吳國人聯手,說的好聽是驅狼吞虎,說的難聽一點,就是數典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