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風雲中、誰與爭
字數:4740 加入書籤
載湉被翁同龢投擲硯台之事,很快傳到了頤和園。
慈禧早已對翁同龢有意見,此時聽說君臣二人意見不合,翁同龢還怒砸載湉,便怒道“這個翁同龢,真是老糊塗了,竟然敢打皇上。”看向李蓮英,道“小李子,你去替哀家看看皇上,好好安慰皇上幾句。翁大人在皇上心裏一直勝過哀家,如今卻被他打了,心中定是不舒服。”
李蓮英微微頷首,領命往紫禁城去了。
鈺舒聽說載湉被翁同龢打了之後,匆忙趕來養心殿,替他更換龍袍。一麵幫他整理龍袍,一麵道“最近翁大人是怎麽了,為何如此暴躁,竟然拿硯台砸你。我真不敢想象,那硯台若是砸中你頭部,隻怕你此時已經倒下了。”
她的語氣中有些責怪翁同龢之意,她沒想到,一向親近載湉的翁同龢,今日卻做出如此過激行為,真是令她唏噓不已。
幫他整理好龍袍之後,她看著他,道“以後你和翁大人說話之時,還是要注意,指不定他哪日又動怒,又拿起什麽東西砸你。今日的場景,我雖不在,但是想想都讓我害怕。”
載湉執起她的手,笑了笑,道“放心吧!今日先生隻不過在氣頭上。他砸了我以後,心中也是有悔意的。”說完他歎了一口氣,鬆開她的手,又道“不過,近年先生似是有了改變,不僅在朝中屢屢出錯,與很多朝臣相與的也不好。我總是聽說一些指責他的話,說他權傾朝野,仗著是我的老師,便不把朝中其他大臣放在眼中。”
鈺舒歎了一口氣,跟著他走到椅邊坐下,道“翁大人向來和李中堂不和,或許這是李中堂為除你身邊之人而故作的文章。”頓了頓,又道“不過,依今日翁大人打你之事來看,隻怕這些事也並非空穴來風。翁大人的脾氣確實漸長,隻怕朝中大臣會以今日之事對他多有指責。”
載湉起身雙手負後,一麵走一麵歎道“這幾月來,彈劾先生的奏折已有幾本。今日之事,明日朝堂之中定會有禦史彈劾他,我還不知要如何答複他們。一邊是我的恩師,一邊是揪著錯誤不放的禦史,我夾在中間實在有些為難。更何況這次確實是先生有錯在先,我總不能因他是我恩師,就一再的容忍。這樣,我的帝王之尊要往何處放!”
鈺舒隨他一起往禦書房走,邊走邊問“若是明日翁大人再次被彈劾,你會如何處置他呢?”想起康有為,她又道“翁大人引薦康章京,如今卻又因康章京而為難你,他是後悔引薦了嗎?”
載湉搖了搖頭,歎道“我也不懂先生的意思,他說我身邊有了康有為等人,便不把他放在眼裏了。這話說的我真是百口莫辯,他應該知道,他在我的心中是何等重要。我又怎會因為康有為等人,便不把他放在眼裏了。”
鈺舒聞之,略笑了笑,道“翁大人這是在吃味麽!看你身邊突然多了一些近臣,他是覺得自己失寵,所以才會如此說的。沒想到翁大人還挺可愛,竟然會有如此想法。”笑了笑,又道“這說明翁大人心中很在乎你,所以他才會有如此擔憂。”
載湉側頭看著她,笑道“若是真如你所說,那他為何今日會打我,這可是二十多年來,他第一次打我。雖然以往我們也有很多意見相左的時候,但大多不會爭吵起來。像今日還真是第一次,令我有些吃驚。”
在鈺舒的一番談笑之間,載湉涼了半截的心,漸漸暖了起來。此時,沒有朝臣在,載湉便拉著鈺舒坐在龍椅上一起說笑,正談笑的歡快,聽見殿外李蓮英求見,便讓他進來了。
鈺舒還沒來得及起身,便被李蓮英見到她正和載湉坐在龍椅上。這次他沒有說什麽,隻衝著鈺舒笑了笑,請安之後立在殿內。詢問載湉被翁同龢所打之事,他道“皇上,老佛爺擔心皇上,特讓老奴過來看望一下皇上。”
載湉微微頷首,道“讓老佛爺掛心了,你回去告訴老佛爺,朕沒事。翁大人隻是將墨灑在朕的龍袍上,朕無礙。請老佛爺不要動怒,翁大人隻是一時有些急躁,這才失了手,朕已經斥責過他了。”
李蓮英仔細打量了載湉一番,見他確實無礙,這才放心的回了頤和園,將自己見到的實際情況告訴了慈禧。但是這裏,他不僅如實稟報了載湉身子情況,還將鈺舒也在禦書房之事告訴了慈禧。
因為他擔心鈺舒在載湉麵前談論翁同龢,怕她幹預朝政。
慈禧聽了之後,有些不悅,道“哀家不在紫禁城,珍妃便不顧祖製,白天也往禦書房去。說是關心皇上的安危,不知她和皇上在禦書房都談論些什麽。如今,小泉子不在養心殿,哀家倒是沒人可以探聽了。”
李蓮英笑了笑,道“皇上與珍小主向來無話不談,可想而知,皇上對珍小主說些朝堂上的事,也是時常有的。珍小主聰明,又善解人意,對待皇上也是一片真情,皇上對她自然也是掏心掏肺。所以至於他們在禦書房談論些什麽,老佛爺其實不用派人去探聽,也知道他們都說了些什麽。”
慈禧歎了一口氣,眯著雙眼看向前方,良久她道“珍妃還真是個麻煩,哀家對她是軟硬兼施,希望她能多聽聽哀家的話。自從那年打了她之後,哀家便把管理後宮的大權交給她,就是希望她能明白哀家的心。沒想到,如今過去三年多了,她不僅絲毫不理解哀家,還一味的幫著皇上。皇上這次突然變法,來勢洶洶,若是讓他們一直這樣發展下去,就怕哀家將來會被動。”
李蓮英弓著腰,湊近她耳邊,低聲道“老佛爺若是不放心,不如讓楊禦史去天津找榮大人商議一下,也能讓老佛爺安心一些。眼看著皇上就要頒布詔書了,這次老奴看皇上的樣子,似是要將這詔書的內容落實到位。此前李中堂他們多次向皇上提出反對,但是皇上絲毫沒有給李中堂的麵子,直接駁了回去。”
慈禧點了點頭,立即宣楊崇伊來頤和園,又命他悄悄前往天津,與榮祿商議一番。
次日,坤寧宮內,眾嬪妃坐在一起說話,她們說起翁同龢打載湉之事。
鈺雅聽了之後,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她想,翁同龢雖說是皇上的老師,可是作為臣子,怎能打皇上呢!她唏噓不已,驚歎道“翁大人真是膽大妄為,竟然敢打皇上。幸好那硯台沒有擊中皇上,若是擊中皇上,老佛爺定會重責翁大人。”
靜芬也如鈺雅一樣的心境,她道“翁大人近些年脾氣漸長,不僅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如今,連皇上也敢打。也是皇上脾氣好,被臣子打了也不願多計較,這說不定還助長了歪風。”
鈺舒略笑了笑,道“翁大人也隻是一時動怒,事後立即向皇上認錯。再說翁大人是皇上從小的先生,對待皇上向來嚴明,偶爾因意見相左,意見不合,有些動怒也是可以理解的。”
嫣然笑道“翁大人在皇上心中向來看中的很,雖然翁大人打了皇上,卻也隻是將墨潑在了皇上身上。皇上顧念多年的君臣情義,自然不會與翁大人真的計較。”
靜芬看向鈺舒,微微蹙眉,問“珍妃,翁大人到底為了何事打皇上?你整日待在皇上身邊,你肯定知道發生了什麽事。臣子怒打君,這可不是一件小事,隻怕此刻朝堂上正在紛紛彈劾翁大人。”
鈺舒搖了搖頭,道“臣妾也不知,當時臣妾在景仁宮,也是聽說了才趕過去的。臣妾想,定是因為朝中事,自然也就沒有多問。不過看皇上隻是髒了龍袍,沒有受傷,也就安心的回了景仁宮。”
靜芬自然不信這話,她笑了笑,道“珍妃可莫要誆騙本宮,若說你不知皇上的事,那我們可就真的一無所知了。”頓了頓,又笑道“本宮知道,即使你當時不在場,等你到了,皇上也會告訴你發生了什麽事。你與皇上之間可是向來無話不談的,皇上在你麵前也向來不避諱說朝中事。不如,你就和我們說說。”
然而,鈺舒仍然笑著說自己真的不知道。
無奈之下,靜芬隻好沒再追問,但是她卻說“本宮理解珍妃的難處,皇上和你說朝中事,不能被老佛爺知道,本宮也一直幫珍妃瞞著老佛爺的。珍妃你放心,老佛爺一直都不知這些事。”
這時,嫣然有些不悅,她看向靜芬,笑道“娘娘,臣妾聽您這話,好像是在逼著珍妃承認一樣。皇上和珍妃在一起說些什麽,連向來和珍妃要好的臣妾都不知道,不知娘娘是如何得知的。老佛爺一直說女子不得幹政,珍妃是聽在耳裏記在心裏,自然不會像娘娘所說那樣。”
聞言,鈺舒回頭衝她一笑,又看向靜芬,道“娘娘確實有些多慮了。臣妾在養心殿陪伴皇上之時,大多都是陪著皇上說笑,排解他心中因朝中事而煩悶的心情。至於娘娘所說的朝中事,臣妾一個後宮女子,哪裏懂呢!”
靜芬嗬嗬笑了笑,道“珍妃真是自謙,珍妃若是不懂,那本宮就更加不懂了。合宮上下,誰人不知珍妃向來是皇上的解語花,不管皇上有什麽心結,隻要見到珍妃就能排解開。”
鈺舒笑了笑,嗔道“臣妾看娘娘在後宮待的有些乏悶吧,總是想著這些有的沒的。”笑了笑,又低聲道“臣妾之所以能在皇上不開心時,替他排解,那還不是拿出女子的溫柔去柔化他麽!”
聞言,幾人撚著錦帕撫著鼻尖,嗬嗬的笑了一會。
“珍妃這話本宮相信,你就是有這個能力,能讓皇上一心在你身上。”
“珍妃與皇上這是交心的情誼。”
“平淡如水又甜蜜似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