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蘇滬印象

字數:6285   加入書籤

A+A-




    八四年的元旦,我是在南京返回寧波的旅途中度過的。

    

    李幹事說他去上海親戚那裏還有點事,咱們去上海轉車。

    

    回程的心情要比出發時平靜得多,平緩疾馳的火車發出的有節律的撞軌聲,很容易讓人陷入沉思,當然還要歸功於那漫長和無聊的時間。

    

    從小學低年級背誦無數遍的那句“一橋飛架南北,天墊變通途”而留下的印象南京,與四天四夜的切身感受到底是不一樣的。

    

    古老的中華門城樓,漫長的明孝陵墓道,壯觀的中山陵園,翠綠的雨花台龍柏,高聳的橋墩及其頂部赤紅的紅旗雕塑,徹夜不滅的金陵飯店燈火,還有穿行其中的匆忙腳步,足以讓我的思緒在曆史與現實之間不停地遊離穿梭。

    

    隻是當聽到火車廣播中的女播音在聲情並茂的朗誦“鍾山風雨起蒼狂,百萬雄師過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那首詩時,才意識到南京已離我越來越遠。

    

    那一路上過來的幾個城市,都是從小有些印記的。

    

    路過鎮江,便想起小時候聽“說書”的講過法海和尚水滿金山的金山寺就在那裏。

    

    到了蘇州,就想到長輩口口相傳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說的人間最好的地方就是這裏。

    

    而臨近上海的無錫,則是這幾年電視報紙上時常點名的改革開放蘇南模式的所在地。

    

    這一來一回也完全改變了我先前對江蘇的錯誤印象。

    

    曾經認為江蘇是個很窮的地方,“蘇北討飯”是小時候最直白的記憶。

    

    而我現實見聞的卻是一個個連點成線的城市。

    

    到了上海,已經過了晚餐的飯點時間,李幹事帶我往他的親戚家裏趕。

    

    坐車到準海路,沿著一條小弄,過了好幾個石庫門,轉了4一5個彎,才到住在一個很舊小樓裏的他的表弟家裏。

    

    他們一直在等我們吃飯。

    

    桌上已經冷掉的5一6個菜把一張小四方桌擺得滿滿的。

    

    他的表弟和媳婦熱情的招呼我們入坐。

    

    “二哥,先吃飯。”

    

    “這位小兄弟怎麽稱呼?”

    

    “小張,我們邊上錢倉派出所的。”

    

    李幹事邊介紹邊招呼我入坐。

    

    “小張,別見外,隨便一點。”

    

    我瞄了一眼這房間,也就10來平方的樣子,燒飯、吃飯、客廳都在一起,類同農村裏的灶披間。

    

    一條狹長的木樓梯可上到上麵的閣樓,那裏應該是房間。

    

    樓梯下收放著一件象軍用床一樣的物件,或許是已過世的老人或臨時來客用過。

    

    因為待我們入坐後那位表弟說了一句:“昨天,父親的周年祭日,留了點菜,沒去買新的。”

    

    “來,喝點酒。”

    

    “要不要熱一下?”

    

    “不用,不用。”

    

    客氣了一番。

    

    四個人碗中都倒了點黃酒。

    

    席間那位嫂子三番五次叫我多吃點菜,弄得我很難為情。

    

    其實那時候吃慣了熱菜熱飯,對冷菜剩飯已經有了一種抵觸的心理。

    

    另外也有集體共餐久了,生怕別人不夠吃歉讓客氣的因素。

    

    她越說我越發很少夾菜。

    

    “我去炒個雞蛋。”

    

    那表弟以為菜不合我口味,起身真的去炒了個雞蛋過來。

    

    那雞蛋還真的是我最喜歡吃的大菜。

    

    幾杯酒下肚,桌上的氣氛越來越隨意,話也多了起來。

    

    我尋遍腦子裏所有的記憶,與上海有關的就是小學高年級同桌一個姓施的女生是上海人,回外婆家讀書。

    

    還有是一個上海知青任代課老師,教過體育和一段時間的英語,把cd念成舟山土話“愛、皮、西、地”的那位姓王的小夥子。

    

    “上海那麽大,不可能找得到的。”

    

    其實我也知道沒這麽巧,找點話題而已。

    

    後來聊到父輩的事情,我也好奇的問他們怎麽來的上海。

    

    那表弟很直率地告訴我們他所了解的已故老人的一些事。

    

    他的父輩是解放前出來的。

    

    原先在地主家做短工,和主人的小老婆好上了,雙雙逃到上海,什麽事都幹過,最落魄時當過扒手,解放後當了搬運工人,有了正式工作。

    

    “阿拉陀寧(大人長輩)是做生意出來的。”

    

    那位嫂子祖上寧波的,生意人的後代,挺有自豪感。

    

    不過話語中牢是把寧波說成“鄉下”、“鄉下頭”讓我感覺挺不是味道。

    

    但總的來說,這家上海人給我的影響還是很好的。

    

    飯後,他們問我要不要留一天遊玩一下上海。

    

    我選擇半夜乘過路火車回了寧波。

    

    出來個把星期,我有些掂記所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