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合則兩利分則兩害(一更)
字數:6917 加入書籤
&esp;第一四六章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esp;“不知全先生有何高見?”
&esp;“高見不敢當!”
&esp;全旭笑道:“是有些不成熟的想法,全某可以與東江鎮形成互補!”
&esp;在極短的時間內,全旭就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esp;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esp;他不可能永遠為東江鎮免費輸血,也可以說,就算全旭想,他也養活不了上百萬百姓,以及十幾萬大軍。
&esp;更何況,升米恩,鬥米仇,他反而容易養成一支仇人。
&esp;秦承祖的造反,讓全旭深刻了解到大明的虛弱。
&esp;如果他有這個實力,根本就不需要在大名府苟著了,直接提十幾萬大軍,攻城掠地就可以了。
&esp;要知道,北直隸和山東可是大明的核心重點區域,甚至兵力遠遠超過河南,整個河南才十三個衛以及七個獨立千戶所五個牧所群,字麵兵力僅為八萬一千兩百四十四人。
&esp;要說整個河南,在明末可是被李自成連續三屠,死傷千萬,就是因為兵力不足。
&esp;而東江鎮擁有豐富戰鬥經驗的軍士,充足的人口,這都是無形的財富。
&esp;“互補?”
&esp;“對!”
&esp;全旭帶著劉興祚和毛承祿進入鐵匠工坊的大樓,此時活動板房已經顯得非常熱了,好在鐵匠工坊有太多鐵匠爐子,形成了局部空氣對流,顯得反而不那麽熱了。
&esp;喝著綠豆湯,全旭笑眯眯的道:“正所謂,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全某在這個莊園,有優秀的木匠,也有優秀的鐵匠,更有出色的泥瓦匠,對麵那幢大院,正在建造,看著進度不錯,其實距離建築完成,還有極大的空間!”
&esp;“全先生的意思是……”
&esp;劉興祚有些不悅:“讓東江軍把遼東百姓送過來當奴隸?”
&esp;劉興祚就是因為不滿後金奴役遼東漢民,這才棄後金投靠明朝。可以說,劉興祚是後金反正歸明的最高級別的將領。
&esp;對於劉興祚而言,活著最重要的是有尊嚴。跟全旭當奴隸,與後金當奴隸,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esp;“非是如此,而是做工!”
&esp;“做工?”
&esp;劉興祚冷笑:“不過是換個名目而已!”
&esp;“不是,給我做工,雙方全憑自願,來去自由!”
&esp;“真的自由?”
&esp;全旭指著牛結實道:“拿一份用工合同給我!”
&esp;“是,全爺!”
&esp;牛結實走到裏屋,從中取出一份合同。
&esp;劉興祚從牛結實手中接過來,匆匆看了一眼。
&esp;隻見上麵清晰的寫著,雙方各自的義務和責任,這雖然是後世的普通用工合同範本,對於明末的劉興祚而言,這簡直是全旭自己給自己挖坑。
&esp;不願意跟全旭做工,隻需要提前七天或者半個月向上級工長申請既可,財務會按天結算工資。
&esp;全旭指著周圍的田地道:“在這附近給我工作的人,人人都有工錢可以拿,你們若是不信,可以隨便詢問,問他們的收入多少!”
&esp;毛承祿倒沒有真的去問:“有多少?”
&esp;全旭伸手一指羅世明問道:“羅世明,你的月例多少錢?”
&esp;羅世明憨厚的笑了笑:“承蒙全爺賞賜,俺分到十八畝地,不用交租子,每月十八兩銀子,外加一石兩鬥米,冬夏六套衣服,十二雙鞋子!”
&esp;毛承祿目瞪口呆:“這麽多?”
&esp;如果把這些東西折算成錢,羅世明的收入比東江鎮的任何一名參將都多,別說參將,就算劉興祚這個副將,那也拿不到這麽多俸祿。
&esp;東江鎮的窮,全旭有過深刻的了解。
&esp;作為毛文龍的養孫孔有德和耿仲明,他們都打著赤腳,穿得像個叫花子,其他人更別提了。
&esp;劉興祚又望著旁邊的一名普通家丁兵道:“你有多少月例!”
&esp;“俺每個月三兩銀子,還有六鬥米,冬夏四套衣服,六雙鞋子!”
&esp;聽到這話,東江軍將士紛紛望著自己腳,這種又軟又合腳的鞋子,穿在腳上非常舒服。
&esp;全旭望著毛承祿道:“東江鎮軍費有限,好鋼就要用在刀刃上,全某可以給東江軍打造火炮、甚至火槍,這樣吧,每打造一門火炮,東江鎮給全某送來遼東百姓一百人,全某也不虧待他們。他們可以給全某做工,或者種地,包一日三餐,外加每個人每月五錢銀子,外加三鬥米,若是將士家眷,待遇翻倍!”
&esp;全旭在最開始根本就沒有想過在明末打造兵器,他總是習慣性的認為,明末的工匠采取手工的方式打造,效率低,質量差。
&esp;事實上,全旭陷入了一個非常大的誤區。
&esp;牛結實等優秀的工匠,一直努力的表現自己,可是,他卻用鋼鐵讓他們打造,煤球模具、鋤頭、鏟子等工具。
&esp;然而,在毛承祿和劉興祚眼中,牛結實的技術水平,已經比東江鎮最優秀的工匠還要優秀。
&esp;哪怕東江鎮最優秀的鐵匠,在鑄造鐵炮的時候,也會留下中空、氣孔、毛刺、飛邊。
&esp;可是,全氏鐵匠工坊的鐵匠,不僅僅用鋼鐵鑄造那種類似於火炮炮管的東西,關鍵是他們的管壁後薄均勻,內壁光滑。
&esp;這主要還是因為全旭無意間給牛結實提供了一道既不起眼,卻有跨時代的技術變革,那就是鐵範冷鑄。
&esp;在中國古代有三大鑄造技術,首先是融模鑄造、其次是泥範鑄,最後才是鐵範鑄造。其實中國早在戰國時期已經發明了鐵範鑄造技術,在戰國後期已經漸漸成熟。
&esp;隻是,非常可惜,由於中國曆代對工匠的不重視,尤其是明朝,一入匠籍,終是賤籍,所以,這個政策,反而阻礙了科技的發展。
&esp;現在全旭給牛結實等工匠開出十兩銀子的高薪,他們自然就玩命的想要回報全旭。
&esp;劉興祚遲疑道:“全先生豈不是太虧了!”
&esp;“不虧!”
&esp;全旭望著劉興祚道:“吳橋之變,倒是給全某提了一個醒,一旦再來一個類似於秦承祖這樣的人,全某擁有的一切,都會化為烏有,全某也需要自保!”
&esp;劉興祚望著東麵那座高大城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esp;全旭又道:“全某在這裏建了一座書院,將來東江軍諸位兄弟的子女過來,可以前往金梯書院讀書!”
&esp;毛承祿想了想道:“此事,我再考慮考慮!”
&esp;“應該的!”
&esp;全旭看了看時間道:“早餐時間到了,咱們一起用餐!”
&esp;“全先生,我想去那裏看看!”
&esp;“我也去!”
&esp;“請便!”
&esp;全旭自然知道劉興祚和毛承祿是為了親自看看全旭這裏的夥食情況。
&esp;劉興祚其實一直努力給遼東百姓尋找一條出路,遼東百姓自然也想回來,可是,明朝的土地已經超出了可以承載人口的極限,根本就沒有地方願意接收他們。
&esp;劉興祚並沒有跟著全旭去吃飯,而是直接走向建築工地上。
&esp;城堡的建築工地上,七八千名工人,分成十數支吃飯的隊伍。
&esp;這些吃飯的隊伍,幾乎一模一樣,早餐就是饅頭和菜、包子,全旭此時也入鄉隨俗,沒有從後世直接買麵粉,而是購買麥子,經過工匠用石磨磨成粉,當然,是不分麥皮與麵粉,這樣的饅頭看上去黑乎乎的,沒有賣相。
&esp;不如家丁兵吃飯的那種用了增白劑的饅頭白,菜有兩樣,分別是蘿卜雞塊燉粉條,醃製的辣椒、以及紅薯秧苗湯。
&esp;包子也是白菜肉陷的,不像家丁兵一樣,可以每個人按照自己的口味挑選,每個人都是一碗米粥,一個肉包子兩個饅頭。
&esp;劉興祚排著隊領了兩個饅頭以及一個肉包子,味道馬馬虎虎,最大的優勢是頂飽。
&esp;眾人吃得非常開心,劉興祚發現不少工匠不舍得吃包子,而是把包子收起來,準備帶回去給自己的孩子或家人吃。
&esp;七八千人席吃飯,那場麵有些壯觀。
&esp;劉興祚望著毛承祿道:“毛將軍,你感覺怎麽樣?”
&esp;“飯菜不錯,工錢也公道!”
&esp;毛承祿壓低聲音:“隻是,我感覺全先生,似乎……所圖不小!”
&esp;“哦!”
&esp;劉興祚故意裝作不明白的樣子,問道:“此話怎講?”
&esp;“不知劉副將注意到沒有!”
&esp;毛承祿指著周圍負責維持秩序的家丁兵道:“你看看他們,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比起東江軍,也就差點殺氣!”
&esp;劉興祚笑道:“現如今哪個地主沒有養著數十上百名家丁兵?”
&esp;“他的家丁兵有些多!”
&esp;“這個……能有毛帥多嗎?”
&esp;“額……”
&esp;毛承祿狠狠咬了一口包子,化悲憤為食量,他被劉興祚懟得無話可說。
&esp;東江軍已經是毛家軍,被毛文龍賜姓毛的將領,包括他自己在內,才掌握著東江軍的權力。
&esp;“遼東百姓太苦了,他們到了這裏,你看看,這裏田地又肥又壯,莊稼長勢多好,一畝少說也可以收了兩三石!”
&esp;劉興祚興奮的道:“一家人租個十幾二十畝地,這日子就有盼頭了!”
&esp;“你想答應他?”
&esp;“合則兩利分則兩害,為什麽不呢”
&esp;劉興祚望著一名家丁兵道:“麻煩您的稟告一下,我要見全先生!”
&esp;“哦,全爺剛剛去大名府城了!”
&esp;“那,陳……”
&esp;“陳管事也去了!”
&esp;全旭以為劉興祚與毛承祿會考慮很長一段時間,他就參觀全氏銀行去了。
&esp;ps:如今在農村老家,夜裏太冷,昨天晚上隻有一更,今天努力更新,祝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