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明發禦旨命上洛
字數:3317 加入書籤
A+A-
聞聽切支丹教禁解除,孝明天皇心神大動,原本對於德川幕府堅定的支持態度,終於出現了一絲絲鬆懈。
為什麽要解除教禁呢?
切支丹南蠻異教,與自神武天皇以來,萬世一係的地上神國之體係完全不同。甚至多有違逆作反之處,怎麽可以容許切支丹教傳播。
於是作為侍從的三條實美展開了一輪積極的旁敲側擊,孝明天皇大為動搖。加上許多諸侯也確實表示對此事的關切,輿論上的巨大波動,最終令孝明天皇下定了決心。
禦旨令將軍德川忠正,上洛會商攘夷大事!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時距離德川將軍上一次上洛,已經有超過一百五十年的時間了。原本德川幕府的前三代將軍,也就是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德川家光,都是親自前往京都,接受的將軍宣下。再後麵的將軍,往往就穩居江戶城,等待朝廷的敕使過來宣下了。
說得再深一點,就是咱們以前說過的,天下承平已久,幕府的統治已經穩定,不需要你一個式微的朝廷,進行所謂的權力背書。
既所謂的從借西風,到東風開始壓西風!
位於京都的天皇和公卿就是西風,位於江戶的德川幕府,自然就是東風。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時,就已經非常直接的要求天皇到江戶來巡幸。實質上便是要求,天皇像一般的諸侯武士一般,到江戶來“朝拜”德川將軍。
雖然最後沒有成行,可是關白卻被天皇打發到了江戶,在臣子的位置上,向德川家光恭恭敬敬的行禮了。
次後東風西風,雖然沒有在明麵上繼續公開的鬥爭,也保持著一定的克製。但是實際上明爭暗鬥就一直沒有停歇下來。包括六代家宣公為自己的夫人天英院近衛熙子所修築的彩門,被八代吉宗公直接拆除等事件,一再發生。
不過雙方也算是有個共識,天皇不逼迫將軍上洛,將軍則不邀請天皇巡幸。大家就在自己的老巢,互相噴口水,用文鬥。
畢竟打贏了進去賠錢,打輸了躺倒住院,古人也懂這個道理。
如今孝明天皇詔令忠右衛門上洛,實質上就是打破了這一默認的慣例,事實上摧毀了某種微妙的平衡。
很好!
如果是別的將軍,包括曆史上的德川家茂,就會感覺這個事情非常的棘手。一旦應命去往京都,那麽德川將軍隻是這個日本的老二的事實,就將被再次搬到台麵上,公之於眾。
有些事情,隻要沒有說破,沒有被戳穿。那麽就算是天下人都已經知道的,仍舊可以當做沒有這回事。例子很多,咱們就不特意去舉了是吧。
很可惜的是,其他的將軍憂慮這個事情會削弱德川幕府的統治,動搖幕府的權威,忠右衛門卻並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好的。
但我還是不去!
先和京都方麵扯皮,讓德川慶保和孝明天皇好好掰扯,派一個幕府的老中去,向他說明一番是不是就可以了。
既是示敵以弱,也是為了進一步爭取布置和調動的時間。更主要的就是英法的六百萬英鎊“人質”,還沒有全部到位。得把錢全部攥到手裏之後,忠右衛門才敢完全放開手腳,和部分人大幹一場。
第三仙台師在得到了幕府的軍令之後,已經收拾包裹,開始行軍轉移。可惜奧羽鐵道幹線,才開始規劃設計,尚未開工修築,要不了兩三天,這個部隊就能夠調動到位。
另外第三仙台師剩下的四千人,則全部撤出仙台城區,到野外立營駐紮,並建立同會津若鬆城的通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若是之後奧州有事,這四千人馬可以撤往會津若鬆城,依托堅城工事,阻擋任何一麵趕來的敵軍。
會津若鬆城這個地方,戰國時代就為豐臣秀吉所重視,先是安置了蒲生氏鄉前來鎮守。蒲生氏鄉死後,又立刻轉封了上杉景勝和直江兼續前來鎮守。到了德川幕府時期,則命三代將軍德川家光事實上的兄弟保科正之鎮守。
總之就是控厄北陸和關東,進出奧羽地方的鎖鑰。守住這個地方,不論是哪一麵的敵人,都必須打破城池之後,才能繼續進軍。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同長州藩的吉田鬆陰聯絡。如今長州藩主毛利敬親和世子毛利元德均在江戶,藩內大小事務,逐漸為吉田鬆陰所組成的“鬆下派”掌握。
由於藩主和世子常年居住在江戶,一藩之藩政為家臣所掌控,實際上沒有什麽好稀奇的。上杉鷹山入繼米澤藩的時候,上杉氏的七位家老不就是秉持藩政,甚至可以淩迫上杉鷹山嘛。
畢竟藩主的名位,是德川幕府承認的。隻要幕府不倒架,那麽藩主就不可能倒架。大夥兒都是封建體係中的一員,屬於需要一榮俱榮的存在。
所以就算吉田鬆陰掌握藩政,隻要還承認毛利敬親這個藩主,並且供應藩主在江戶的生活。那麽一般藩主也不會立刻就處置,外界也不會認為這有什麽不妥的。
要得就是無人知曉此事!
忠右衛門當即命近衛侍從官荒井鬱之助顯德匹馬去往山口館,聯絡吉田鬆陰。荒井顯德乃是幕府譜代禦家人出身,拔入留英大學生,修習測量術和氣象術。如今暫充忠右衛門的近衛侍從官,刷一個履曆,方便將來任官。
凜然受命的荒井顯德很快就將密信以口信的形勢,送到山口館,並告訴吉田鬆陰知曉,然後向江戶一橋邸發回安全電報。
在京都生變,幕府訂約時,吉田鬆陰其實就有了一定的預感,並開始暗中籌備了起來。現在荒井顯德的密信送到,吉田鬆陰隻道自己將舉大事,心下激動萬分。
隨後他召集了自己麾下的親信人馬,分派任務,並開始武裝鬆下村塾的學生,以及“奇兵隊”的骨幹人馬。萩藩藩兵中的支持者,也被他集中了起來,編列行伍,做好了出陣的準備。
7017k
為什麽要解除教禁呢?
切支丹南蠻異教,與自神武天皇以來,萬世一係的地上神國之體係完全不同。甚至多有違逆作反之處,怎麽可以容許切支丹教傳播。
於是作為侍從的三條實美展開了一輪積極的旁敲側擊,孝明天皇大為動搖。加上許多諸侯也確實表示對此事的關切,輿論上的巨大波動,最終令孝明天皇下定了決心。
禦旨令將軍德川忠正,上洛會商攘夷大事!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時距離德川將軍上一次上洛,已經有超過一百五十年的時間了。原本德川幕府的前三代將軍,也就是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德川家光,都是親自前往京都,接受的將軍宣下。再後麵的將軍,往往就穩居江戶城,等待朝廷的敕使過來宣下了。
說得再深一點,就是咱們以前說過的,天下承平已久,幕府的統治已經穩定,不需要你一個式微的朝廷,進行所謂的權力背書。
既所謂的從借西風,到東風開始壓西風!
位於京都的天皇和公卿就是西風,位於江戶的德川幕府,自然就是東風。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時,就已經非常直接的要求天皇到江戶來巡幸。實質上便是要求,天皇像一般的諸侯武士一般,到江戶來“朝拜”德川將軍。
雖然最後沒有成行,可是關白卻被天皇打發到了江戶,在臣子的位置上,向德川家光恭恭敬敬的行禮了。
次後東風西風,雖然沒有在明麵上繼續公開的鬥爭,也保持著一定的克製。但是實際上明爭暗鬥就一直沒有停歇下來。包括六代家宣公為自己的夫人天英院近衛熙子所修築的彩門,被八代吉宗公直接拆除等事件,一再發生。
不過雙方也算是有個共識,天皇不逼迫將軍上洛,將軍則不邀請天皇巡幸。大家就在自己的老巢,互相噴口水,用文鬥。
畢竟打贏了進去賠錢,打輸了躺倒住院,古人也懂這個道理。
如今孝明天皇詔令忠右衛門上洛,實質上就是打破了這一默認的慣例,事實上摧毀了某種微妙的平衡。
很好!
如果是別的將軍,包括曆史上的德川家茂,就會感覺這個事情非常的棘手。一旦應命去往京都,那麽德川將軍隻是這個日本的老二的事實,就將被再次搬到台麵上,公之於眾。
有些事情,隻要沒有說破,沒有被戳穿。那麽就算是天下人都已經知道的,仍舊可以當做沒有這回事。例子很多,咱們就不特意去舉了是吧。
很可惜的是,其他的將軍憂慮這個事情會削弱德川幕府的統治,動搖幕府的權威,忠右衛門卻並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好的。
但我還是不去!
先和京都方麵扯皮,讓德川慶保和孝明天皇好好掰扯,派一個幕府的老中去,向他說明一番是不是就可以了。
既是示敵以弱,也是為了進一步爭取布置和調動的時間。更主要的就是英法的六百萬英鎊“人質”,還沒有全部到位。得把錢全部攥到手裏之後,忠右衛門才敢完全放開手腳,和部分人大幹一場。
第三仙台師在得到了幕府的軍令之後,已經收拾包裹,開始行軍轉移。可惜奧羽鐵道幹線,才開始規劃設計,尚未開工修築,要不了兩三天,這個部隊就能夠調動到位。
另外第三仙台師剩下的四千人,則全部撤出仙台城區,到野外立營駐紮,並建立同會津若鬆城的通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若是之後奧州有事,這四千人馬可以撤往會津若鬆城,依托堅城工事,阻擋任何一麵趕來的敵軍。
會津若鬆城這個地方,戰國時代就為豐臣秀吉所重視,先是安置了蒲生氏鄉前來鎮守。蒲生氏鄉死後,又立刻轉封了上杉景勝和直江兼續前來鎮守。到了德川幕府時期,則命三代將軍德川家光事實上的兄弟保科正之鎮守。
總之就是控厄北陸和關東,進出奧羽地方的鎖鑰。守住這個地方,不論是哪一麵的敵人,都必須打破城池之後,才能繼續進軍。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同長州藩的吉田鬆陰聯絡。如今長州藩主毛利敬親和世子毛利元德均在江戶,藩內大小事務,逐漸為吉田鬆陰所組成的“鬆下派”掌握。
由於藩主和世子常年居住在江戶,一藩之藩政為家臣所掌控,實際上沒有什麽好稀奇的。上杉鷹山入繼米澤藩的時候,上杉氏的七位家老不就是秉持藩政,甚至可以淩迫上杉鷹山嘛。
畢竟藩主的名位,是德川幕府承認的。隻要幕府不倒架,那麽藩主就不可能倒架。大夥兒都是封建體係中的一員,屬於需要一榮俱榮的存在。
所以就算吉田鬆陰掌握藩政,隻要還承認毛利敬親這個藩主,並且供應藩主在江戶的生活。那麽一般藩主也不會立刻就處置,外界也不會認為這有什麽不妥的。
要得就是無人知曉此事!
忠右衛門當即命近衛侍從官荒井鬱之助顯德匹馬去往山口館,聯絡吉田鬆陰。荒井顯德乃是幕府譜代禦家人出身,拔入留英大學生,修習測量術和氣象術。如今暫充忠右衛門的近衛侍從官,刷一個履曆,方便將來任官。
凜然受命的荒井顯德很快就將密信以口信的形勢,送到山口館,並告訴吉田鬆陰知曉,然後向江戶一橋邸發回安全電報。
在京都生變,幕府訂約時,吉田鬆陰其實就有了一定的預感,並開始暗中籌備了起來。現在荒井顯德的密信送到,吉田鬆陰隻道自己將舉大事,心下激動萬分。
隨後他召集了自己麾下的親信人馬,分派任務,並開始武裝鬆下村塾的學生,以及“奇兵隊”的骨幹人馬。萩藩藩兵中的支持者,也被他集中了起來,編列行伍,做好了出陣的準備。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