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三征高麗的原因
字數:2970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隋末之雄霸天下 !
曆史上,隋煬帝楊廣三征高句麗,間接導致了隋王朝的滅亡。先前楊廣滅掉陳朝、滅掉吐穀渾,攻打突厥,都打得很漂亮,但打一個小國高句麗卻連連失敗。連攻打強大得多的陳朝、突厥、吐穀渾等都沒有用上七成兵力,一個人口數百萬,兵力十餘萬的高麗,用得著出動軍隊一百多萬人嗎,這幾乎就是把傾國之兵派了上去,還有數倍於士兵的後勤民夫,這需要多少糧食和財力啊?
一征高麗時,山東王簿便開始造反,或許這時可以說,是楊廣沒有把這些山賊亂匪落草為寇放在心上。
可二征高麗時,兵部尚書楊玄感也造反了,弘農楊氏可是隋朝的一個大家族,所以跟著他造反的重臣高官不計其數,甚至有些皇族成員也參與了,隋朝統治階層的基礎便開始動搖了。
雖然楊廣撲滅了楊玄感造反。但由於從全國抽調地方軍隊,再加上遠征高麗時軍隊傷亡太大,造成地方官府無力平反,各地造反之火越演越烈,突厥數十萬大軍又屯於邊境,虎視眈眈,讓隋朝麵臨非常嚴重的內憂外困。
可就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嚴峻局勢下,楊廣居然還要三征高麗,為一個根本談不上威脅隋朝核心利益的東北小國,不惜毀掉自己父親創建的帝國,他是愚蠢的昏君嗎?這從他以前的表現看,完全不符啊!
宇文明可以斷定,以楊廣的雄才大略,他心裏比誰都清楚這樣做的後果。
而且隋軍的戰鬥力極強,在征高麗之前幾乎百戰百勝,他也親征滅掉陳朝和吐穀渾,也將打得臣服。可遠征高麗,死傷了上百萬軍隊,最後卻連一個小國的根基都未傷到,隻占領了遼西之地,實在是讓人惋惜不已。
是楊廣不懂軍事嗎?可平滅南陳之戰就是他擔任主帥。開皇二十年的遠征突厥之戰也是他指揮的,滅掉吐穀渾亦是他禦駕親征取得的成果,他怎麽可能不懂軍事?
說得底,楊廣想把關隴貴族控製的整個北方的軍隊全部葬送,然後調南方之軍北上,將關隴貴族在軍隊中的勢力徹底打殘,另外也能拖死高麗,把內外兩個威脅都解除。
事實證明,楊廣通過三征高麗,的確極大的削弱了關隴貴族與士族門閥的力量,這從隋唐交替時便可看出來:北方的割劇勢力,沒有一個首領是原有的世家大族,李淵雖然也是李閥中人,但卻是李閥中的旁枝,當時李閥的家主可是李渾。李淵要不是和楊廣是表兄弟,有外戚身份,隻怕連太原留守的位子都輪不到他。
可楊廣為什麽那麽急切的要打擊關隴貴族呢?
其實看一下當時楊廣麵對的局麵就知道了:在外有關隴貴族把持朝政和軍隊的情況下,隋朝皇室卻人丁單薄。
楊廣的兄弟都被他所殺或早亡。他的子嗣也很單薄。三個兒子中,大兒子楊昭早死、二兒子楊暕不爭氣、三兒子楊杲和幾個孫子一樣年幼,他是怕萬一自己有個三長兩短,而子孫年幼懦弱,鎮不住這些世家大族,最後被關隴貴族中的某位野心家,象當年推舉楊堅取代北周,建立隋朝一樣,也推舉別人來改朝換代。
所以,楊廣才急於想早點消除關隴貴族的威脅,他就是在用遠征高麗來進行一次豪賭,用大隋帝國做賭注。他希望將大隋最大的威脅關隴貴族,在軍中的勢力徹底鏟除,抽去他們的這條脊梁骨,將他們改變為關隴士族。和山東士族及南方士族對抗。
這樣一來,大隋的三大利益集團便都會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並形成彼此牽製和平衡,如此隋朝才能長治久安。
所以,楊廣一方麵在嚴厲打擊關隴貴族的一些強橫者,如元氏和獨孤氏;另一方麵,他卻又繼續啟用關隴貴族中的一些溫和派,如宇文氏和李氏中的旁係,和他是表兄弟的李淵。
但這場打擊關隴貴族的驚天豪賭,最後楊廣還是輸掉了。他一手提拔的表兄弟,表麵溫和懦弱的李淵,卻在關隴勢力的支持下,在太原起兵,並殺入關中建立了大唐。
關隴之地曆來就是隋軍的主要兵源地,本身府兵就又多又強大。再加上高麗之戰和中原亂民起義之後,大量府兵逃回關隴,使得唐軍擁有極為優良的兵源。
而且,關隴貴族又擁有大量錢糧積蓄。隋朝時有“天下財富十分,五分在關隴”的說法。正是有了關隴貴族的全力支持,唐軍才能錢糧充足,將士效命。
人、財、物加上民心所向,這才是曆史上唐軍能夠迅速擊敗各路勢力,統一天下的根本原因,而絕非是李世民個人的英雄才能和所謂天策府上將的原因。
所以,關隴貴族在最後還是贏得了這次驚天豪賭。
作為後世之人,宇文明更意識到:隋朝的隱患還不僅僅是關隴貴族,反隋朝的起義最先是從齊郡、清河郡、平原郡等地爆發,絕不是簡單的農民起義,而是有著極其深刻的曆史背景的。
這些地區是原來北齊的核心統治區域,民風驍勇彪悍,北齊遺臣極多,對隋朝也普遍不滿,像劉霸道、孟讓等人都是。所謂的隋末農民大起義,農民其實不過是炮灰而已,就象翟讓最終還是給李密當了墊腳石。農民起義終究還是要被世家貴族撲滅的。
這一夜,宇文明和宇文述談了一宵,他終於深深體會到:自己的爺爺還是要眼光獨到得多,他對楊廣這麽做的原因看得很透徹。相比之下,之前在行軍途中,自己的師父李靖就沒他看得這樣深入。隻以為聖上是好大喜功,想擺排場,所以才調動了這麽多大軍去攻打一個彈丸小國。
而如今宇文述的一番話,已經讓宇文明十分清楚,他現在應該怎麽做了。
在這亂世中,不進則退,不管是淡薄名利的自保,還是誌向遠大的割據,亦或是一統天下的野心,都需要循序漸進,不能急燥和短視。否則就會重蹈楊廣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