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圍點打援

字數:4570   加入書籤

A+A-




    汝陽。

    隨著袁耀率部進抵城內,也收到了來自汝南已東的戰報。

    據探子回稟:“近日來,汝陰周遭匯聚各大山頭的黃巾賊據眾於劉辟、龔都旗下,大舉下山劫掠周邊各城鎮,打破城池將府庫洗劫一空。”

    “隨後,更是大肆進行抄家滅族的行動,掠奪諸豪強、鄉紳所積攢的錢糧、財富,並將被隱匿的佃農放歸田間。”

    稟告到最後,探子忽然語氣嚴肅起來,沉聲道:“啟稟公子,據小人們所探查到,黃巾賊大肆打破豪強莊園實行抄家滅族的政策後,便將錢糧等一切財富據為己有。”

    “但他們卻唯獨分文不取官府府庫的錢糧,將之全權散出,用以接濟被隱匿的佃農以及貧窮百姓。”

    “故此,現今之間,汝南東部地區,黃巾賊在豪強大族眼裏如臨大敵,但在百姓的眼中卻宛若救世主一般。”

    “由於打破府庫便散糧,收獲了人心,令各地的百姓聽聞後,諸民眾不由紛紛自發組織了起來殺死官吏,開城獻降,並且自願相助黃巾賊攻擊周邊豪強莊園。”

    一席情報,令袁耀輕鬆掌握了目前汝南東部的詳細情況。

    聽聞這些消息,袁耀稍作思索,便召集謀臣崔州平府衙議事。

    他有預感,或許過不了幾日,諸豪強、鄉紳必將會群起聯名請求他率部救援,驅逐黃巾賊的統治。

    ……

    府衙內。

    隨著崔州平抵達,二人相視而坐。

    袁耀徐徐將現下情況告知,遂道:“先生,耀看過不了多久,汝東方麵的地方豪強或許抵抗不住黃巾壓力,便會聯名請求我等求援了。”

    起初,袁耀覺得,對於黃巾賊的攻擊力度來說,想徹底逼迫眾豪強聯合反撲,至少怎麽也得十來天半月的功夫。

    但現在看來,時間還是有些估算錯誤。

    主要是任由袁耀也未料想到,黃巾竟然會采用爭取民心的策略。

    現在對於汝東方麵的普通百姓來說,或許黃巾才是避難所、救世主,縱然是袁軍開赴主力前去平叛,或許他們都不會相助。

    這對於袁耀來說,不是啥好兆頭。

    因為,袁耀一直勵誌要往仁君路線發展。

    那麽,他就勢必要效仿、維持原史上的劉皇叔道德君子的形象,而不能在像曹老板那般視黎庶為螻蟻,而“寧我負人,無人負我”的梟雄形象。

    可現在黃巾爭取到人心,令諸民鼎力相助,對於袁耀來說,可謂是利弊皆存。

    易於讓袁耀看到的自然是有了百姓的相助,那黃巾所打擊地方豪強勢力便將變得更為容易。

    可弊端卻是在平叛時,令人有些難以處理。

    不能采用“屠城”手段予以震懾。

    話音落罷。

    崔州平連連附議的點頭,回言道:“公子所言甚是,黃巾爭取人心的這一招的確高明,若我軍在平叛時徹底站在汝南已東的地方豪強上,那縱然能夠依靠豪強予以平叛。”

    “但緊隨其後也會徹底喪失汝南已東的人心,令諸民畏威而不畏德!”

    此話一落,便不由令袁耀思緒浮想聯翩。

    若隻是令諸民“畏威而不畏德”的話,那各郡縣間便會陷入暗流湧動,政局不穩的局麵。

    袁耀努力平複著心緒:“他聯想著曾經原史上的曹老板就是依靠雷霆手段令百姓威服,可結果如何?”

    遷徙江淮十餘萬眾時,江淮諸民寧願東渡投奔孫十萬,亦不跟其北去。

    青、徐二州在納入數十載後,境內依然政局不穩,頻繁暴動。

    屠戮民眾予以威懾,這都隻是一時的震懾罷了。

    要想長治久安,唯有施行仁道。

    “夫大事者,必當以人為本!”

    聯想著這些,袁耀腦海裏閃過這記某位大人物曾說過的至理名言並引為真理。

    “完全站在諸豪強的立場前去平叛,將諸民推向對立麵,這不可取!”

    “雖然普通百姓無權無勢,但他們所蘊含的實力卻足以顛覆一切。”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一席話落,袁耀的思緒令崔州平大感敬佩。

    他忽然發現,自己願效力袁氏,好像並未選錯人。

    能以天下眾生著想,而不是為了自身野心、利益便視諸民為螻蟻而隨意屠戮的仁君形象,方才是他所樂意看到的。

    “先生,耀尋思著,待諸豪強請求我軍派遣援軍時,我軍上演一出圍點打援的計策,如何?”

    “公子之意莫非是攻其所必救,假意圍之,實則卻是吸引黃巾主力來援,設伏殲之?”

    崔州平也不愧為智謀高深之人,思路無比清晰,幾乎是瞬息之間便猜透了袁耀所想。

    “然也!”

    “耀正是此意,現今間那黃巾頭領周倉也已暗中歸附我軍,現據情報顯示,他正攜本部屯於平輿已東之地,作勢抵擋紀靈將軍所部。”

    “故此,耀覺得可以將周倉部作為一支奇兵使用,待黃巾毫無防備之際,令周倉快速從後方突襲之下,在黃巾猝不及防間徹底剿滅敵軍勢力。”

    “唯有如此,或許才能避免與之形成拉鋸戰。”

    此話一落,袁耀繼續與崔州平合計中。

    對於如今黃巾所采取的種種做法,袁耀很清楚,他們就是想劫掠諸豪強以囤積足夠的錢糧,然後才能有與己方相持的資本。

    因為,此策還是袁耀遣使令周倉向劉辟、龔都所獻。

    其目的自然是寄希望黃巾能夠搶掠諸豪強足夠多的財富,然後他好趁勢剿滅他們得以順利接盤。

    隻不過。

    黃巾卻施以恩惠於民,致使諸民眾徹底站在他們那邊,卻令掌控的大局方麵逐漸有些失控。

    “先生以為,施展此策,圍何地為好?”

    聞言,崔州平稍作沉思,眼珠子不斷轉了轉,緩緩道:“既然要攻其所必救,那所圍之地便必然是最為緊要之地。”

    “縱然是黃巾能夠看出我等的謀劃,但卻依然隻得按照我們的預想前來救援。”

    話音落下,他語氣頓了頓,遂眼中精芒一閃,沉聲道:“公子,黃巾賊眾掠奪諸豪強的錢糧等財富以後,必將會運回大本營囤積,以做相持的籌碼。”

    “那我軍便可大肆派遣細作暗中探查,負責打探黃巾欲將財富囤於何處,到那時,我軍便遣軍前去圍攏便好。”

    “如此,便不怕黃巾賊眾不上鉤。”

    一席洋洋灑灑的話語,崔州平向袁耀提出了此策的戰術分析。

    一語落的。

    袁耀徐徐說著:“先生之言,大善!”

    “若真能順利實施,則黃巾旦夕可平也!”

    “而我軍也能避免與之相持,最終將諸民眾推向對立麵的後果。”

    袁耀徐徐深思著,或許唯有如此速戰速決,方才能令不與諸百姓為敵,而引起仇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