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臨城下
字數:3558 加入書籤
春耕剛結束,張和便於尉氏城外召集各部將領前來議事。
今日要議的,是先攻南譙(安徽滁州)還是先攻曆陽(安徽和縣)。
馬三興率先出列,拱手說道:“頓丘(安徽來安縣,南譙州冶所)離此不過百裏,朝發而夕至,且城池低矮,守卒不過兩千,我軍初戰,正好輕取此城鼓舞士氣,以壯軍威。”
但新任參軍楊析卻道:“頓丘易下不假,但正因其城小民少,而且又非來往要道,取之於此次征伐並無助益,反之,曆陽瀕臨大江,乃北上之門戶,若能一戰而下,方能大壯我軍威,到時頓丘等小城或可不戰而下。”
馬三興皺眉道:“曆陽難不難下倒還在其次,但我軍若是攻下了曆陽,便要時時防範對岸陳軍來襲,腹背受敵,處境豈不是更加艱難?”
“陳軍大部正與周軍對峙於沌口,怎會在此時渡江來攻曆陽?”
說到此處,楊析頓了一頓,“在淮陰臨行時,主公曾向我說過,此次征伐淮西,隻要周軍未退,就不必過多防備陳軍。”
既然郎主說過這話,馬三興自然是無話可說,但他想了想,卻又問道:
“齊國曆陽王高景安現駐於合州(合肥),若我軍攻曆陽,他必率軍來援,若彼等合兵一處,固守堅城,我等又當如何?”
“為何要讓高景安入曆陽?”
楊析從懷中摸出一張紙來,徐徐展開對張和道:“這是麾下前幾日到曆陽畫來的輿圖,將軍請看,曆陽縣北二十裏處有山名曰小峴,當地人稱之為照關,小峴西麵又有一山,名曰城山,兩山相對而立,中有隘口,為南北往來之衝要。”
聽到這兒,張和眼睛已經發亮,他抬起頭來說道:“參軍之意是聲東擊西,在此處設下埋伏?”
“非也!”楊析笑著搖了搖頭道,“主公說,這叫圍城打援。”
“此計之關鍵,便在於攻敵之必救,然後集中兵力伏擊來援之敵軍。”
張和有些鬱悶地道:“郎主怎麽不曾和我說過此計。”
楊析笑道:“主公說了,若你能自己想出計策,那我隻需拾遺補缺即可,若是無計可施,便讓我獻上此計,隻要用得好了,別說曆陽,便是拿下合州也是易如反掌。”
馬三興也來了興趣:“楊參軍,郎主還和你說過什麽,都給我們講一講,也讓我等學些謀略。”
“無他,惟勤耳。”楊析並未多想,張口便道:“郎主說,多看多聽多記多思。”
“水無常形,兵無常勢,為將帥者每到一地,必須了解當地地形、山峰水流,每臨大戰,必先掌握敵軍動態、敵將性情,然後依此定計,即便力有未逮,也能從容撤退。”
一段話說下來,楊析連停都沒停一下,想來是將這些話全都牢記在心了。
“郎主之能,我等實難望其項背。”張和感歎了一聲,又道:“曆陽地形楊參軍已經去看過,我就不再去看了,等到了下一地,我再親自去查勘地形。”
“你等也是一樣。”張和指了指馬三興和各軍主,“日後隻要單獨領軍作戰,一定要先做好萬全準備,”
次日一早,張和便率軍沿江西進曆陽。
大江對岸就是陳國,但如此多的船隻在江右逆行,對岸卻連哨船都沒派出來一條,以五艘金翅大艦為首的船隊,十分順利地到達了橫江浦。
橫江浦與采石隔江相望,到了這兒,再沿著流入長江的河流溯流而上不過數裏,便到了曆陽郡治所在曆陽縣城。
金翅大艦剛拐進護城河,站在船樓頂樓的張和便哈哈大笑起來:“果然如參軍所說,曆陽城牆離護城河如此之近,船上的拍杆便能拍擊城頭,也不知當初建城之人是如何作想?”
楊析道:“當初建城之時,天下還是大一統之局麵,而且那時候也沒有樓船拍杆。”
他指著船下的水麵:“就拿這護城河來說,原本修來是阻敵所用,如今卻成了我等借以攻城之階梯,不過是時移事易罷了。”
“嗬嗬”張和看著城牆,突然轉頭命令船上士卒拉起拍杆攻城。
楊析見眾軍士升起拍杆,連忙向張和說道:“將軍千萬注意分寸,若是不小心將城牆砸得垮塌,可就不能引高景安入伏了。”
“那有你說的那麽輕巧?參軍別看這城牆是夯土築成,真要砸得垮塌,我們這五艘大艦十支拍杆,也得砸上大半日,更何況城上守軍也不會眼睜睜看著我們就這麽砸牆。”
“那也要砸慢一些,讓將士們用弓弩多射殺城上齊軍士卒,逼他們去合州求援。”
曆陽與尉氏彼此近在咫尺,東麵稍有動靜,曆陽自然得知,但因韓氏兵馬來得實在太快,曆陽守軍隻勉強來得及關閉城門,敵軍的金翅大艦便開始用拍杆發起了攻擊。
城頭上數十名守卒見勢不對,一窩蜂地跑下城牆來,慌不迭地跑到府衙稟報。
和州刺史梁喜很快便得了消息,頓時又驚又怒。
驚的是敵軍來得如此之快,而且還有樓船拍杆,怒的是早在去年他就向朝廷奏報過秦郡之事,朝廷也派了曆陽王前來平亂,然而那高景安率領大軍到了合州之後,卻隻顧著勒索財貨,連曆陽也不肯過來,實在是令人可恨。
天保三年(五五五年),陳霸先與齊主高歡在曆陽議和,於是將曆陽改為和州,但仍然隻轄曆陽、龍亢、烏江三個小縣,梁喜這個和州刺史更是連一個郡的郡守都比不上。
轄地不過百裏,民眾不到十萬,城內守軍不到兩千,若無援軍,曆陽斷斷撐不過一月。
所以這段時日來,梁喜心中也是十分焦慮,眼見著韓氏取了秦郡招兵買馬,屯駐重兵,接下來必然會四下擴張,但他卻無計可施。
如今韓氏果然兵臨城下,而他日日盼望的援軍卻仍然沒有蹤影。
梁喜在府衙內急得團團轉,過了好一會,方才定下心來,給高景安寫了一封十萬火急的求援信,命親信部曲送往合州。
隨後,他又強打精神在家中下人的幫助下披掛齊全,帶著數十名部曲急匆匆上了城樓。
他這個刺史手下連個都尉都沒有,敵軍到了城下,還得他親自到城樓上去指揮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