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章 打探消息

字數:4598   加入書籤

A+A-


        二人俱是一怔,不明白她這話是何意。

    姚力便將之前有將官帶著士兵來此搜查的事說了。

    二人不由大驚,“所以他們這是軍匪勾結?”

    “可以這麽說。”駱鳳羽麵色凝重地點點頭,忍不住歎道“看來,我們若想平安離開高平,怕是不太容易啊。”

    聽她如此說,大家都沉默了。

    因為,這是事實。

    作為邊防重鎮的高平,出入當然不像其他城鎮那般隨意。

    自打進入高平的地界開始,每隔三十裏便設了一道關卡,皆有士兵把守嚴查,以防混入敵國的奸細。

    他們一行雖然持有京城商號的官憑路引,但若對方有意為難,隨便找個理由都能把他們扣下,到時行蹤也就暴露了。

    一旦落入對方手裏,還不知會怎麽樣呢。

    當然,這些隻是她的猜測,或許事情並不會這樣呢。

    斟酌再三,駱鳳羽還是把心裏的顧慮說了出來。

    其實倘若沒有那隊士兵的突然出現,駱鳳羽還想不到這點,隻會以為對方不過是買通了江湖幫派,在半道上下個手而已。

    但那隊士兵的突然出現,以及從他們簡短的對話裏,才讓她意識到事情不會那麽簡單。

    江湖幫派不可怕,可怕的是邊境守將的參與。

    邊境守將,理應保家衛國,守護國土國民。

    若一旦淪為某些人的私器,那就是國之不幸了。

    這層隱憂,她雖然沒有明確說出來,但紅姑心裏應該清楚。

    一時間,誰都沒有說話。

    半晌,駱鳳羽又道“諸位,時間不多,是時候做選擇了。如果走,那我們現在馬上就走。”

    她一向是個民主的人,尤其在這種時候。

    很多時候,看似一個毫不重要的選擇,或許恰恰才是最關鍵最重要的。

    比如,當初的那個亂夜,她若沒有救下雜草叢中的少年,便不會有之前的建康之行,也就不會有這趟東陽城之行了。

    而她和喬啟睿之間,注定是兩條永不交匯的平行線,永遠也不會有這段情緣。

    想到他,便更想他了。

    如果喬啟睿在這,他會怎麽選?

    是走還是留?

    走的話,能否走得掉?

    留的話,又要如何留?

    “暫且在這停留一日吧,天亮後看看情況再說。”一直沒說話的紅姑率先開了口。

    既然紅姑表了態,姚力等護衛們當然沒意見。

    雖然駱鳳羽有意對他們平等,但慣性使然,姚力等人還是喜歡聽從吩咐。

    駱鳳羽隻得道“這裏之前他們來過了,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再來。咱們趕快收拾一下,盡量把馬車藏好,屋外不要露出痕跡。”

    護衛們行動迅速,很快便把一切安排妥當。

    駱鳳羽讓他們下去休息。

    伴著呼呼的冷風,清冷的夜色,這一夜總算過去。

    天亮後,又是嶄新的一天,旭日照常東升,空氣依舊清新。

    一大早,姚力便將護衛都派出去打探消息了,隻留了他自己和另兩名護衛。

    辰時剛過,蔣山和曹亮便回來了,帶回來不少吃食,也帶回了昨晚客棧失火的最新消息。

    官府給出的結論是昨晚有賊匪混入客棧,疑似因分贓不均大打出手,不慎將燈燭打翻造成意外失火,已經速報程將軍,程將軍業已安排了人手在全鎮搜查,務必將賊匪捉拿歸案。

    這樣的消息,也隻能騙騙無知的百姓了,反正她是一個字兒都不信的。

    “那你打聽到負責此事的人是誰?”駱鳳羽問道。

    蔣山點頭道“是程將軍的副將,廖緒。”

    “他又是個什麽樣的人呢?”駱鳳羽道。這話她不是在問蔣山,而是在問一旁的紅姑。

    紅姑在太後身邊日久,自是耳濡目染了不少。

    太後在建國以前可沒少跟那些武將們打交道,更甚至還跟他們並肩作戰過,自是對他們了解頗多。

    紅姑不負她望,頓時便答了,“廖緒這人,我的確聽說過的。他出身微末,但作戰勇猛,忠正耿直,因此很受程將軍的器重,算得上是程將軍的左膀右臂了。”

    “所以他的做法,很大程度上便代表了程將軍的態度?”駱鳳羽又問。

    她不像紅姑,有先入為主的己見。

    她對這些人都不了解,所以完全可以站在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問題。

    紅姑被她問得有些難堪,忍不住皺了皺眉,“阿羽,你放心,程將軍才不是這種人呢。他對南晉朝的忠心,絕不會有問題的。”

    “我知道的,姑姑,我隻是就事論事而已。”駱鳳羽道。

    心說我雖然對古代的曆史了解不多,但也明白,甭管文臣還是武將,到了一定的時候,為了家族利益和自身榮華,總是需要站隊的。

    既然要站隊,那就需要早點拿出誠意。

    曆史上真正做到從一而終的純臣實在太少了。

    “對了,可以再去查查,就昨晚來過咱們這裏的那位,他又是個什麽來頭。”駱鳳羽道。

    曹亮立刻站出來道“這個屬下打聽到了,他姓吳,叫吳守則,是天順軍的糧草官。”

    “管糧草的?”駱鳳羽、紅姑齊齊一愣。

    既然是個管糧草的,那怎麽會來摻和這件事?

    還有,下邊人管他叫“將軍”,不是應該叫“大人”嗎?

    曹亮頓了頓,看了眼紅姑和駱鳳羽,才道“據說,他是溍王的大舅子,經常在這附近征收糧草的,順便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這裏的百姓都痛恨他,沒有人不認識他的。”

    這個…更讓人迷惑了。

    天下誰不知道,溍王妃出身王氏,是王皇後的嫡親侄女,亦是已故襄郡王的長女。

    甭管是溍王的大舅子,還是小舅子,統統都應該是王家人才對。

    那個姓吳的,他算什麽東西?敢跟王家人相提並論?

    想來,應是溍王後院裏那些鶯鶯燕燕們的親戚了。

    “溍王大舅子”這樣的稱呼,大概也隻能在這邊關小地方叫叫,但凡回在建康,有人敢這樣稱呼,怕是腦袋都得搬家吧。

    可見這裏的人,有多不知天高地厚。

    紅姑也沒想到,在這邊境小鎮,竟然還有人跟溍王扯上了關係。

    “那就更要好好查查了。”駱鳳羽道“看看他昨晚在哪,說了什麽,做了什麽,見了哪些人等等。”

    曹亮答應一聲,很快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