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無出其右!

字數:4252   加入書籤

A+A-


    “換一種形式,難道就不行了嗎?”沈方元盯著張昀,冷冷地問道。

    “當然可以。”張昀如是答道。

    “既然可以,那為什麽一定要拍恐怖片?你不知道,這裏麵有些東西,與社會價值觀不相符嗎?”沈方元步步緊逼。

    “我知道這種東西與社會價值觀不符,采用恐怖片的形式,也是為了刺激觀眾,促進收視率。”張昀沒有任何隱瞞地告訴沈方元。

    然而,說完這些,他卻話音一轉,問道:“但沈局長,我想問問您,您小時候,聽過鬼故事嗎?”

    “這個……聽過。”沈方元愣了愣,“你想說什麽?”

    “您是怎麽聽到這些鬼故事的?”張昀沒有回答,又問。

    沈方元遲疑了一下,說道:“我父親講給我聽的。”

    張昀略帶著回憶,緩緩說道:

    “我小的時候,我爸爸偶爾也會給我講鬼故事。我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我家還在農村住,家裏沒有電腦,沒有網絡,連手機都隻是能打電話發短信的手機。那時候,能讓我獲取更多知識的,隻有書本,以及老一輩人講的故事。

    “我現在還記得,我當時也就七八歲,我爸爸抱著我,給我講《人皮》的故事。那時的我什麽也不懂,隻知道書中那個能把皮剝下來,用畫筆描眉的惡鬼是如此的凶惡恐怖。我會為王生被它挖掉心髒而憤恨,我也會為道士最終殺掉惡鬼而振奮。

    “那時的我不懂人不要被表麵的美好所迷惑,更不懂得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我隻知道道士是好的,惡鬼是壞的,王生是糊塗的。

    “長大以後,我才漸漸明白,哦,原來惡鬼象征著美麗卻作惡的,道士象征著醜陋卻善良的。

    “那請問沈局長,我以後有了孩子,我會不會給孩子講這樣一個故事?

    “等我的孩子長大了,他會不會給他的孩子講這樣一個故事?”

    “你到底想說什麽?”沈方元察覺到了張昀的目的,直截了當地問。

    “我想說的東西很簡單,像《人皮》這種蘊含著華夏傳統文化與思想的故事,不應該埋葬於曆史長河之中。”張昀終於說出了自己真正想說的,“如今的小孩子,他們不像幾十年前一樣,隻能從老人的口中和書裏獲取知識。他們隻需要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上,輕輕一點,便能看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成年人同樣如此。

    “而在這個信息碎片化的世界裏,最能讓大家接收到海量信息的,便是電影、電視劇和書。

    “現在經常說,要培養文化自信,要傳承傳統文化。我想知道,那些流傳了千年的民間傳說,算不算是傳統文化?為什麽現在的電視劇可以三觀不正,可以男主有老婆還要和女主談戀愛,而那些人們喜聞,卻慢慢淡出了我們的視線?

    “或許,那些故事裏,確實有著諸如封建迷信的糟粕存在,然而其故事內核,難道不是激勵人們奮發向上嗎?我們為什麽就要因為它們裏麵存在的一些不符合社會價值觀的小缺點,就將所有故事都拋棄呢?

    “如果真這樣繼續下去,那或許若幹年後,棒子有他們自己的民間傳說體係,日笨有他們自己的民間傳說體係。而我們華夏的年輕人,卻不知道華夏的民間傳說是怎樣一種風貌。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或許若幹年後,我們的孩子看到九尾妖狐,會問那是不是玉藻前;看到天狗食日,會問那天狗,是不是陰陽師裏的大天狗。

    “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張昀字字鏗鏘,說到最後,就連自己都有些悲憤難以自已,其他人更是盡皆沉默了下來。

    誠然,華夏諸多民間傳說和習俗中,有著許許多多的糟粕,但那是時代限製下的必然產物。如果僅僅因為些許糟粕,就否認其全部存在價值,那實在是因噎廢食。

    正確的做法不應該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其改造成符合現代社會價值觀的新型民間傳說嗎?

    就像《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往的諸多版本裏,李靖都是“大義滅親”的冰冷父親形象,這是古代的三綱五常之下,所描繪出的刻板形象。但在《魔童降世》中,李靖被改編成了嘴硬心軟的慈父,其中願一命換一命,替兒赴死的橋段,更是讓人潸然淚下。

    這種繼承於華夏傳統文化,而與當今時代相結合的作品,難道不應該是華夏文化傳承的正確做法嗎?

    不管精華與糟粕,一味繼承,與看不到其實際價值,一味摒棄。這兩種思想,都是錯誤的!

    就像清明節連燒紙都不允許的一刀切,他們隻看到了這裏麵的封建迷信與火災威脅,卻從沒想過,人們為什麽要在這樣的一天裏,為自己的祖先祭祀。

    在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今天,燒紙祭祀其內蘊含的,更多的是對於自己最敬愛的人的懷念,以祭祀的方式,聊表慰藉,而不是真的相信祖先能在地下花這些錢吧?

    ——而所謂的火災威脅,更像是一種懶政。

    “我們拍《華夏詭事》,是希望能夠通過這樣一部電視劇,讓現在的年輕人們看到口口相傳的華夏在民間傳說,展示華夏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年輕人喜歡傳統文化,認同傳統文化。

    “何為文化自信?何為文化崛起?這麽多年了,華夏文化,真正走出去的,又有多少?年輕人又哪裏自信了?

    “大家喜歡的電影,依然是美利堅的大片,大家喜歡的電視劇,依然是製作精良類型豐富的美劇、棒子劇和日劇。我們華夏的電影呢?我們華夏的電視劇呢?

    “我曾聽過這樣一句話,‘少年強則國強’,隻有我輩少年人對華夏文化產生認同感,認為華夏文化就是世界上最牛逼的文化,我們華夏文化,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崛起於世界之林!

    “沈局長,您,懂我的意思嗎?”

    張昀看著沈方元,一字一句地問。

    沈方元沉默半晌,忽然間笑了起來。

    “小沈,我覺得張昀說的有道理啊,你笑什麽?”胡勇此時已經被張昀的話打動,有些不解地問道。

    “我也覺得他說的有道理,但是,他說這麽多,無非就是為了一件事啊。”沈方元哈哈笑著,猛然間停下來,冷冷說道,“任你說得天花亂墜,最終目的,不還是為了《華夏詭事》的審核嗎?你如果真的想傳揚華夏傳統文化,神話傳說、傳統小說,有那麽多的傳統文化和民間故事可以拍,你偏偏拍個《華夏詭事》?”

    “啊這……”

    沈方元一句話,將大家的情緒全都拉了回來。

    ——張昀說得這麽悲憤熱血,說到底,還是為了《華夏詭事》的過審啊!

    目的性就不純潔!

    被沈方元揭穿,張昀不急不躁,他坦然說道:“我確實是為了《華夏詭事》的過審,但也不僅僅是為了《華夏詭事》的過審。”

    沈方元皺眉:“什麽意思?”

    “我之前隻想拍好的國產劇,但不久之前,我忽然發現,拍好劇並不足夠,我還得拍蘊含著華夏思想,華夏文化的好劇!”張昀有些落寞地說,“《華夏詭事》,隻是第一步。通過《華夏詭事》,我要讓年輕人知道,華夏的恐怖故事,比那些被他們奉為神作的國外恐怖故事,更加優秀!

    “而在《華夏詭事》之後,我會拍神話、拍傳說、拍從華夏傳統文化中衍生出來的各種類型好劇。我要用這一批脫胎於華夏傳統民間故事和傳統小說的影視劇,告訴華夏的年輕人:國外沒有的東西,華夏有,而且精彩紛呈;國外有的東西,華夏也有,而且無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