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筆記 味覺(三)

字數:2414   加入書籤

A+A-




    【挑食的原因】

    食物的好惡:

    甜味是蔗糖、葡萄糖、果糖等醣質,和味覺受體結合時所產生的味覺,而醣質同時也是生物能量來源。我們之所以進食,就是為了維持人體運作。人體由細胞組成,細胞如果不能正常運作,人就無法存活而細胞要維持活動,不可或缺的就是葡萄糖,如果葡萄糖變少,細胞甚至可能進入罷工的狀態,特別是大腦神經細胞,是最能消耗葡萄糖最多的。

    舉例來說,若不吃早餐就去上學的話,還沒到午餐時間,很有可能就會因為血液中的葡萄糖已經消耗完畢,而在朝會上昏倒。也就是說,自食物中獲得的醣質,對人體運作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人類會以甜味為線索,攝取富含醣質的食物。我想這正是人類大都喜歡甜味的原因。

    鮮味則是胺基酸的穀胺酸、核酸的肌甘酸等物質,和味覺受體結合時所產生的味覺這些物質是維持人體運作,所需的蛋白質和dna等,因此,我們也可以說,人類喜歡鮮味是一種本能。

    鹹味相對就比較複雜了,人隻要活著,伴隨著細胞活動,就會持續產生生物電位。例如,去醫院時會測心電圖,心電圖就是心髒肌肉細胞的電位傳動活動的曲線紀錄,由食物中攝取的礦物質所製造,因此原則上人類會喜歡帶有礦物質的鹹味。可是礦物質攝取過多,又有引起脫水症狀的危險,這一點大家由吃了鹹的東西就很想喝水,應該就可以理解。也就是說人類雖然喜歡濃度合宜的鹽水,但不喜歡超過一定濃度的鹽水部分報吿也指出,人類喜歡濃度0.5到1%(體液濃度約0.9%)以下的鹽水,隻要超過此濃度就會覺得不喜歡。

    胎兒時期的味覺形成:

    嬰兒在母體品嚐到的味道似乎會對強烈喜好的形成有所影響。攝取更久母乳的幼童更不容易偏食。

    新食物恐懼現象:

    人類是必須攝取各種肉類、蔬菜、穀物等多種營養成分食物的雜食動物。話雖如此,如果完全不做選擇,什麽都吃,萬一吃到不適合的食物就會不舒服。因此大都數的人都會避開自己沒經驗過的食物,這原本就是人體自我防禦的一種本能。不過,新食物恐懼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較不嚴重的人仍會去嚐試新食物,但嚴重的人所攝取的食物就非常有限。

    因為孩子老是不吃沒吃過的食物,而感到困擾的人很多,不過這其實是人類的一種本能。雖然在嬰兒時期,還不太會有新食物恐懼的問題,可是等到小孩會到處跑的時候,問題就會快速浮現出來,尤其是2到6歲兒童特別明顯。所以妊娠和哺乳時,必須讓嬰兒有各種食物的飲食經驗,讓他們習慣各種食物的味道,這點十分重要。

    那麽要怎麽做,才能消除新食物恐懼?青春期的女生看到朋友在吃東西,就會湧現想要要嚐試看看的想法。另外,就像前麵提到過的,分辨食物時,氣味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對氣味敏感的小朋友,新食物恐懼的程度也比較嚴重,所以如果有兒童不敢吃的食物時,可以試著減少食物的氣味,或是多加善用兒童熟悉的氣味。

    味覺厭惡學習:

    <101nove.comonditioned tasts aversion,簡稱cta)現象。食物厭惡學習在人類和多數動物身上都會發生。隻要吃過一次覺得不舒服就會為了避免身體受害而遠離這種食物,這是一種本能的防禦反應。至於這種反應的機製,背後應該和“古典製約學習”有關。

    味覺厭惡學習有三大特征。

    第一特征是自攝取食物起到身體不舒服為止即使間隔長達12個小時,依然會產生連結。就算嘔吐的原因不是食物,但還是會自動回溯12個小時吃過的食物,並且與之產生。

    第二特征是,隻要經曆過一次味覺厭惡學習,導致嘔吐丶腹瀉等不適感覺,身體便會記住這種食物的味覺特徵。

    第三特征就是身體的不舒服,隻會連結到食物的風味,並不會因此討厭一起吃的人或吃的地點等。此外·討厭某種食物的原因,隻限定是身體上的不舒服,而不包括過敏或手腳麻痺等重症。這裡所謂的身體不舒服,不隻是嘔吐,還包含了被逼迫一直聽到討厭的話人在自己麵前吐等,讓自己心情不舒服的經驗兒童討厭食物的原因,大都和食物厭惡學習有關,再加上前麵提過的新食物恐懼,幾乎就可以說明所有食物厭惡的原因。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味覺厭惡源自於大腦邊緣係統的杏仁核,而非大腦皮質,因此並非透過管教就能改變,或者長大後就會知道,現在順其自然就好。

    饑餓效應:

    大量攝取某種食物後,會覺得含有相同營養成分的其他食物沒那麽好吃這種現象就稱為“飢餓效應”(alliesthesia)。吃太多零食結果正餐吃不下就是一種饑餓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