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二章周天(一)求訂閱

字數:4005   加入書籤

A+A-




    畢竟,神軍的存在,本就是集眾之大成。

    所謂集眾,其精華就在一個‘眾’上。人多則勢眾,勢眾而力強,集‘眾’之力,投鞭斷流,擔山趕月,移星換鬥,神魔皆懼。

    這,才是集眾之道,亦是兵家練法的正宗路數。

    若有一員兵家神將,坐鎮神軍中樞。以本命兵家神魄,合乎眾軍兵勢,神軍所能爆發出的力量,就是神聖都要暫避鋒芒。

    可以說,一支強悍的神軍,足以延續百萬年運數,天下邦國諸侯、世卿之家,莫不夢寐以求。

    但,前提是整編的神軍,才能鎮壓運數。若隻是小股的神軍戰師,隻能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姒伯陽頷首點頭,輕聲道:“我也想看看,備受天下人追捧,號稱可以弑神的地煞神軍,真實戰力到底如何。”

    “隻希望,不會讓我失望。讓我越國百萬錢糧,就這麽白白損耗。”

    對於巨神兵戰力,越國上下仍然有所疑慮。五十日百萬錢糧,就是十萬戰兵,都未必能有如此消耗。

    如此龐大的糜費,要是不能顯示其應有的價值,就算姒伯陽威望極高,亦一樣壓不下一眾重臣的非議。

    越國終究隻是初立,而且因為連年大戰小戰,被戰事拖累。國中庫存的錢糧,並不十分的充裕,底子太過單薄。

    所以,越國上下不可能允許,將寶貴的錢糧,耗在這麽一個華而不實的無底洞上。讓這個無底洞,耗幹越國的血髓。

    當然,要是巨神兵表現驚豔,讓越國上下看到巨神兵的巨大價值。越國重臣們未嚐不能把籌碼,壓在這一支地煞神軍上。

    這一切還要看巨神兵的表現,是否值得這些時日以來百萬錢,以及日後超過萬萬錢糧的付出。

    如果,當中收獲遠大於付出,就是拚的國力大損,也是值得的。

    ——————

    五日光景,匆匆而過,

    在這五日,揚州七十二諸侯,各方列國使節紛至遝來。

    有鄮關隘內外,各路諸侯使節駕馬乘車,龐大的使節隊伍,陸續進入關隘。

    隨著各路諸侯使節的到來的,還有一股喧囂浮躁之氣,不知何時開始在有鄮關彌漫。

    越國一方,雖然明顯的察覺到了這股浮躁氣。

    然而,七十二路諸侯派遣的使節隊伍,陸陸續續而來,當中魚龍混雜,就連越國對此也沒有辦法,隻得讓駐軍多加警戒。

    “……”

    有鄮關隘的一棟樓闕上,姒伯陽帶幾位心腹重臣居高臨下,望著樓下往來的使節隊伍,看著各路諸侯使節在此擦肩而過。

    這七十二路諸侯的使節,其中有的諸侯互為親善,有的諸侯幾乎仇寇,有的又形同陌路,個中關係錯綜複雜。

    除當事人之外,誰也不知這些人,誰是友,說又是敵。

    但此刻,七十二路邦國諸侯使節,卻又聚集在這座有鄮關裏,一起見證越國的重建。

    中行堰輕聲道:“上君,盛典之期將近,天壇那裏的守備,是否要在加重一些。”

    “最近一段時間,有鄮關一帶,各國使節來往頻繁。這些人中,不乏有對天壇,很感興趣者。”

    “天壇那邊,也已經抓了十九個暗諜,這些人都是來自各個邦國。您看,咱們應該如何處置?”

    姒伯陽直接搖頭,道:“處置什麽?不用處置,幾個暗諜而已,而且誰能說他們招供的邦國,就真是他們背後的邦國?”

    “這些魚目混珠,混淆視聽的手段,不要告訴我,你們竟然不知道?”

    “既然這些邦國,對天壇那裏,如此感興趣,那就讓他們看個清楚,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那十幾個暗諜,都好吃好喝的招待著,等我開國盛典完成,再將他們按著自己交代,‘送還‘各家。”

    姒伯陽漠然的看著關隘裏,升起的絲絲紅塵氣,道:“嗬嗬,到時,自有人會處理他們。”

    中行堰聞言,立即洞悉姒伯陽的心思,道:“上君這招,妙啊!”

    “將這些暗諜送還各家,不落人口實不說。咱們還能廢物利用,借著這些暗諜,試一下這些諸侯的成色。”

    “這可是難得的機會,試一下這些諸侯,還是有好處的,反正是惠而不費,何樂而不為呢?”

    姒伯陽道:“雖然,七十二路諸侯,除那幾個大國之外。諸侯實力參差不齊,有的還不及咱們越國的一個氏族。”

    “可諸侯終歸是諸侯,再弱小的諸侯,也是人君,位格上遠非一般氏族可比。咱們也是從弱小走來的,不能小覷這些諸侯。”

    “尤其是天下日漸動蕩,一旦禮樂崩壞,群雄逐鹿。誰知此刻,某一家不起眼的小諸侯,能不能趁大勢而起。”

    中行堰拱手,道:“上君教誨,臣銘記於心。”

    對於中行堰恭謹之態,姒伯陽灑然一笑,其中包含著滿意,亦或是讚許之意。

    遙想當年,姒伯陽初即位的時候,這三輔臣的桀驁,再一看如今,三輔臣的恭順。讓人不得不感歎,時過境遷。

    姒伯陽似是想到什麽,問道:“對了,三苗的使節,還沒有來嗎?”

    “這……”

    一提及三苗這個龐然大物,一眾心腹重臣無不麵露遲疑。作為揚州霸者的三苗,隻憑其名,就對揚州諸侯有著莫大威懾。

    畢竟,諸侯之位,有君、伯、侯、公四等,其三苗薑姓之國,已是諸侯中的頂點,世稱為薑公,橫壓揚州列國百萬餘載。

    曲國雖一度能與三苗抗衡,可曲國隻是一個國侯。古越號稱小霸,但在其巔峰之時,也隻是接近封侯,並未進一步封侯。

    由此可知,三苗的公位,在揚州諸侯中的分量。

    事實上,三苗薑姓確實是揚州唯一的國公,若非如此,如何做七十二路諸侯之長,成為揚州霸主。

    列國諸侯的公器、名分、底蘊,都被三苗薑姓牢牢壓製。占據一州霸業百萬載,三苗薑姓的強大,絕對超乎想象。

    因此,麵對三苗之強,諸國畏之如虎。強如曲國、吳國,也隻敢在暗地裏,搞一些小動作,而不敢真的與三苗撕破臉皮。

    已退出山陰氏權利中樞多年的姒梓滿,低聲道:“上君,三苗作為大國霸主,三苗使節的分量,遠勝十幾二十個諸侯使節。”

    “如此重量級的人物,怎麽可能來的這麽早。依臣看來,能在盛典之期的前一日到來,就已是三苗薑姓的莫大誠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