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字數:2944   加入書籤

A+A-




    據傳聞說,每一個繼承這三把名劍的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這三個人不一定是苗疆的人,但一定都是能夠獨當一麵的人。

    這也是為什麽苗疆一個區區小國,卻能夠繁榮發展、兵強馬壯的原因。

    對付這樣的對手,即使對手毫無防備,也必須要全力以赴,謹慎小心,因為他們肯定會有辦法來對付星哲的。

    在陣型上星哲選擇了玄襄陣,這就是林霄給星哲講解的其中一種陣法,隻是聽林霄講,星哲對陣型還是有些模糊。

    但是在林霄組成玄襄陣之後,星哲就基本上可以自己操手了,但是這一次的對手不簡單,所以星哲還是把布陣的機會讓給了林霄,自己也仔細地觀察林霄布陣時的過程。

    玄襄陣是一種迷惑敵人的假陣,隊列間距很大,多數旗幟,鼓聲不絕,模擬兵車行進的聲音,步卒聲音嘈雜,好像軍隊數量巨大,使用各種辦法欺騙敵人。

    而令人汗顏的是,在這方麵的研究,即使是在這個世界,也依舊是日本人占據領先地位,在許多日本所出的三國遊戲和影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孫臏十陣影子。

    三國時期諸葛亮入蜀主政平定南蠻之後之後,蜀軍的主要作戰對象主要是曹魏的步騎兵聯合部隊,作戰地域主要為山地,而蜀國缺乏馬匹,於是諸葛亮排練“八陣圖”。

    八陣實際上是三國時代以前早已存在的陣法。孫子有八陣,孫臏在《孫臏兵法》中也有《八陣》篇,到了東漢作戰訓練中普遍使用八陣。諸葛亮從蜀國步兵為主力等實際出發,在原有的古八陣基礎上創新真的陣法,繪製陣圖,最終形成“八陣圖”,用以訓練蜀軍。

    所謂陣圖,就是將陣法繪製成圖形,畫在錦上、紙上、地上或者用砂石堆砌,形成直觀的實物,這就是陣圖。諸葛亮紀錄陣法的文字沒有流傳下來,八陣圖在唐代就已經失傳。

    但是據說諸葛亮曾經壘石作八陣圖,據說魚腹江邊的八八六十四堆壘石遺跡,就是諸葛亮所遺留的八陣圖,結合關於諸葛亮八陣圖的隻言片語,進行合理模擬,現代兵家認為八陣是一種集團方陣,每個八陣都具有八個小陣分布在中央的中陣四周的八個方向上,八陣的中央是大將,金鼓旗幟,以及直屬的兵馬,這就是中陣。

    每個小陣都有天、地、風、雲、龍、虎、鳥、蛇等代號。這就是《李唐問對》中的“陣數有九”的說法,所以宋代還有將八陣叫做九軍陣。

    而每個方向的陣編組為六小陣,中陣編組為十六小陣,整個大方陣共有六十四小陣,正好符合魚腹江壘石遺跡的八八六十四堆壘石的數量。大方陣之後可能還有遊騎構成的二十四小陣,一共是八十八小陣。

    這些小方陣可以是騎兵、步兵、車隊,由幾十到幾百不等組成,前排為弓弩手、中間為長兵器手、後排為短兵器手,有時排列順序也不同。

    八陣為了遲滯敵人進攻,發揮蜀軍弩兵的威力,在防禦時還設置衝車、鹿角、鐵蒺藜等障礙。諸葛八陣屬於防禦性陣型,好處是沒有部署上的弱點,任何方向遭受攻擊,整體大陣不需要做出根本性的改變,一處遭到攻擊,兩翼相鄰的陣可以自動變為兩翼,保護支援遭受攻擊之陣。但是缺點也是明顯的,首先就是,這樣複雜的諸葛八陣需要大量時間進行訓練,而且機動性較差,為了保持陣型的完整,前進時不允許奔跑,後退時不能猛跑。

    這就是《李唐問對》中的“以前為後,以後為前,前無速度,退無遽走”。所以說八陣是一種防禦性質的十分保守陣型。無大敗,取得大勝同樣也很困難。諸葛亮六出祁山,薑維同樣多次攻打魏國,無大敗也無大勝,不能說和蜀軍采用八陣進行作戰毫無關係。

    但是個人認為以上僅僅是諸葛八陣的基礎或者原型,因為依靠這樣一種僵化的陣型,以蜀國薄弱之力與曹魏抗衡幾十年無大敗,就仿佛並不可能,而與其傳頌了千年的諸葛八陣地位也不相稱,而且作戰地域屬於山地環境,而八陣更適合於步兵在平原作戰。

    所以個人認為,諸葛八陣應該有許多變化,當陣地上有溝坎,林木等限製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而且行軍時,進攻時應該有各種變陣,不過由於資料所限,更加深入的研究諸葛亮八陣相當的困難。

    而且個人認為所謂諸葛八陣不僅僅是作戰陣型,而是通過“八陣圖”的訓練,將蜀軍作戰指導思想、編製、訓練等滲透給蜀軍……

    而唐代的李靖則是在諸葛八陣的基礎上,編練六花陣……

    所謂六花陣,就是像“六出花”的陣型。中軍居中,中軍周圍分布前軍、左軍、左虞侯軍、後軍、右軍、右虞侯軍,

    據《李衛公問對》記載,六花陣有圓陣、方陣、曲陣、縱陣、銳陣等陣型,這五種陣型各有五種變化,共有二十五種變化,大將可根據不同的敵情、地形、攻防等需要采用不同的陣型。這也是我為什麽認為諸葛亮的“八陣”,還會有各種變化的原因之一。

    宋由於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而自身又缺乏足夠的數量與質量的騎兵,為了在平原上以步兵主力抗衡遊牧民族的騎兵。所以,曆朝曆代中宋是最重視陣的朝代了……

    不過,宋代實行的是“將從中禦”,每次將領出征,皇帝必然“圖陣形、規廟勝,盡授紀律,遙製便宜,主帥遵行,貴臣督視……

    為了更好的控製領兵出戰的將領,往往在出兵前授予將帥陣圖,在深宮中規定前線的具體戰法。所以,北宋統一之後於北方少數民族的戰爭大多以失敗而告終……而自宋以來,陣型的發展逐漸趨於保守。《武經總要》記載,宋軍常用的陣型主要有常陣、平戎萬全陣、和本朝八陣。

    星哲通過這一周多的時間選定了玄襄陣,然後鑽研其中的用法和效果,以免打仗的時候,看不懂戰場的情勢。