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四·各方

字數:3552   加入書籤

A+A-


    田太後對蘇邀十分欣賞,連帶著元豐帝去龐貴妃那裏休息,也被龐貴妃拉著說了一通雲南的事兒。

    龐貴妃將自己侄女兒跟侄子的事兒跟元豐帝說了一遍,忍不住感歎:“這也是幺幺大度,若不是幺幺跟伯爺幫忙,還不知道臣妾家裏的侄女兒是個什麽情形,臣妾還怪擔心的。隻是臣妾那侄子也真是怪固執的,    到底是沒經曆過什麽大事,以至於跟永定伯和縣主一比,便顯得格外的幼稚了。”

    這事兒其實之前廖經續就已經上奏折跟元豐帝稟報過了,隻是元豐帝並沒有當回事。

    說句實話,一個國公府家的後代,還不放在他的眼裏。

    尤其是這兩人還是給蕭恒帶去了麻煩的。

    隻是如今龐貴妃提起來,而且又是這麽一副認錯的態度,    元豐帝也不得不多說了兩句:“這倒也說不得什麽,年輕人麽,見識不足,加上又是親妹妹丟了,會緊張也是難免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跟阿恒和蘇邀那樣理智的。”

    龐貴妃伸手給元豐帝倒茶的動作頓了頓,隨即才笑著接過了話頭:“是啊,嫂嫂進宮跟臣妾提起來,言語之中還想臣妾幫忙多說幾句好話,可臣妾哪裏張的開這個嘴呢?同樣都是勳貴家中出身,說起來,不管是殿下還是縣主,吃過的苦頭可都比我們家那兩個不成器的多多了,偏偏他們卻沒殿下和縣主一半的聰明冷靜,鬧出事端,還要家裏幫著收拾爛攤子,    臣妾真是煩的不行。”

    元豐帝喜歡的就是龐貴妃的脾性。

    她不是沒有心機,隻是她的心機都用在明晃晃的他能看得到的地方。

    他笑了一聲:“罷了,小孩子罷了,    也值得愛妃你這樣訓斥。說秋來,龐源去了雲南這麽久了,    除了這件事之外,可還有領別的差事?”

    看貴妃的麵子是一回事,但是若是龐源沒有功勞卻還在雲南作威作福,那也是不能容忍的。

    畢竟,對於元豐帝來說,蕭恒是他的親孫子,要訓斥也隻能他來訓斥,其他的人憑什麽好為人師?

    龐貴妃輕輕歎了一聲氣:“聽說如今是讓他也進了巡檢司,幫忙處置城中的治安,臣妾隻盼望他能夠不墮家門的威風就知足了。”

    維護治安,巡邏,這倒是是個適合龐源的差事,真去戰場,隻怕龐源得惹出事端,但是這種巡街的小事兒,作為勳貴子弟出身的龐源,一定是如魚得水。

    元豐帝意味深長的笑了笑:“好事啊,    愛妃何必歎氣?他若是能從大理府學得些東西回來,也是以後他自己的福氣。”

    兩人有的沒的說了一會兒,    龐貴妃知情識趣,    始終不曾多嘴過半點蕭恒的事兒,等到服侍了元豐帝睡著,才重重的鬆了口氣。

    伴君如伴虎,其實這世上的事哪裏有那麽簡單?

    便是她的親侄子,隻怕也隻能看得到她服侍皇帝的尊貴和榮耀,看不到她背後的籌謀和小心。

    緩緩地替元豐帝蓋了被子,龐貴妃坐在床沿看著元豐帝熟睡的臉,許久才俯身吹滅了僅剩的一盞燭火。

    第二天,賞賜的聖旨便下了。

    這一次不僅是給雲南諸位大臣的賞賜遠超往年舊例,還有送給遠在雲南打仗的皇太孫的禮物,也照樣叫人浮想聯翩。

    元豐帝著人給蕭恒送去了一道口諭,口諭上說,等到蕭恒功成還京那天,允他一個願望。

    這個賞賜讓所有人都震驚不已。

    你說若是賞賜個金銀綢緞什麽的,便是數量再多,大家也就是感慨一下就完了,畢竟皇帝給東西,自然是給的起才給,給再多,那也就是大家感歎一下。但是這個賞賜給人家一個願望,這就實在是讓人有些不可理解了。

    願望這東西虛無縹緲的。

    如果皇太孫殿下忽然說一聲,啊我想要皇帝陛下的皇位。

    那可怎麽辦呢?

    這不就亂了套了麽?

    當然,這隻是一小撮人的擔心,真正的大部分人的心態,還是從此看的出元豐帝對於這個皇太孫的肯定和喜愛。

    元豐帝賞賜給蕭恒一個願望,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何等的信任,若不是對蕭恒的人品有十分的肯定和篤定,他怎麽可能會這樣宣旨啊?

    這麽看來,蕭恒以後的位子是穩如泰山了。

    除非是再天降一個紫微星。

    但是元豐帝都這麽個年紀了,該成長的皇子都成長的差不多了,關鍵是四五六這幾個皇子也沒見非常的出色,其中四皇子莊王早就已經完蛋了,五皇子之前倒是十分的出挑,畢竟是貴妃所生,但是現在跟蕭恒一比,也黯然失色了。

    其他的便更別提了。

    綜上所述,蕭恒的位子是穩穩當當了。

    便是孫永寧回了家都忍不住跟高平提一句:“以後儲君早定了,雲南一係真是夢裏都要笑出聲來了。”

    這可是跟未來皇帝實打實的交情,便是跟當年跟著元豐帝從龍的那批勳貴也差不多的身份了。

    真是得天獨厚。

    高平就冷靜自持的多了,聽見他這麽說,高平卷著手咳嗽了一句:“各人有各人的命罷了,當初也沒人能想得到跟著殿下去能有如此好處啊,否則的話,怎麽至於讓殿下帶著那麽一班人去?現在人家熬出頭了,也是人家的本事。”

    孫永寧怎麽會不知道這個道理,他點了點頭:“也是,別說別的了,便是做出火銃這個功勞,就真的是驚天地了。國朝建立這麽多年來,神機營為首的三大營每況愈下,說到底還不是因為火器實在是跟不上?號稱神機的神機營都沒有武器可用,讓他們怎麽神氣的起來?如今卻不同了,工部有了這批火銃,還有圖紙和師傅,以後神機營的戰鬥力隻會大幅上升,京城的治安也隻會更加穩定。別的不說,老子他娘的煩瓦剌不知道多久了,想當年,那些人還敢帶兵圍困京城,如今可好,有了這批東西,讓三大營好好操練,看那批蠻子怎麽再在咱們頭上拉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