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孔穎達來了
字數:3491 加入書籤
“陛下才華橫溢,這首詩也是大家風範。讀得此詩,讓妾身不由想到過往歲月,陛下征戰四方,一統天下。”
李世民對於長孫皇後的誇讚是哈哈大笑,隨即問道“那觀音婢就沒發現這幅字和以往我所寫的有何不同嗎?”
長孫皇後輕輕一笑“皇上所言的是這小點和小圓圈吧。妾身愚笨,不明白必須為何要點上這兩個小黑點和小圓圈呢?”
李世民輕笑說道“你切等一下。這個這可是一個好東西,用在詩句之中你看不明白,但是用在其他文章之中,觀音婢你一看便知。”
話語落下,李世民再拿出一張宣紙攤開。筆走龍蛇,現場臨摹了一篇前人文章。隻是他這臨摹出來的和原版最為不同的就是加上了那些點點和圓圈。
長孫皇後恍然大悟“二哥果然是大才,僅僅加上這麽一個小東西就能將一句話斷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李世民感歎道“是啊,以往書籍文章,甚至朝廷的政令都是沒有斷句。如此一來,豈不是任由地方官員自行斷句理解?今天我還看到一句頗為有趣的一句話,論語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人將其斷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長孫皇後嗬嗬一笑“不過二哥,說不得論語中的這句話本意就是如此,隻是被後世人理解出錯了而已呢?”
李世民輕輕一笑“不管對錯與否,這個東西的確是一件好東西就行了。往後政令通達,也杜絕了下麵的人曲解政令來剝削百姓。佑兒有功啊!”
“佑兒?二哥可是說的小五?難道這個東西是小五發明的嗎?”
李世民點點頭“今日朕在他書房中看了一本論語。那本論語之中已經被他標注了這樣的符號。不管有這兩種,還有其他的,隻是朕還沒來得及向他詢問這些符號的運用。切明日去了解個明白。”
長孫皇後言道“如此,小五可是有大功,二哥可不要吝嗇賞賜啊。”
次日孔穎達受召來到弘義宮,見到李世民彎腰一拜“老臣參見陛下!”
“孔愛卿無需多禮。”李世民抬手虛扶,隨即開口說道“楚王多日不曾去弘文館,學業恐有所懈怠。今日不妨就勞煩孔愛卿去教導一下楚王如何?”
“啊?老老臣聽聞楚王病重,現在老臣去,是否有所不妥?”
李世民嗬嗬一笑,搖搖頭“愛卿無需擔憂,那小子現在好得很。朕和愛卿一同去。隻是朕不好出聲。你要如此如此”
李佑還是沒有打算出書房。甚至為了看書,都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了。往往都是由巧兒將膳食送入書房。
年少不知愁滋味,待到成人萬事催!
以往讀書的確因為學業繁重,曾經一度厭惡學習。最終磕磕絆絆考了一個二本大學。畢業之後連工作都不好找。
基本對自己以後的人生認輸了。他就是一個底層普通人。能有一個養家糊口的工作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但是誰又真正甘心平庸,誰又甘心淪為社會底層?李佑心中對以往讀書時候的貪玩感到了十分的後悔。
如果自己重回年少之時,定然不會蹉跎歲月。定然奮發圖強。他想要做人上人!!!
雖然現在沒有回到那個自己年少的時候。但穿越到了唐朝,他李佑難道就甘願做一個太平王爺嗎?他還有係統在呢!!所以李佑也想要如其他穿越者那般風風光光的活著!!
“殿下,孔師來了,殿下理應出門迎接!!”巧兒這時候小跑了過來。對李佑說道。
李佑清楚他說的孔師就是孔穎達。現在擔任國子監祭酒,弘文館館主,也會在這兩所學府上課。李佑現在是弘文館學子,孔穎達算是他老師了。
在這個這個尊師重道的禮儀之下,李佑出門迎接是很正常的。
李佑出門,孔穎達已經到了門口,對李佑拱手道“老臣見過楚王殿下!”
“孔師無需多禮,學生見過孔師!”李佑受了孔穎達一禮,也連忙還禮。
這就是規矩!李佑是君,孔穎達是臣!天地君親師,所以孔穎達先對李佑行君臣之理,然後李佑才對孔穎達行師徒之禮。
“孔師,裏麵請!!”李佑側身相請。孔穎達點點頭也不再客氣,走在了前麵,李佑連忙跟在後麵。
兩人進入書房,巧兒奉上茶和點心便退了出去。
孔穎達拿出《詩經》說道“楚王殿下,老臣聽聞殿下失去了以往記憶。那不知書中知識還記得否?”
李佑無奈搖搖頭“書中知識自然是記不得了。不過我還會認字,四書五經也都溫習多遍。”
“哦?溫習多遍,如此說來楚王對四書五經都很為熟悉咯?既然如此,那老臣就來抽查一番吧。如若殿下出錯,莫怪老臣戒尺不留情。”
孔穎達說著就不知從何處抽出一根戒尺出來,看的李佑是眼皮直跳。這老頭不會來真的吧!!
他以前讀初中的時候,可是有過被戒尺支配的恐懼,至今都是記憶猶新啊!那打在手上是真痛啊。兩戒尺下去手就通紅了,往往十戒尺下去,手就直接腫成豬蹄了。
(當然了,十戒尺將你手打成什麽樣子,老師心中是有數的。不會真打壞了你。)
李佑還記得那位老師動用戒尺的時候往往都是說“伸出左手,右手還要寫字!”
所以想要兩隻手均分都做不到。全都打在左手掌心。那疼痛是鑽心的疼啊!!
“古之欲明德於天下者應當如何?”孔穎達問出第一問。
李佑看著孔穎達手中《詩經》,輕笑說道“應當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這句話可概括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出自《禮記大學》。”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何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