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泰舉一人可平江淮

字數:4767   加入書籤

A+A-




    翌日。

    清晨,天光放曉。

    晨日徐徐從東方魚肚白開始冒出,光線照耀輔射著大地。

    淮水南岸四周,一眼望卻,已成一片焦土廢墟,滿目瘡痍。

    濃濃的黑煙依然還未完全褪去,漸漸飄上空中。

    無數被燒焦的屍首,此刻也發出了惡臭味。

    層層屍首,仿佛堆積如山,血染疆場。

    一場大戰持續一夜,終是告一段落。

    此役,揚州軍集結於此的六千餘眾除了投降的千餘士卒以外,幾乎全部喪生。

    唯有揚州刺史陳溫突破重圍,攜數十餘卒倉皇向南奔逃首府壽春而去。

    針對於此,袁耀也並未舉眾而窮追不舍。

    這一戰,揚州軍有生力量基本上已是被全權殲滅。

    己軍進取江淮之地已然是暢通無阻。

    揚州刺史陳溫縱然生還,已是不足為慮。

    首府壽春成了袁軍的囊中之物。

    故此,這一刻,袁耀反而是並不召集進兵,反而是嚴令全軍開始清掃戰場,進行善後工作的處理。

    “各部聽令,限時兩個時辰內務必將此地戰場清理幹淨,將屍首掩埋,絕不可橫屍荒野。”

    “並且切記,嚴令將死屍丟棄河流中,違令者斬立決!”

    瞬息之間,袁耀召集各部將校,嚴肅下令道。

    號令傳下。

    諸將校紛紛麵露疑惑之色。

    清理戰場?

    這是為何?

    在他們印象裏,戰鬥結束不應該是馬不停蹄的趁勝進兵嗎?

    現在為何要停留下來,做這等毫無意義之事。

    但隻是軍令已下,雖不解,卻也不敢不從。

    諸將校隻得號令本部軍士開始各自清理打掃戰場。

    袁耀撫劍屹立於戰陣之間,靜靜觀望著諸士熱火朝天的幹著,麵上露出笑容,遂又充斥著一股憂慮。

    雖然全軍將士都很疑惑為何他要重視“打掃戰場”這一舉動,為此不惜下嚴令。

    實際上,袁耀卻是在為疫病做防範。

    古時,人口損失最嚴重的是哪幾類?

    一為兵災。

    兩軍征戰,雙方廝殺而導致青壯年急劇下降,這定然會影響到後續的農耕。

    青壯的不足,足以令每家每戶耕種收成欠佳,最終導致餓殍遍地,流民橫生。

    餓死者、失散者不計其數!

    二為疫病。

    古代對於瘟疫的防範極其薄弱,身處亂世中,戰亂頻繁,死者無數,若不注意防範且還汙染水資源的話,那麽爆發疫病是必定的。

    三為隱匿人口。

    此主要是豪強大族收攏流民,隱去官方戶籍,使之變為查無可查的佃戶,隻能供給本家驅使。

    袁耀自然知曉,漢末為何人口能從鼎盛時期的六千萬眾削減至後續全國唯有數百萬人口的原因。

    關鍵就在於這三點。

    身處亂世,戰亂頻發,導致生產遭受破壞,餓死者甚多,又不加以防範,自然而然的將大規模爆發疫病。

    而疫病一旦爆發,以古代的醫療手段又極難解決。

    此消彼長之下,人口損失又豈不是成倍增長?

    ……

    正是考慮到上述總總因素,袁耀才極其重視戰後的清掃問題。

    畢竟,這後續關注到民生發展。

    若疫病大規模爆發,到那時節,州郡間人口必然會陷入大幅度的流動與流失,人口下跌,人力的喪失,那縱然在占據偌大一州又有何用呢?

    所謂“存人失地,存地失人。”

    人口資源遠大於領地。

    因為,開墾耕種、賦稅已充軍資,都需要民眾的配合。

    所以,袁耀心緒才極度堅定,意欲控製疫病的爆發,盡量減少疫病發生的先覺條件,做好防範。

    花費一兩個時辰,在袁軍各部的不懈努力下,終是將戰後殘垣給清理幹淨。

    隨即,袁耀令全軍稍作休整,便再度結陣而行,浩浩蕩蕩地舉眾南行,兵鋒直指首府壽春。

    南下途中。

    新近歸附立下功勳的周泰不由再度抵足袁耀從旁,拱手輕聲道:“啟稟公子,自淮水一役,揚州軍主力幾乎折損殆盡以後,我軍一路南下以來所途經各城邑、鄉裏,無不是望風而降,所向披靡。”

    “想來,當大軍奔襲至壽春城下時,軍威勢必達至最巔峰之際。”

    “泰保舉一人,願助公子輕而易舉攻克壽春,繼而攻略江淮全境。”

    徐徐一番話語,周泰娓娓道來。

    “幼平所舉何人?”

    聞言,袁耀麵露托腮之狀,沉聲相問著。

    “啟稟公子,泰有一好友,姓蔣名欽,字公奕,乃是壽春人士,但他卻於壽春以及周邊郡縣內都有著無論倫比的號召力。”

    “若能得其相助,則我軍勢必能迅速平定整個淮南之地。”

    周泰話落最後,麵上神情淡笑而又鄭重,言語間極為肯定了蔣欽的才能。

    當聽聞到蔣欽的大名時……袁耀忽是神色一震,繼而心下露出濃濃的笑容。

    他初涉足於淮南,便憑借自身卓絕的魅力吸引了江表虎臣周泰的依附,現又有機會收複另一位虎將,這焉能不喜?

    不過,心下喜悅的同時,袁耀麵上自是免不了擔憂之狀,遂憂聲道:“隻是幼平,你所表舉的蔣公奕是否有意為我所用呢?”

    “公子不必擔憂!”

    話落,周泰卻揮揮手示意著,隨即道:“泰與公奕相交已久,時常有書信往來,他曾不止一次向我展露過自身向博取功名利祿,以求建功立業,封妻蔭子之心。”

    “隻可惜,如今正值大亂之際,可遍訪江南之地,卻發現竟無一人可堪稱雄主,這對於公子來說,確是極佳的機會也!”

    “泰想,憑公子背後所蘊含的家族勢力,以及公子這連日來所拚搏而出的無盡膽魄等卓絕能力,在輔以泰從旁遊說一番,公奕想來不會生出拒絕之心。”

    一席鄭重的話語,周泰為其鼓舞信心道。

    “善!”

    既然話音已落,袁耀便麵露嚴肅之色道:“那此事便全權交托幼平了,還望幼平能夠說服蔣公奕,說其來投。”

    “定不負公子之托。”

    周泰自然亦是鄭重接令道。

    言語間展露出絕無僅有的自信力。

    他感覺,若憑自身與蔣欽的關係,一紙書信說服來投想來不是太大問題。

    注:文中設定主角年紀初平四年18歲,與孫策同年,原史上孫策於江淮大肆結交諸人,也是從十八九歲開始的,將進入主角與孫策在人才方麵爭奪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