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山鬆香

字數:4040   加入書籤

A+A-




    我從小是聽著風聲長大的。

    

    村子坐南朝北,三麵環山,北麵向海。

    

    對麵是長白島,象個臥著的大白象,形成長長的屏障。

    

    因為院子處在山嶴的中心位置,冬天時,會有西北風東北風推著海浪,從朝北的口子卷過村子翻過山崗。

    

    夏天,則是大南風沿著山勢,掠過鬆林壓過村子向北而去。

    

    特別是大風天,晚上總是聽著海濤聲和鬆濤聲漸漸的進入夢鄉。

    

    小時候滿山都是常年碧綠的鬆樹。

    

    隨風飄來的都是鬆樹的清香。

    

    春天的鬆枝會開出鬆花,很象北方的粟的形狀,呈金黃色一串一串的掛在樹上。

    

    聞上去沒有桂花那種放蕩張揚的香氣,而是一種深遂在骨子裏的低沉而又厚實的淡香。

    

    那是一種需要用心去品的味道。

    

    我會和哥哥姐姐們一道去摘一些來,用一種用竹子編的叫“白籃”的涼曬工具曬幹,製成香粉。

    

    用這種鬆花粉撒過的年糕,不管是用鍋煮熟鼀糖吃,還是用柴火煨著吃,都特別的香。

    

    尤其是過了年的年糕,在水裏浸得時間長了有股酸味,蘸點鬆香會好很多。

    

    做“青餅”或其他甜點也會用得上。

    

    夏天和秋天,鬆樹枝上會結出鬆果。

    

    夏天時是和鬆針差不多的青藍色,實心的很是結實。

    

    到了秋天鬆果的蕊向外張開,變成灰色,份量也變得很輕,秋風一吹掉落在地上。

    

    這時鬆針也有一部分會變成紅黃色,隨風掉落在樹的根部,形成厚厚的紅色的一片。

    

    這時婦女和小孩都會去山上,撿鬆果,“拉鬆毛絲”,那是最好的燒飯用的柴火。

    

    我很小就很勤快,隻要有空就會去撿柴火。

    

    要把象頭發一樣的鬆毛絲捆起來還是要有點技術的。

    

    先要折幾根青的鬆毛枝打底,再把鬆毛絲用兩隻腿壓實。

    

    而鬆毛枝是不敢多折的,那是集體的東西。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公家的東西是不能拿回家的。

    

    有時我會把這些柴火拿到毛峙去賣,那是我小學和初中讀書的地方。

    

    他們是個漁業隊,沒有山。

    

    給他們當生煤球爐的引火柴,很是搶手。

    

    這樣能換回一些零錢,打一斤醬油或買二個中午當中飯吃的肉包。

    

    冬天,會有露水凝結在鬆針上,形成白白的冰棱,有的掛得長長的,很好看,辦下來吃有種清甜的味道。

    

    如果遇到下雪,綠綠的鬆枝上掛滿白白的雪花,更是好看極了。

    

    秋冬季節,鬆針上常常會掛著白色的糖粉一樣的東西,應該是一種蟲子產下的,很甜。

    

    我們上下學的路上經常會摘下來吃。

    

    現在村子四周山上已經找不到鬆樹了。

    

    很多年前鬆樹上長了密密碼碼的毛毛蟲,滿山的鬆樹幾年內全部被吃死了。

    

    連綿不絕的鬆濤聲隻留在了回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