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大勢已成

字數:4935   加入書籤

A+A-




    &esp;隨著蔣幹的一番“論戰”證明了自身的才幹,袁耀亦是頗為滿意,將其暫時拜為參軍,留於身旁隨時聽用。

    &esp;而就在諸使者各自差人回報袁耀出兵討逆的條件時,各家主麵對著這苛刻的條件也並未一口應諾,而是猶豫思忖了下來。

    &esp;十萬石糧草,百萬錢財……

    &esp;這的確是獅子大開口。

    &esp;縱然各家都能拿出來,但誰又甘願平白無故的被割肉呢?

    &esp;隻是,時間一拖再拖,轉眼又是兩三日相過。

    &esp;鑒於這段時日的收獲,黃巾更是有了一道大膽的決定,分兵攻略各家莊園,以更大限度的掠奪戰略物資。

    &esp;雖然兵力分散令攻擊力度稍有受挫。

    &esp;但由於有諸民眾的一力相助,各豪強間的武裝勢力卻也依然無法抵擋。

    &esp;隨著此事尚且還在談判的時間內,又有數家遭受到抄家的待遇。

    &esp;這一刻,各家主終究是坐不住了。

    &esp;他們隻得迅速差人聯絡各使者,縱然付出多大的代價,都一定要令袁軍快速開赴大軍前來。

    &esp;這也就等於各家主對於袁耀的“敲詐勒索”變相承認了。

    &esp;但這麽辦法,他們無法聯合抵禦黃巾,那也隻能寄托於袁軍了。

    &esp;【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esp;而資助袁軍錢糧,也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

    &esp;如果讓黃巾攻破,那就是百年積蓄毀於一旦了。

    &esp;孰輕孰重,各家主自然心下門清。

    &esp;這日。

    &esp;諸來使依舊齊聚一堂,再度與袁耀商議著關於出兵一事。

    &esp;“啟稟公子,我等各家已經在積極籌措錢糧,隻待貴軍大軍一到,便一同前來犒軍。”

    &esp;一位使者當先拱手說著,其餘諸來使亦是紛紛予以附和,回應。

    &esp;聞言,袁耀麵上浮現笑意,遂道:“諸位,莫急,針對於這幾日來敵情似乎又有新的變化,耀有了新的策略。”

    &esp;“隻是或許此事還是需要諸位的鼎力相助呢。”

    &esp;一語而落。

    &esp;諸來使鄭重聽聞,遂一人不由相問著:“公子有何策略?”

    &esp;“耀起初所需諸位各家資助百萬餘錢財、十餘萬石糧草……”

    &esp;諸人剛聽到此話,瞬息間都麵露緊繃之色,還以為袁耀又要忽然抬價呢,直到聽見後麵的話語方才鬆了口氣。

    &esp;“但現在耀為了大局考慮,隻願各家資助一半,剩下的一半錢糧則散於民,以收攏人心。”

    &esp;一記話落,諸使者皆有些麵露疑色,這袁公子在想什麽。

    &esp;他好不容易得到各家的資助,現在卻要將一半錢糧散於屁民,怎麽回事?

    &esp;他不會傻了吧!

    &esp;屁民有何作用?

    &esp;就在諸人疑惑滿滿時,袁耀從容不迫地予以解釋著:

    &esp;“諸位,想必汝等應該也清楚目前汝東方麵的局勢吧?”

    &esp;“若不是諸位眼中所認為的屁民,黃巾焉能如此勢大,又何至於令各家主聯合一致卻也無法對抗?”

    &esp;“而就是長時間以外皆飽受各家壓迫的屁民,反而造就了如今汝南方麵嚴峻的局麵。”

    &esp;“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

    &esp;最後一句話,是袁耀在心頭默默念叨的。

    &esp;他很清楚,華夏自古以來,往往能夠顛覆一個王朝的,恰恰就是這些最不起眼,生活最底層而食不果腹,飽受壓迫的農民。

    &esp;一席語落,諸使者陷入了沉思當中,這……好像確實說得有道理啊,的確是由於屁民導向黃巾,才令局麵失控。

    &esp;這也不是諸使者想不到,實在是他們不願意去相信,底層屁民能左右戰局。

    &esp;不過現在袁耀提出了一則策略,諸人卻是一致覺得可行。

    &esp;拿出五萬石糧草以及五十餘萬財帛賑濟百姓,這誠意的分量可是極其厚重啊!

    &esp;關鍵是,袁耀此次還沒有特意令各家額外資助,隻是從自己的那部分裏扣除。

    &esp;這對於諸使者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esp;反正付出的數目都一樣多,他們也不用在重新稟告,便可以自行做主。

    &esp;另一麵。

    &esp;袁耀自然也有考量,他也不會在壓榨諸豪強。

    &esp;百萬錢財,十萬糧草或許已經是豪強能出的極限,再多的話反而不美,容易導致雙方呈敵對關係。

    &esp;“好!”

    &esp;“既然公子如此心憂戰局,願出讓錢糧安撫百姓,在下佩服,這便快馬加鞭回返向家主如實稟告此事,令早做安排。”

    &esp;說罷,隨著出兵一行事務達成共識以後,諸來使也各自向袁耀告辭。

    &esp;待諸使者離去,袁耀也嚴肅起來,召集諸將商議出兵一事。

    &esp;他自然心知“兵貴神速”的道理,現既然各家豪族向他妥協了,那自然沒有理由在繼續拖下去遲遲不出兵。

    &esp;此次,縱然是駐軍於上蔡的張勳接令以後也連日奔赴到汝陽聽令。

    &esp;“張將軍,此次耀當親率本部主力徑直沿大道一路收複被黃巾所攻略的城鎮,然後大肆吸引敵軍引主力前來對峙。”

    &esp;“將軍則時刻派遣細作探查,隻要一旦發現黃巾後方空虛,則立即引本部三千軍力攻之!”

    &esp;“盡數將連接各大山頭的下山要道附近的城池全部占領。”

    &esp;“如此,黃巾將再無退路,隻能在平原上任由我軍宰割。”

    &esp;號令傳下。

    &esp;張勳頓時麵露嚴肅之色,拱手接令。

    &esp;他麾下本就隻有5000兵力,除卻還有留守上蔡以外,能夠可用的機動軍團也就3000餘眾,的確是不適合作為主力出擊。

    &esp;故而,他對於袁耀的排兵布陣也並未感覺到不妥。

    &esp;相反,對於他如此年輕就能將戰術任命安排得井然有序,反而令張勳心生敬佩之色。

    &esp;隱隱讓人覺得,跟隨這樣的主上日後必定有大好前途。

    &esp;隨後,袁耀側首道:“紀將軍,你則繼續引領本部兵眾與周倉所部假意對壘,待時機已至時,則忽然匯合已經倒戈的周倉部,一同襲擊黃巾側後,斷其歸路。”

    &esp;“喏。”

    &esp;號罷,紀靈亦是抱拳道。

    &esp;……

    &esp;一記記號令傳下,袁耀於汝陽點齊主力,徑直奔大道開赴汝南已東。

    &esp;一路之上,袁軍陣勢間旌旗蔽空,軍陣嚴整,一位位健兒麵露飽滿的氣息,充斥著精銳的氣勢。

    &esp;短短數日間。

    &esp;袁軍已至汝南東部前線,諸豪強則一致組織前來迎接王師,以做犒師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