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推舉

字數:6394   加入書籤

A+A-




    縱然鄧當大表決心,願與曆陽共存亡。

    但袁耀卻還是並不放心,因為他知曉,九江已南現隻是表麵上風平浪靜,實則暗中卻是暗流湧動,各方勢力盡皆猶如一頭頭擇人而噬的惡龍般,不知何時就會竄出來撕咬一口。

    這段時日,治下平穩,也是由於袁耀親率主力坐鎮予以震懾各方,導致各部勢力不敢輕舉妄動。

    但若袁耀一旦率部北上,那具體情況便不得而知了。

    曆陽亦將徹底暴露在戰火之間。

    各方勢力究竟會不會趁勢突襲,都還是未知數。

    隻不過。

    袁耀作為一方統帥,所需要做的便是未雨綢繆,將離去後的防務安頓好方才是大事。

    “還請公子賜教!”

    聞言,瞧著袁耀神情嚴肅的說著,鄧當心下一沉,亦是感受到了固守曆陽的艱難,遂拱手相問著。

    話音落罷。

    袁耀稍作沉思一番,遂徐徐回應道:“鄧將軍,汝在接替防務以後,除了加固城防以外,更應該予以重視的是多加打造投石機,並且備足石塊用以守城。”

    “投石機?守城?”

    此話一出,鄧當卻是有些懵,投石機不都是用來攻城的麽,怎麽還能用來守城?

    這也不怪他不能理解。

    主要是投石機體積本就占地空間大,放數架估計就能將城牆沿線擠滿了,就會導致空間不足的局麵。

    況且,投石機本就是多覆蓋打擊,須具有數十架投石機才能造成強有力的輸出,一兩架壓根沒有何用。

    這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導致守城方難以使用投石機守城。

    基於此等想法,袁耀卻是笑而不答,徑直領鄧當朝著城牆側翼的一處高地行去。

    抵足目的地,鄧當心緒方才略有所震驚。

    此處寬闊且地勢極高,修建了諸多的跺牆以方便堆放投石機與石塊,屹立於此可居高臨下將城外的情況一覽無餘。

    鄧當是良將之才!

    看到這幅場景的他也,自然便明悟了袁耀之意。

    見狀,鄧當麵露毅色,拱手高聲道:“公子既是為防禦曆陽做出了如此之多的準備工作,那還請公子放寬心,當定然會發揮地利等一切優勢,以護城池不失。”

    心下有底以後,他麵上的神情也不自覺間鎮定自若起來。

    見此神色,袁耀亦是漸漸放鬆。

    正待袁耀離去之際,鄧當忽是低聲說著:“公子,當推舉一人與公子共同北上討伐黃巾,不知可否?”

    “何人?”

    瞧著鄧當一臉的期待之色,袁耀也並不忍心拒絕,遂相問著。

    “啟稟公子,此人今歲不過尚且還是十七餘歲的少年郎,相比公子年歲小了一載,姓呂名諱蒙,汝南富陂人士。”

    “去歲南渡淮河前來投奔於我,是我夫人的弟弟,他自幼勤練武藝,頗有些許武勇,且一直纏著我說想要上陣殺敵立功。”

    “現公子正巧有北上平定黃巾賊,不知可願帶上他,讓其曆練一番?”

    徐徐一席話落。

    鄧當緩緩的介紹以及推舉著。

    當話音落罷,袁耀一拍腦門,方才醒悟過來呂蒙與鄧當是近親。

    “既是將軍說推舉之人,本公子信得過。”

    說罷,袁耀沉吟道:“鄧將軍,你先讓呂蒙前來麵見我一番,可好?”

    “感謝公子的器重,當替吾弟先行感念公子的大恩大德,卻無以為報,隻得固守曆陽,擊退來犯之敵,以全對公子的報答。”

    瞧著袁耀滿心欣喜,並未顯露絲毫的拒絕之意,鄧當一時心下也瞬間沸騰了。

    ……

    曆陽府衙。

    此刻,一位年紀尚且隻在十七餘歲,身長八尺,麵上有些拘束,手臂肌肉極其明顯,很顯然是常年堅持練功之人。

    此人正是鄧當所推舉的其弟呂蒙。

    眼見著其一臉憨厚的神情,袁耀居於主位,不由笑了笑:“呂蒙,汝姐夫推舉你隨軍與本公子一起北上討亂,不知汝可畏懼濺血否?”

    袁耀徐徐考察道呂蒙的一言一行。

    這也是迫不得已之策。

    由於原史上的呂蒙起初也隻是一介武夫,胸間並無萬千韜略,真正發生蛻變則是來源於孫權的勸學。

    從此以後,呂蒙兵法韜略,統禦將士等各方麵的能力都漸漸成長了上來,最終完成了逆襲,助孫氏全據了荊襄諸郡。

    “公子,蒙自小便崇尚軍旅生活,此次定然會跟隨公子殺賊建功,決計不會退後半步。”

    話畢,年幼的呂蒙卻是嚴肅的回道,言語間未有絲毫的畏懼以及膽怯之色。

    “好!”

    “呂蒙,那本公子便先暫時安排於親衛營,歸許褚統領,待建功之時,再行冊封。”

    ……

    一兩日後。

    曆陽方麵,隨著與鄧當完成防務交接以後,方袁耀方才攜主力大軍徑直沿水道北上奔往壽春。

    抵足壽春,袁耀命各部暫時於城郊駐紮,自己則單獨入城拜見其父。

    袁府內。

    袁術、袁耀父子二人相見,稍作寒暄一番,隨即袁耀便直奔主題道:“父親,您親筆書信孩兒已經細細察看。”

    “汝南黃巾叛軍,可否有何征召與苗頭呢,目前我軍掌握了黃巾賊多少情報呢?”

    征戰,最為重要的自然便是情報問題。

    故此,雖說汝南已東的局麵越發難以控製,但為了穩妥起見,他還是先入城谘詢詳細戰報。

    正所謂“知己知彼,方才百戰不殆。”

    自從袁耀統籌大軍開始,他便時刻研習兵書戰策,並與幕僚崔州平請教、探討,且他頭腦思維活躍,常常能夠舉一反三。

    近日來,他亦是進步神速。

    聞言,袁術品了口茶,方才沉聲回道:“耀兒,黃巾賊的消息現暫時還未得到太多可靠的情報,縱然是賊寇意欲反叛的消息也是因為黃巾山賊頭領周倉願意歸附我軍,才令我軍收到的戰報。”

    “但據前兩日周倉所提供的消息,若不出意外,黃巾賊劉辟、龔都等部應會從大本營汝陰分兵進取,以搶掠附近諸地,然後再度向汝南中部靠近,以威脅我袁家祖籍汝陽所在。”

    說到這,袁術言語稍微頓了頓,遂道:“故而,依為父看,耀兒你攜眾北上汝南後,應先駐軍於汝陽,以防黃巾賊寇大破汝陽防禦,致使我袁氏勢力損失慘重。”

    “駐於汝陽以後,耀兒可遣使與周倉聯係,爭取從中找到是否有利於破黃巾軍的關鍵點。”

    一席席洋洋灑灑的話語,袁術徐徐向其子訴說著。

    說罷,袁耀鄭重點了點頭,拱手予以回應:“還請父親放心,孩兒知曉如何抉擇,此次定將一舉剿滅黃巾亂賊,以徹底免除汝南禍患。”

    “好,耀兒有此等誌氣,為父甚慰!”

    “那為父便於壽春靜候你的捷報傳來。”

    “定不負父親期望。”

    一席話落,袁耀鄭重行了一禮,表態道。

    緊隨其後,後將軍袁術攜文武諸人一同於壽春北門恭送袁軍主力啟程前往汝南平叛。

    而此刻,壽春城門處,則是人山人海。

    諸民眾聽聞袁軍北上平叛以後,亦是自發前來送行。

    從袁軍平定壽春、九江全境以來,在袁耀的諫言下,袁術啟用了一大批清廉之士為官,並罷免了大量的貪汙腐化之眾。

    短短時間之內,便令九江郡內治安呈尚好之勢。

    各百姓的生活也在欣欣向榮的提升著。

    相比以往他們之間的賦稅受貪汙的官員無限壓榨,如今卻沒有了這一切,豈不是皆大歡喜?

    袁氏自然是輕而易舉的收獲了九江郡內的民心,而袁軍的這等賢名也正在逐漸朝著周邊以及江北諸郡流傳著。

    故此,諸百姓也紛紛心底希望能夠平定黃巾亂賊,心下忍不住的便自發前來送別王師。

    北邊平坦大道之上,袁軍各部各自結陣,持著長戈、矛等重型利器,身兼刀、劍等近身格鬥武器。

    隻見一位位袁軍士卒邁著極為堅錚的步伐,麵露決然之色,仿佛盡皆藏著“壯士兮不複返”的豪邁神情。

    在熱烈的夾道歡迎聲間,一位位袁軍兒郎逐漸距離壽春城輪廓越來越遠,背影亦是越發模糊,直至消失在茫茫道路間。

    由於事出緊急,一路沿途北上,袁耀攜部加快了行軍速度,以倍道兼行的方式急行軍。

    過淮河,跨入汝南境內。

    隨後全軍迅速往祖宅汝陽奔赴著。

    而剛一抵足汝南境內,袁耀便秘密的派遣使者上去聯絡周倉的情況,以詳細了解近日來黃巾軍的情況。

    隨即,袁耀又命哨騎飛速趕赴上蔡,命張勳時刻關注叛軍消息,於關鍵時刻遣軍進行援助己方平叛。

    又令振威中郎將紀靈攜本部兵士進駐郡治平輿城,以防黃巾叛軍眼見汝陽無機可乘時,會打郡城的主意。

    待一則則指令都按部下達以後。

    袁耀方才安心的率部進駐於汝陽,以加固城防,等待黃巾賊的來襲。

    ……

    而就在此時間,汝陰境內。

    黃巾軍大營。

    此刻,黃巾諸渠帥正在關於如何進軍的問題展開激烈討論著。

    劉辟、龔都等渠帥卻是持著不同的意見與方案。

    書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