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本能

字數:1643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瑜伽感悟之生命探索 !
    本能首先理解為身體生理上的需求,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根本,包括食、穿、住、性的方麵要求。如果這些需求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存就成了問題。在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求是推動人類發展的最強大的動力。隻有這些最基本的需求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求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
    瑜伽講究的是身與心的平衡與統一,身體靈活,內心靈動。本能如果隻談論身體需求,顯然是一條腿走路,並不平衡,而本能在精神層麵的理解也是重中之重,二者缺一不可。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屬於身體本能的體現,同時又受到自身意識本能所支配的。人是有思想,有主觀能動性,有自己思維意識的,知道自己想做什麽,不想做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對是非、善惡、美醜有著自己的一杆秤,一個尺度,一個衡量標準。
    身體本能屬於外在因素,就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天賦能力,以及受到外來刺激時,所做出的下意識反應,從生物學角度來講,就是一種非條件反射,如手碰著火,就立刻縮回去。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縮手反射、嬰兒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屬於非條件反射,都屬於身體本能。
    瑜伽體式的修習,就是在鞏固身體本能,強化身體機能,並在體式的修習中,調動起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使之達到一定程度的飽和,也就是所說的平衡。剛開始修習時,似乎這些體式並不屬於自己,更像是身外之物強加於自身,隨著不斷深入,這些體式會慢慢的融入自己的身體,成為身體的一部分,而這部分成長起來的能力,逐漸轉變為自己的本能,理論上身體本能的極限位置就是身體達到飽和的那一個平衡點。
    意識本能屬於內在因素,人的意識天馬行空,不著邊際,而意識本能就是通常所說的下意識行為,由此可見,個體意識的差異和衡量標準的不同,導致意識本能更加難以捕捉,難以言傳身教,難以理解和複製,屬於更高一級的本能。下意識行為是否可以控製,又受到意誌力等因素的支配,包括抵禦陰暗意識本能的侵害,以及釋放陽光的意識本能。
    瑜伽冥想,能讓人深層次的進入到大腦內部,放鬆大腦皮層,調節腦神經,讓處於壓力下的大腦得到放鬆,它通過獲得深度的寧靜狀態而增強自我知識和良好狀態。在此狀態下,更容易強化我們的意識本能,使之達到平衡點。相對於身體本能的飽和,意識本能的掌握相對比較困難,目前我們遠沒有達到意識的飽和點。因而,一個瑜伽人是否為集大成者,都是內心世界、內在修養強於大多數人,達成一定高度的精神意誌品質,才能延續,才能升華為傳承。
    本能,是單獨個體衡量事物標準的一種顯形化過程,包含身體和意識形態,是人們在特定環境下產生的一種下意識行為,且能自主延續與傳承。這種衡量事物標準是因人而異的,就會導致每一個單獨個體的本能有所不同。一方麵是自身的積累和沉澱不同,另一方麵是意誌力和下意識對抗而產生的差異性結果。
    有這樣一個笑話,報紙上刊登一幅漫畫,一位領導在主席台上說:“與會人員全部到齊,上菜!”
    上麵的漫畫中,“上菜”屬於下意識說出口,是後天產生的一種本能行為。當說出口的那一時刻,就反映出他個人意誌力沒有抵禦住自己的下意識行為。
    運用瑜伽的理念,將本能去其糟粕,留其精華,去偽存真,返璞歸真,從而鞏固和強化自身的本能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